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7907e+09
1703047907 【注释】(1)咨:叹息。(2)有苗:古国名,亦称“三苗”。(3)率:遵循,依从。(4)徂征:前往征伐。徂,往。(5)干:干犯。
1703047908
1703047909 【译文】舜帝说:“唉!禹呀!现今三苗不遵循帝道,就命你去讨伐他们吧(三苗的民众,多次冒犯天威。率,遵循的意思。徂,往的意思。不遵循帝道,指犯上作乱。于是命禹去讨伐三苗)。”
1703047910
1703047911 【原文】禹乃会群后(1),誓于师曰:“济济(2)有众,咸听朕命。会诸侯共伐有苗也。军旅曰誓。济济,众盛之貌也。蠢(3)兹有苗(4),昏迷弗恭;蠢,动也。昏,暗也。言其所以宜讨也。侮嫚(5)自贤(6),反道败德;狎(7)侮先王,轻嫚典教(8),反正道,败德义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废仁贤,任奸佞。民弃弗保,天降之咎(9)。言民叛之,天灾之也。肆(10)予以尔众士,奉词伐罪。肆,故也。尔尚(11)一乃(12)心力,其(13)克(14)有勋(15)。”
1703047912
1703047913 【注释】(1)群后:指列国诸侯。(2)济济:众多的样子。(3)蠢:虫类蠕动。引申为骚动,动乱。(4)有苗:这里指的是三苗国的国君。(5)嫚:亵渎,轻侮。(6)自贤:自以为贤。(7)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8)典教:典章教化。(9)咎:灾祸,不幸之事。(10)肆:故;因此。(11)尚:犹傥,倘若。(12)乃:你,你的。(13)其:犹将,将要。(14)克:能够。(15)勋:功勋;功劳。
1703047914
1703047915 【译文】于是,禹便会聚各方诸侯,并在誓师大会上说:“众位官兵,都要听从我的号令(调集各路诸侯共同征伐有苗。在大军出发前盟约叫“誓”。济济,人数众多的样子)。那蠢蠢欲动的三苗,昏庸糊涂,不恭不敬,轻慢君主(蠢,蠢蠢欲动的意思。昏,昏暗的意思。说明为什么要征讨三苗),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对先王毫无恭敬,把典章教化不当回事,违背伦常的正道,败坏社会道德规范),有德行操守的人都散落在民间,追名逐利之徒则受到重用(正直贤良的人被排斥,奸佞之徒纷纷被任用),百姓背弃自己的国家不愿保护它,上天已经降罪于这片土地(谓人民背叛他,上天也降灾于他)。因此,我率领你们诸位,奉舜帝之命,讨伐其罪行(肆,因此)。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必将在这次征战中建立功勋。”
1703047916
1703047917 【原文】三旬,有苗民逆命(1),益赞(2)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3)。满招损,谦受益,时(4)乃天道。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是天道之常。至诚(诚作諴)感神,矧(5)兹有苗。”至和感神,况有苗也。言易感也。
1703047918
1703047919 【注释】(1)逆命:在古代既可解为违抗命令,也可解为接受命令,此处是抗命。(2)赞:辅佐;帮助。这里指出谋划策。(3)届:至,到。(4)时:这。(5)矧:音审,况且,何况。
1703047920
1703047921 【译文】过了三十天,三苗之民(虽然暂时被武力所震摄,但内心里)还是不能顺从禹的命令。伯益向禹建言说:“只有德行能够感动上天,无论多远,其感召力都可到达。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天下至理(骄傲自满的人会受到众人的厌弃或攻击,谦卑恭敬的人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和帮助,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至诚连神灵都能感动,何况这个三苗呢?(天地间祥和之气连神明都可以感动,何况是有苗呢?这里说的是人性本善的道理,一切人都可以通过德行来感化他)”
1703047922
1703047923 【原文】禹拜昌言(1)曰:“俞(2)!”班(3)师振(4)旅。以益言为当,故拜受,遂班师。兵入曰振旅,言整众也。帝乃诞敷(5)文德(6),远人不服,大布文德以来之也。儛干羽(7)于两阶(8)。七旬,有苗格(9)。讨而不服,不讨自来,明御(10)之必有道也。
1703047924
1703047925 【注释】(1)昌言:美言。(2)俞:表示应答和首肯,犹是、对。(3)班:返回。(4)振:整顿、整理。师、旅,皆指军队。(5)诞敷:遍布的意思。诞,大,程度、情势等不同一般。敷,传布、散布。(6)文德: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7)儛干羽:儛,通“舞”。干羽,古代舞者所执的舞具。文舞执羽,武舞执干。(8)两阶:宫廷的东、西阶梯。主人走东阶,客人走西阶。(9)格:来,至。(10)御:统治、治理。
