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7416
1703047417
【原文】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悦而巽。孚(1)。有上四德,然后乃孚。乃化邦也(2)。信立而后邦乃化也。柔在内而刚得中,各当其所也。刚得中,则直而正,柔在内,则静而顺,悦而以巽,则乖争不作,如此,则物无巧竞,敦实之行著,而笃信发乎其中矣。豚鱼吉,信及豚鱼?(3)。鱼者,虫之潜隐者也;豚者,兽之微贱者也。争竞之道不兴,忠信之德淳著,则虽微隐之物,信皆及之也。中孚以利贞,乃应天(4)。盛之至也。
1703047418
1703047419
【注释】(1)柔在内而刚得中,悦而巽,孚:柔,指六三、六四;刚,指九二、九五。这是用中间四爻的结构来解释中孚。从全卦整体看,两阴正居其内,就如“中虚”至诚;从上下卦看,两阳分处其中,就像“中实”有信。所以叫“中孚”。《周易正义》:柔内刚中,各当其所,悦而以巽,乖争不作,所以信发于内,谓之“中孚”,故曰“柔在内而刚得中,悦而巽,孚”也。(2)乃化邦也:《周易禅解》:兑悦则感人以和,巽顺则入人必洽。故邦不祈化而自化也。(3)豚鱼吉,信及豚鱼:豚,小猪。此句为解释卦辞“豚鱼吉”。《周易正义》:“豚鱼吉,信及豚鱼也”,释所以得吉,由信及豚鱼故也。(4)中孚以利贞,乃应天:《周易正义》:“中孚以利贞,乃应天”,释中孚所以利贞者,天德刚正而气序不差,是正而信也。今信不失正,乃得应于天,是中孚之盛故须济以利贞也。
1703047420
1703047421
【译文】《彖传》说:中孚卦,阴柔在内且谦虚至诚,阳刚居外又能忠实有信,是诚信的象征。在上位者以至诚顺应于在下位者,在下位者有诚信地、喜悦地服从在上位者(有以上四种美德,然后才能使人信服),诚信如此,才能教化兴邦(诚信确立以后,教化的作用自然能够普及全国。中孚卦柔处于内,而上下二体都以刚居外,各自承担其责。阳刚居外得正位,就会正直而中正;阴柔处内,就会平静而柔顺。如果在上位者以至诚顺应于在下位者,在下位者有诚信地、喜悦地服从在上位者,诚信如此,那么乖戾和争斗就不会有了。这样,万物就不会取巧竞争了。敦厚诚实的风气就会盛行,这样忠实诚信就会从心中生起)。诚信能够感化小猪小鱼,可以获得吉祥,是说诚信到了极点了,连对小猪小鱼也变现出诚信(小鱼,是潜藏的虫类。小猪,是微贱的兽类。如果争夺竞赛的风气不盛行,忠信的美德朴实盛行,那么即使是微隐的事物,都能用诚信来感化)。中心诚信而又能守持正道,那么就可以和天道相应了(盛大达到了顶点)。
1703047422
1703047423
小过卦
1703047424
1703047425
【卦旨】小过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六十二卦。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震相叠。艮为山,震为雷。过山雷鸣,不可不畏惧。阳为大,阴为小,卦外四阴超过卦中二阳,故称“小过”,即小有越过。有了诚信,君子就会有所行动,有所行动就会有所过失。小过卦说明了在修德立身及一些特殊的事情上,必须稍有过度,但又不能太为过甚,应当守住谦恭的道理。
1703047426
1703047427
【原文】象曰:山上有雷,小过(1)。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2)。
1703047428
1703047429
【注释】(1)山上有雷,小过:此释小过卦下艮为山、上震为雷之象。“小过”,小有越过。象征行动有度。(2)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此三句指君子效法小过之象,在行止之恭、丧事之哀、用费之俭这些寻常小事上,稍能过越,以正俗弊。《周易正义》:小人过差,失在慢易奢侈,故君子矫之,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也。《周易禅解》:吴草庐曰:恭以救傲,哀以救易,俭以救奢。救其过以补其不足,趣于平而已,所谓时中也。项氏曰:曰行曰丧曰用,皆见于动,以象震也;曰恭曰哀曰俭,皆当止之节,以象艮也。
1703047430
1703047431
【译文】《象传》说:山顶上响动着震雷(山大雷小),小有越过之象。君子悟此象,从而行为稍过于恭谦,居丧稍过于哀伤,用度稍过于节俭。
1703047432
1703047433
【原文】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小者,谓凡诸小事也,过于小事而通者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1)。过而得以利贞,应时宜也,施过于恭俭,利贞者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2)。成大事者,必在刚也,柔而侵大,剥之道也。
1703047434
1703047435
【注释】(1)“小者过而亨也”至“与时行也”:此句解释卦辞“利贞”,讲小过之首应行于正当之时,不可任意妄为。《周易禅解》:小者即小事。小事有过,故仍不失其亨。设大者过,则必利有攸往乃亨矣。惟与时行,故虽过,不失其贞。彖但言贞,传特点出时行二字,正显时当有过,则过乃所以为贞。倘不与时行,虽强欲藏身于无过之地,亦不名为贞也。(2)柔得中,是以小事吉;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柔,指六二、六五;刚,指九三、九四。这四句用卦中柔爻和刚爻的居位特点来释“可小事,不可大事”。《周易正义》:柔顺之人,惟能行小事,柔而得中,是行小中时,故曰“小事吉”也。刚健之人,乃能行大事,失位不中,是行大不中时,故曰“不可大事”也。《周易禅解》:人有刚柔二德,任大事则宜用刚,处小事则宜用柔。今此卦柔得其中,得中则能与时行,故小事吉。刚失位而不中,不中则不能与时行,故不可以大事。
1703047436
1703047437
【译文】《彖传》说:小过是指在上述小事上稍有越过,反而会亨通(小,是指所有的小事。在小事上稍有越过反而能够亨通)。持稍有越过之态反而有利于保持操守,这是因为适时而行的缘故(稍稍越过而有利于守持正道,是因为行动符合时宜。在恭让节俭上略有所过,就会和谐贞正),阴柔居中而不偏,因此在小事情上会获得吉祥。阳刚失其正位而不持中,因此,大事不可用“小过”之法(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是阳刚之才。以阴柔济大事,是衰败的做法)。
1703047438
1703047439
既济卦
1703047440
1703047441
