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7896
1703047897
【译文】咎繇说:“舜帝您的德行无可挑剔。你以平易对待臣下,以宽容驾驭百姓(愆,过错的意思。将善绩归功于自己的君主,是做臣子的本分);惩罚不株连子孙,赏赐却延及后代(嗣,和“世”一样指的是后代。延,及的意思。父子之间如果有罪过被惩罚,可以不互相牵连;但如果是荣誉、嘉奖却可以共享,这是真正有道德的善政啊);过失犯罪再大也可以宽赦,故意犯罪再小也必定惩罚(因过失而犯罪,虽然后果严重也必定从宽处理,如果是无所顾忌的故意犯罪,罪行再轻必定严肃惩处);犯罪事实有疑点时考虑宁可从轻判处;立功事实有疑点时考虑宁可从重奖赏(量刑时有疑问难决就尽量从轻;赏赐时有疑问难决则尽量从重,忠良敦厚的风气就会慢慢形成了);与其错杀无罪之人,宁可失之于‘治理不力’。您怜爱生命的美德,浸润于民众之心,所以百姓才不会冲犯官府(咎繇受到舜帝的夸赞后,立即称颂舜帝的德行,以显示臣民不可以目无君王而妄自居功。宁可犯下执法不严的过失,也绝不冤枉一个无辜的好人,这才是仁爱之道啊)。”
1703047898
1703047899
【原文】帝曰:“来(1),禹!汝惟弗矜(2),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3),天下莫与汝争功。自贤曰矜,自功曰伐。言禹推善让人而不失其能,不有其劳而不失其功,所以能绝众人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4)。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5)之谋勿庸。无考,无信验也。不询,专独也,终必无成,故戒勿听用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6)后(7)何戴(8)?后非众罔与守邦。庶民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民叛之,故可畏。言众戴君以自存,君恃众以守国,相须而成也。惟口出好兴戎(9),朕言弗再。”好谓赏善,戎谓伐恶。言口荣辱之主,虑而宣(10)之,成于一(11)也。
1703047900
1703047901
【注释】(1)来:语助词。(2)矜:自以为贤。《孔传》:“自贤曰矜。”(3)伐:自夸有功。(4)“人心……”四句:蔡沈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危,险。微,微妙。精,精进。一,专一。蔡沈集传:“人心易私而难公,故危。”(5)询:问。庸:用。(6)元:大。(7)后:君。大君,指天子。(8)戴:拥戴。这里是尊奉并依靠的意思。(9)出好兴戎:指言出于口,可以导致好或坏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10)宣:公开说出,散布。(11)一:专一。古人谓“专一精思以通神”。晋葛洪《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1703047902
1703047903
【译文】舜帝又对禹说:“禹呀!你虽然不炫耀自己的能力,天下却没有人与你争能;你虽然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天下却没有人与你争功(自以为贤明叫‘矜’,自夸有功叫‘伐’。这里是说禹举荐并让位于贤能的人,但并不因此而失去自己贤能的声誉;有了成绩从不居功,但他的功劳谁也无法否认。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啊)。人心(人的欲望)是危险的,道心(伦理道德)是微妙的,只有勇猛精进,住于一心,才能真正的把握中正(无过之、无不及)之道(欲望是危险的,使人心难以安定;道心是微妙的,人们又很难明了,所以在这里告诫大家:必须精进、专一地修学善法,才能真正把握好中道)。没有根据的话不要听信,没有征求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要采纳(没有根据的言论,也没有办法用事实来验证。不征求别人的意见,就是独断专行。这两者最终都不能成事,所以说要不听、不做)。世界上最可爱戴者不就是君主吗?最可畏惧者不就是民众吗?民众没有君主又拥戴谁呢?君主没有民众的拥护也就无法守住自己的国家(民众把君主当作自己的命运的依靠,所以说值得敬爱。如果国君背弃了为民做主的正道,人民也会随着背叛国君,所以说值得畏惧。这里说的是民众拥戴自己的君主,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君主也是因为有了大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言语可以用来赞叹美德,也可以用来讨伐罪恶,所以我不会轻易开口说什么,一旦说出来就意味着不容更改(这里说的‘善事’指赏善,这里说的‘讨伐’指除恶。这里说的是:一个人口中说出的话直接关系着自身或他人的荣辱,必须慎重地考虑明白了以后再说出来,专一精思之后,无过无不及,才能成事)。”
