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7338
1703047339
【译文】《彖传》说:日至中天必将西斜,月亮圆满盈盛必将亏蚀。天地间万物的盈满与亏缺都随着天时变化而消长,盛衰无常,又何况于人的事业呢?何况于鬼神的享祭呢?(丰卦的应用,受困于日至中天必将西斜和月亮圆满盈盛必将亏蚀,在尚未满的情况下还能使之变得丰盈,在运用于已经满了的情况下就会溢出,所以不可以作为常用手段,因此这里具体说明万物消长、增减、盛衰的道理。)
1703047340
1703047341
兑 卦
1703047342
1703047343
【卦旨】兑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五十八卦。这个卦是同卦,下泽上泽相叠。泽为水。两泽相连,两水交流,上下相和,团结一致,朋友相助,欢欣喜悦。兑即“说”,为欣悦之意,说明人与人之间应当和悦相处的道理。但不能谄媚取悦,应当以诚信为本,力求内刚外柔,和而不同。
1703047344
1703047345
【原文】象曰:丽泽,兑(1)。君子以朋友讲习(2)。
1703047346
1703047347
【注释】(1)丽泽,兑:释兑卦下泽上泽之象。(2)君子以朋友讲习:讲习,指学问之道,即讲其所未明,学其所未熟。《周易正义》:“君子以朋友讲习”者,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相说之盛,莫过于此也,故君子象之以朋友讲习也。《周易禅解》:泽相丽则不枯竭,学有朋则不孤陋。以文会友,讲也。以友辅仁,习也。讲而不习则罔,习而不讲则殆。讲则有言不背于无言,习则无言证契于有言。又讲则即无言为有言,习则即有言成无言矣。
1703047348
1703047349
【译文】《象传》说:两泽相连,互有补益,是相互受益的象征。君子得此启迪,常与良朋益友互相讲习切磋,互相补益。
1703047350
1703047351
【原文】彖曰:兑,悦也,刚中而柔外,悦以利贞(1)。说而违刚则谄,刚而违悦则暴,刚中而柔外,所以说以利贞也。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2),天刚而不失悦者也。
1703047352
1703047353
【注释】(1)刚中而柔外,悦以利贞:刚中,指九二、九五阳刚居中;柔外,指六三、上六阴柔处外。这里是以卦中二、三、五、上诸爻之象来释卦辞“亨,利贞”,说明柔悦不失内刚,刚正不失外悦,内外刚柔兼济,不谄媚、不暴戾,由此可见处“悦”而能亨通、守正之旨。《周易禅解》:“刚中则无情欲偏倚之私,柔外则无暴戾粗浮之气。此说之至正。天地同此一德者也。”(2)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此句说明“喜悦”的意义应合“天”之道与“人”之情。
1703047354
1703047355
【译文】《彖传》说:兑,就是喜悦的意思。君子内秉刚健之德,外显柔和之态,以相互喜悦的关系相处,有利于坚贞守正(因为喜悦而违背刚健之德就是谄了,因为刚健而让人不高兴就成暴了。兑卦内里刚健而外显柔和,所以说悦以利贞),因此顺乎天道而合乎人心(只有天道刚健却又不失于让人愉悦)。
1703047356
1703047357
【原文】悦以先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1)。悦之大,民劝矣哉(2)。
1703047358
1703047359
【注释】(1)悦以先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周易正义》:“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以下叹美说之所致,亦申明应人之法,先以说豫抚民,然后使之从事,则民皆竭力忘其从事之劳,故曰“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也。“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者,先以说豫劳民,然后使之犯难,则民皆授命,忘其犯难之死,故曰“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也。(2)悦之大,民劝矣哉:劝,劝勉,此为自我勉励之意。这两句总结前文,说明“悦”的义理宏大。《周易正义》:施说于人,所致如此,岂非说义之大,能使民劝勉矣哉!故曰“说之大,民劝矣哉”。《周易禅解》:以此德而先民,民自忘劳。以此德而犯难,民自忘死。即此是说之大。民自劝而胥化于善,非以我劝民也。
1703047360
1703047361
【译文】君子大人若能先悦豫百姓(注意百姓的饱食、暖衣、养生),让百姓做事情,百姓就会任劳忘苦;若能先悦豫百姓,危难之时让百姓趋赴危难,百姓也会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悦民作用之大,就在于能使百姓自我勉励呀!
