1703036954
[16] 参阅《梦溪笔谈》,第二十五卷。
1703036955
1703036956
[17] 见《说郛·遣史记闻》。
1703036957
1703036958
[18] 《说郛·卷三十二·玉匣集》。
1703036959
1703036960
[19] 《东京梦华录·卷之五·娶妇》
1703036961
1703036962
[20] 《梦粱录·卷二十·嫁娶》。
1703036963
1703036964
[21] 参阅《癸辛杂识·前集郑仙姑》
1703036965
1703036966
[22] 《鸡肋编》
1703036967
1703036968
[23] 《癸辛杂识·续集上·偏僻无子》。
1703036969
1703036970
[24] 《鸡肋编》。
1703036971
1703036972
[25] 见R.Heppli:《中医中的疟疾》,载《汉学》,第四卷第二期,1955年。
1703036973
1703036974
[26] 《癸辛杂识·续集下·冰蛆飞驼》。
1703036975
1703036976
[27] 引自董作宾:《清明上河图·尾注》,第5页,台北,1954年。另外,有关宋代的医科学校,参见《宋史·卷一五七》
1703036977
1703036978
[28] 见R.Heppli:《中医中的疟疾》。
1703036979
1703036980
[29] 参见《宋史·卷一五七》。
1703036981
1703036982
[30] 参见董作宾:《清明上河图·尾注》。
1703036983
1703036985
1703036986
[32] 《梦粱录·卷十五·历代古墓》。
1703036987
1703036988
1703036989
1703036990
1703036992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 第五章 四时节令与天地万象
1703036993
1703036995
1.节令与历算
1703036996
1703036997
季节的更迭让我们意识到时光的流逝。而某些异常的气象则使亲临其境者永志难忘,成为人生的路标。正因此,让我们首先谈一下杭州的气候。
1703036998
1703036999
虽然杭州所处的纬度与埃及的开罗相同,但它在腊月底之后却时时经历酷寒的严冬。因而,在1186年,杭州城内连降大雪几达1月之久,积雪深10英寸。3年之后,又下了一场更大的雪,某诗人有句咏其事曰:“竹枝断,作异声。”1132年,运河与湖泊均遭冰封。一些从北方移居此地的人利用了他们营造地下冰窖的知识来储存冰块以备夏日取用,并且教杭州人掌握了此中的诀窍。但此后,一旦没能存下冰块供皇室之用,人们便利用快船日夜不停地将其从别处运来。
1703037000
1703037001
一到春季,细雨连绵,不见天日。此后,伏天(7月和8月)便接踵而至,而该城的全部活动都放慢了速度。穷人们身着夏季的短衫,坐在屋檐下纳凉,盼着能刮来一丝清风,要不便在入夜后于城中徜徉。
1703037002
1703037003
富人们则躲在其花园的凉亭中避暑。闷热的夏天乃是多雨的季节,但秋冬两季却往往滴雨皆无。秋季的干旱对收成最为不利,因为当时幼嫩的秧苗最需雨水浇灌。徐益棠曾经写道:“几十年来,从未有哪个秋天不举行祈雨活动。”[1]不过,杭州正像四川一样,几乎一年到头都充满湿气。而且,如果一句当地谚语可信的话,那里的天气是“雨夜便寒晴便热”。[2]
[
上一页 ]
[ :1.7030369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