1703047904
1703047905
【原文】帝曰:“咨(1),禹!惟时有苗(2)弗率(3),汝徂征(4)。”三苗之民,数干(5)王诛。率,循也。徂,往也。不循帝道,言乱逆也。命禹讨之。
1703047906
1703047907
【注释】(1)咨:叹息。(2)有苗:古国名,亦称“三苗”。(3)率:遵循,依从。(4)徂征:前往征伐。徂,往。(5)干:干犯。
1703047908
1703047909
【译文】舜帝说:“唉!禹呀!现今三苗不遵循帝道,就命你去讨伐他们吧(三苗的民众,多次冒犯天威。率,遵循的意思。徂,往的意思。不遵循帝道,指犯上作乱。于是命禹去讨伐三苗)。”
1703047910
1703047911
【原文】禹乃会群后(1),誓于师曰:“济济(2)有众,咸听朕命。会诸侯共伐有苗也。军旅曰誓。济济,众盛之貌也。蠢(3)兹有苗(4),昏迷弗恭;蠢,动也。昏,暗也。言其所以宜讨也。侮嫚(5)自贤(6),反道败德;狎(7)侮先王,轻嫚典教(8),反正道,败德义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废仁贤,任奸佞。民弃弗保,天降之咎(9)。言民叛之,天灾之也。肆(10)予以尔众士,奉词伐罪。肆,故也。尔尚(11)一乃(12)心力,其(13)克(14)有勋(15)。”
1703047912
1703047913
【注释】(1)群后:指列国诸侯。(2)济济:众多的样子。(3)蠢:虫类蠕动。引申为骚动,动乱。(4)有苗:这里指的是三苗国的国君。(5)嫚:亵渎,轻侮。(6)自贤:自以为贤。(7)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8)典教:典章教化。(9)咎:灾祸,不幸之事。(10)肆:故;因此。(11)尚:犹傥,倘若。(12)乃:你,你的。(13)其:犹将,将要。(14)克:能够。(15)勋:功勋;功劳。
1703047914
1703047915
【译文】于是,禹便会聚各方诸侯,并在誓师大会上说:“众位官兵,都要听从我的号令(调集各路诸侯共同征伐有苗。在大军出发前盟约叫“誓”。济济,人数众多的样子)。那蠢蠢欲动的三苗,昏庸糊涂,不恭不敬,轻慢君主(蠢,蠢蠢欲动的意思。昏,昏暗的意思。说明为什么要征讨三苗),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对先王毫无恭敬,把典章教化不当回事,违背伦常的正道,败坏社会道德规范),有德行操守的人都散落在民间,追名逐利之徒则受到重用(正直贤良的人被排斥,奸佞之徒纷纷被任用),百姓背弃自己的国家不愿保护它,上天已经降罪于这片土地(谓人民背叛他,上天也降灾于他)。因此,我率领你们诸位,奉舜帝之命,讨伐其罪行(肆,因此)。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必将在这次征战中建立功勋。”
1703047916
1703047917
【原文】三旬,有苗民逆命(1),益赞(2)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3)。满招损,谦受益,时(4)乃天道。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是天道之常。至诚(诚作諴)感神,矧(5)兹有苗。”至和感神,况有苗也。言易感也。
1703047918
1703047919
【注释】(1)逆命:在古代既可解为违抗命令,也可解为接受命令,此处是抗命。(2)赞:辅佐;帮助。这里指出谋划策。(3)届:至,到。(4)时:这。(5)矧:音审,况且,何况。
1703047920
1703047921
【译文】过了三十天,三苗之民(虽然暂时被武力所震摄,但内心里)还是不能顺从禹的命令。伯益向禹建言说:“只有德行能够感动上天,无论多远,其感召力都可到达。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天下至理(骄傲自满的人会受到众人的厌弃或攻击,谦卑恭敬的人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和帮助,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至诚连神灵都能感动,何况这个三苗呢?(天地间祥和之气连神明都可以感动,何况是有苗呢?这里说的是人性本善的道理,一切人都可以通过德行来感化他)”
1703047922
1703047923
【原文】禹拜昌言(1)曰:“俞(2)!”班(3)师振(4)旅。以益言为当,故拜受,遂班师。兵入曰振旅,言整众也。帝乃诞敷(5)文德(6),远人不服,大布文德以来之也。儛干羽(7)于两阶(8)。七旬,有苗格(9)。讨而不服,不讨自来,明御(10)之必有道也。
1703047924
1703047925