【卦旨】既济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六十三卦。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坎相叠。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经;济,成也。既济就是事情已经成功,但终将发生变故。既济卦说明的是事成之时,必须坚守中正,节制戒惧,不可忘形骄纵,而要有居安思危、艰难玉成的忧患意识。
1703047442
1703047443
【原文】象曰:水在火上,既济(1)。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2)。存不忘亡,既济不忘未济也。
1703047444
1703047445
【注释】(1)水在火上,既济:释既济卦下离为火、上坎为水之象。(2)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即“预”。此指君子观“既济”之象,知“初吉终乱”之理,所以能考虑其后患而预为防备。《周易禅解》:方其既济,似未有患,患必随至。故君子深思而豫防。
1703047446
1703047447
【译文】《象传》说:水在火上,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观此卦象,想到火可烧水以为饮,水或倾覆而灭火,于是考虑事成之后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存在而不忘记灭亡,已经成功但不忘记还将发生变故)。
1703047448
1703047449
【原文】彖曰:既济,亨,利贞,刚柔正而位当(1)。刚柔正而位当,则邪不可以行矣,故唯正乃利贞也。
1703047450
1703047451
【注释】(1)彖曰至刚柔正而位当:《周易正义》:此释卦名德,既济之亨,必小者皆亨也,但举小者,则大者可知,所以为既济也。具足为文,当更有一“小”字,但既叠经文,略足以见,故从省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此就二、三 、四、五并皆得正,以释“利贞”也。刚柔皆正,则邪不可行,故惟正乃利贞也。《周易禅解》:小者尚亨,则大者不待言矣。六十四卦,惟此卦刚柔皆当其位,故贞。
1703047452
1703047453
【译文】《彖传》说:处在既济的时候,无所不亨,利于守正,是因为阳爻阴爻各得其正,各居阴阳的正位(刚柔并济而且处位得当,那么邪道就不能盛行了。所以只有守持正道才能利贞)。
1703047454
1703047455
【原文】九五:东邻之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1)。牛,祭之盛者也;禴,祭之薄者也。居既济之时,而处尊位,物皆济矣。将何为焉,其所务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修德,故沼沚之毛,苹蘩之荣,可羞之于鬼神。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以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也。
1703047456
1703047457
【注释】(1)东邻之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禴,音悦。此处东邻指殷人,西邻指周人。杀牛,指举行盛大祭祀。此句是说九五居“既济”尊位,阳刚中正,事成物盛,所以取东、西邻祭祀之象设诫,勉励其敬慎修德,以免“受福”遭害。《周易正义》:牛,祭之盛者也。禴,殷春祭之名,祭之薄者也。九五居既济之时,而处尊位,物既济矣,将何为焉?其所务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修德。九五履正居中,动不为妄,修德者也。苟能修德,虽薄可飨。假有东邻不能修德,虽复杀牛至盛,不为鬼神歆飨,不如我西邻禴祭虽薄,能修其德,故神明降福,故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也。
1703047458
1703047459
【译文】九五:东邻(此指殷人)杀牛厚祭鬼神,不如西邻(此指周人)之薄祭(因东邻恃其财大,重奢华而不修德;西邻敬重修德,礼天而不奢侈),实际上西邻更能得到鬼神的福佑(用牛祭祀,表明祭祀用的物资十分丰盛。禴是指祭祀用的东西很少。在既济之时,已经身处尊位,万物各得其所,这时将做什么呢?其所应致力的,仅仅是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过于蓄积深厚的道德,所以水坑里的草、茂盛的苹和蘩是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的。“谷物祭祀本身没有馨香,惟有高尚的品德才有远处可闻的馨香。”所以说“东邻杀牛厚祭,不如西邻以诚敬之心薄祭而更实得福泽”)。
1703047460
1703047461
系 辞(上)
1703047462
1703047463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1)。卑高以陈,贵贱位矣(2)。动静有常,刚柔断矣(3)。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之分著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4)。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也,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趣则凶,故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5)。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转以成昏明,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见也。
1703047464
1703047465
【段旨】这一节节录自《系辞传·上》第一章。《系辞传·上》第一章对《周易》产生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的、纲领性的介绍和说明,揭示出在《周易》中包含着天道、地道和人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这一节说明乾坤的定位和其他的相关问题。
[
上一页 ]
[ :1.7030474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