1703047362
1703047363
涣 卦
1703047364
1703047365
【卦旨】涣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五十九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巽相叠。坎为水,巽为风,风在水上行,推波助澜,四方流溢。涣即涣散之意,说明事物发展过程中当散则散,当聚则聚,力求散而不乱,聚而有序,聚散均需循理而行。当组织和人心涣散之时,必须用积极的手段和方法挽救涣散,转危为安。
1703047366
1703047367
【原文】象曰:风行水上,涣(1)。
1703047368
1703047369
【注释】(1)风行水上,涣:此释涣卦下坎为水、上巽为风之象。涣,水流流散之意。
1703047370
1703047371
【译文】《象传》说:风行水面,象征着涣散。
1703047372
1703047373
【原文】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1)。处尊履正,居巽之中,散汗大号,以汤险扼者也。为涣之主,唯王居之,乃得无咎也。
1703047374
1703047375
【注释】(1)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这三句说明九五尊居君位,阳刚中正,处涣之时,所发号令当如“发汗”一样出而不返。又须散发聚积,收聚民心,则可“无咎”。《周易正义》:“涣汗其大号”者,人遇险厄,惊怖而劳,则汗从体出,故以汗喻险厄也。九五处尊履正,在号令之中,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故曰“涣汗其大号”也。“涣,王居无咎”者,为涣之主,名位不可假人,惟王居之,乃得无咎,故曰“涣,王居无咎”。《周易禅解》:发大号以与民同悦,如汗之发于中而浃于四体。盖四之涣群,由五为王而居于正位,四乃得上同之,是故大号如汗涣于外。王居正位常在中,故无咎也。
1703047376
1703047377
【译文】九五:君王能如汗从体出一样发布盛大的号令,令出必行,在涣散之时,能这样做就可以没有祸害。这样做,只有由圣明的君王来担当才会没有咎害(九五处在上卦巽卦之中,居中履正,比喻君王处在尊位而能履行中正之道,置身于动荡的局势中,因惊怖而流汗,及时发布施行仁德的号令以挽救危机,作为危难之际的主宰,只有圣明的君王在位,才能免于灾祸)。
1703047378
1703047379
节 卦
1703047380
1703047381
【卦旨】节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六十卦。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坎相叠。兑为泽,坎为水。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因此要有节度,故称“节”。说明恰当适中的节制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同时也说明节制不当或者过分节制则导致凶咎,因此节制必须符合自然、恰如其分。节卦与涣卦相反,互为综卦,交相使用。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
1703047382
1703047383
【原文】象曰:泽上有水,节(1)。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2)。
1703047384
1703047385
【注释】(1)泽上有水,节:此释节卦下兑为泽、上坎为水之象。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象征“节制”。(2)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度数,指礼数、法度;议,评议、商度。此句指君子效法节卦之象,制定礼法作为节制的准则,评议人的德行优劣作为任用条件。《周易正义》:“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者,数度,谓尊卑礼命之多少;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君子象节以制其礼数等差,皆使有度,议人之德行任用,皆使得宜。《周易禅解》:若冕旒,若宗庙,若乐舞,若阶陛,若蓍龟,若爵禄等,皆有其数以为度。制使各得其节,则无过与不及,而不奢不俭。若见君,若事亲,若接宾,若居丧等,皆根乎德以成行。议使各当其节,则无过与不及。而可继可传。如泽节水,称其大小浅深,要使不溃不涸而已。
1703047386
1703047387
【译文】《象传》说:大泽上有水(水位升高,应加高堤防),当予以节制。君子观此象,从而制订法度礼数作为准则,考察商议德行以期任用得宜。
[
上一页 ]
[ :1.7030473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