【注释】(1)昌言:美言。(2)俞:表示应答和首肯,犹是、对。(3)班:返回。(4)振:整顿、整理。师、旅,皆指军队。(5)诞敷:遍布的意思。诞,大,程度、情势等不同一般。敷,传布、散布。(6)文德: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7)儛干羽:儛,通“舞”。干羽,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8)两阶:宫廷的东、西阶梯。主人走东阶,客人走西阶。(9)格:来,至。(10)御:统治、治理。
1703047926
1703047927
【译文】禹接受其善言,说:“很对!”随即整顿士兵,撤回了军队(认为伯益的话是对的,所以虚心地接受,于是撤回军队。让军队回到原地叫“振旅”,是让众将士得到休整的意思)。于是,舜帝对苗民广泛进行礼乐道德的教化(边远地方的人民不愿遵循王道的统治,可以通过努力进行礼乐教化,使他们心悦臣服地主动来归顺),在宫殿两侧台阶前持盾牌、羽具,在一片祥和的音乐声中,演出祈祷幸福、和平的歌舞。七十天后,三苗终于主动前来归顺(武力不能让对方屈服,放弃武力后却能让对方主动归顺,说明治理天下必定是有正确的途径可循的)。
1703047928
1703047929
【原文】咎繇曰:“允(1)迪(2)厥(3)德,谟(4)明弼(5)谐。”迪,蹈。厥,其也,其古人。谟,谋也。言人君当信蹈(6)行古人之德,谋广聪明(7),以辅谐(8)其政也。
1703047930
1703047931
【注释】(1)允:信实,诚信。(2)迪:蹈行,实行。(3)厥:其。(4)谟:音谋,谋划、谋略。(5)弼:辅佐。(6)蹈:履行;遵循。(7)聪明:谓明察事理。(8)谐:和合;协调。
1703047932
1703047933
【译文】咎繇说:“君主坚定地蹈行古圣先贤的德范,才能感召来贤明的辅佐良臣,谋划就会英明,君臣就会和谐(迪,遵循。厥,那些,这里是“那些古人”的意思。谟,谋略。谓作为人民的领袖应当努力继承古圣先贤的德范,广泛谋求贤德之才以辅弼政务,谐和政风以利兆民)。”
1703047934
1703047935
【原文】禹曰:“俞,如何(1)?”然其言问所以行也。咎繇曰:“都(2)!慎厥身修,思永(3)。叹美之重也。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也。惇(4)叙九族,庶明厉翼(5),迩可远(6),在兹。”言慎修其身,厚次叙九族,则(7)众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厉。翼戴(8)上命(9),迩可推而远者,在此道也。
1703047936
1703047937
【注释】(1)如何:应当怎样。(2)都:叹词。表示赞美。(3)思永:考虑长久之道。(4)惇:敦厚;笃实。(5)厉翼:奋勉辅佐。厉,也写作“励”。(6)迩可远:由近可以及远。(7)则:表假设。犹若,如果。(8)翼戴:辅佐拥戴。(9)上命:上级的命令,此处特指君命。
1703047938
1703047939
【译文】禹说:“你说得对!那么应当怎样去做呢(先肯定对方的话,再问到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咎繇说:“问得好!谨慎其自身品德修养,要从长远考虑(感叹美德的重要。让每个人都重视完善自身的德行,为的就是治理国家的长久之道啊),重视九族上下的秩序,让大众都懂得努力辅佐尊长,那么由近可以致远(由父可以致君,由家可以致国),天下的太平就从这里开始(谓高度重视自身的德行修养,虔诚恭敬地顺从家族长幼尊卑的秩序,一旦天下百姓都能够明白、愉快的接受这种德行的教育,就能够时时自我勉励。从自觉的辅佐拥戴家族的尊长一直到忠于国家的领袖,由近可以及远的道理就在于此啊)。”
1703047940
1703047941
【原文】禹拜(1)昌言曰:“俞!”以咎繇言为当,故拜受而然之。咎繇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叹修身亲亲(2)之道在知人,所信任(3)在能安民也。
1703047942
1703047943
【注释】(1)拜:敬受。(2)亲亲: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3)所信任:所相信的人得到任用。
1703047944
1703047945
【译文】禹接受其善言,说:“你说得对(认为咎繇说的话很恰当,所以恭敬地接受并给予称赞)!”咎繇说:“啊!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善任,在于让人民安居乐业啊(进而感叹要让民众都能做到重视自身品德修养、亲人之间都能相亲相爱,重要的还在于了解和选拔人才。让真正赢得大众信任的贤能之人得到任用,原因在于他们能以身作则教会民众敦伦尽分,以此安定民心)。”
[
上一页 ]
[ :1.7030478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