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4333e+09
1703044333
1703044334 34 同上书,第一卷下册,748 页。
1703044335
1703044336 35 同上书,第二卷上册,165、397 页。
1703044337
1703044338 36 同上书,第一卷上册,441 页。
1703044339
1703044340 37 转引自《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三集,59 页。
1703044341
1703044342 38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 1979 年版,613、966 页;上册,30、306 页。
1703044343
1703044344 39 《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 1981 年版,211、221 页。
1703044345
1703044346 40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上册,92 页。
1703044347
1703044348 41 转引自《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三集,431 页。
1703044349
1703044350 42 转引自《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二集,430 页;《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306 页。
1703044351
1703044352 43 《与同志书》,《游学译编·二》第七册。
1703044353
1703044354 44 转引自《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二集,430 页;《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419、626 页。
1703044355
1703044356 45 转引自《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五集,432 页;第四集,301 页。
1703044357
1703044358 46 转引自《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四集,384 页。
1703044359
1703044360
1703044361
1703044362
1703044363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1703041470]
1703044364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清末新政:历史进化中的社会圮塌
1703044365
1703044366 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1703041471]
1703044367
1703044368
1703044369 1908 年 12 月 3 日(光绪三十四年旧历十一月初十),三岁的溥仪在紫禁城太和殿成为清代最后一个皇帝。当天,诏书告天下说:
1703044370
1703044371 我大行皇帝临宇天下三十有四年,宵衣旰食,勤求治理,上禀孝贞显皇后、大行太皇太后慈训,简任亲贤,抚绥区夏,维新政治,中外同钦。方期景祚延洪,及时布宪,乃圣躬弗豫,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龙驭上宾。钦奉遗诏,祗尊大行太皇太后懿旨,以朕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入承大统。1 
1703044372
1703044373 这些话所表述的当然不是历史的细节。半个月之前,西太后在颐和园度过了她七十四岁的生日,而后患痢疾卧病不起。十天之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下旨立嗣。接着,光绪和慈禧在两天中相继去世,留下了一个让后人久费猜详的疑团。
1703044374
1703044375 自咸丰崩殂之后,继位的新君一个比一个幼小,而他们面对的则是越来越近的日落黄昏。时至光宣之交,两者的对比愈益鲜明,显然不会催生出人心中的憧憬。半个世纪之后,当日在啼哭声中登极做皇帝的溥仪,用一种自我调侃的笔意写出了登极的历史场面:
1703044376
1703044377 大典是在太和殿举行的。在大典之后,照章先要在中和殿接受领侍卫内大臣们的叩拜,然后,再到太和殿受文武百官朝贺。我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他们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了又高又大的宝座上的时候,早超过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亲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我,不叫我乱动,我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父亲急得满头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没完没了,我的哭叫也越来越响。我父亲只好哄我说:“别哭别哭,快完了。”
1703044378
1703044379 皇帝和摄政王之间的对话使人听了心惊肉跳。
1703044380
1703044381 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起来了: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啊?……一切的议论都是垂头丧气,好象都发现了不祥之兆。2 
1703044382
[ 上一页 ]  [ :1.7030443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