1703047926
1703047927 【译文】禹接受其善言,说:“很对!”随即整顿士兵,撤回了军队(认为伯益的话是对的,所以虚心地接受,于是撤回军队。让军队回到原地叫“振旅”,是让众将士得到休整的意思)。于是,舜帝对苗民广泛进行礼乐道德的教化(边远地方的人民不愿遵循王道的统治,可以通过努力进行礼乐教化,使他们心悦臣服地主动来归顺),在宫殿两侧台阶前持盾牌、羽具,在一片祥和的音乐声中,演出祈祷幸福、和平的歌舞。七十天后,三苗终于主动前来归顺(武力不能让对方屈服,放弃武力后却能让对方主动归顺,说明治理天下必定是有正确的途径可循的)。
1703047928
1703047929 【原文】咎繇曰:“允(1)迪(2)厥(3)德,谟(4)明弼(5)谐。”迪,蹈。厥,其也,其古人。谟,谋也。言人君当信蹈(6)行古人之德,谋广聪明(7),以辅谐(8)其政也。
1703047930
1703047931 【注释】(1)允:信实,诚信。(2)迪:蹈行,实行。(3)厥:其。(4)谟:音谋,谋划、谋略。(5)弼:辅佐。(6)蹈:履行;遵循。(7)聪明:谓明察事理。(8)谐:和合;协调。
1703047932
1703047933 【译文】咎繇说:“君主坚定地蹈行古圣先贤的德范,才能感召来贤明的辅佐良臣,谋划就会英明,君臣就会和谐(迪,遵循。厥,那些,这里是“那些古人”的意思。谟,谋略。谓作为人民的领袖应当努力继承古圣先贤的德范,广泛谋求贤德之才以辅弼政务,谐和政风以利兆民)。”
1703047934
1703047935 【原文】禹曰:“俞,如何(1)?”然其言问所以行也。咎繇曰:“都(2)!慎厥身修,思永(3)。叹美之重也。慎修其身,思为长久之道也。惇(4)叙九族,庶明厉翼(5),迩可远(6),在兹。”言慎修其身,厚次叙九族,则(7)众庶皆明其教,而自勉厉。翼戴(8)上命(9),迩可推而远者,在此道也。
1703047936
1703047937 【注释】(1)如何:应当怎样。(2)都:叹词。表示赞美。(3)思永:考虑长久之道。(4)惇:敦厚;笃实。(5)厉翼:奋勉辅佐。厉,也写作“励”。(6)迩可远:由近可以及远。(7)则:表假设。犹若,如果。(8)翼戴:辅佐拥戴。(9)上命:上级的命令,此处特指君命。
1703047938
1703047939 【译文】禹说:“你说得对!那么应当怎样去做呢(先肯定对方的话,再问到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咎繇说:“问得好!谨慎其自身品德修养,要从长远考虑(感叹美德的重要。让每个人都重视完善自身的德行,为的就是治理国家的长久之道啊),重视九族上下的秩序,让大众都懂得努力辅佐尊长,那么由近可以致远(由父可以致君,由家可以致国),天下的太平就从这里开始(谓高度重视自身的德行修养,虔诚恭敬地顺从家族长幼尊卑的秩序,一旦天下百姓都能够明白、愉快的接受这种德行的教育,就能够时时自我勉励。从自觉的辅佐拥戴家族的尊长一直到忠于国家的领袖,由近可以及远的道理就在于此啊)。”
1703047940
1703047941 【原文】禹拜(1)昌言曰:“俞!”以咎繇言为当,故拜受而然之。咎繇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叹修身亲亲(2)之道在知人,所信任(3)在能安民也。
1703047942
1703047943 【注释】(1)拜:敬受。(2)亲亲: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3)所信任:所相信的人得到任用。
1703047944
1703047945 【译文】禹接受其善言,说:“你说得对(认为咎繇说的话很恰当,所以恭敬地接受并给予称赞)!”咎繇说:“啊!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善任,在于让人民安居乐业啊(进而感叹要让民众都能做到重视自身品德修养、亲人之间都能相亲相爱,重要的还在于了解和选拔人才。让真正赢得大众信任的贤能之人得到任用,原因在于他们能以身作则教会民众敦伦尽分,以此安定民心)。”
1703047946
1703047947 【原文】禹曰:“吁(1)!咸若时(2),惟(3)帝其(4)难之。言帝尧亦以知人安民为难也。知人则哲,能官人(5);安民则惠(6),黎民怀之。哲,知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也。能哲而惠,何忧乎(7)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8)孔壬(9)。”孔,甚也。壬,佞也。巧言,静言(10)庸违(11)也。令色,象恭滔天(12)也。禹言有苗、欢兜之徒,甚佞如此,尧畏其乱政,故迁放(13)之也。
1703047948
1703047949 【注释】(1)吁:叹词。(2)咸若时:都能像这样。(3)惟:助词。也作“唯”“维”。用于句首。(4)其:副词,表推测、估计。大概,或许。(5)官人:选取人才,给以适当官职。(6)惠:仁爱,宽厚。(7)乎:于。(8)令色:伪善、谄媚的脸色。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9)孔壬:孔,甚。壬,佞。孔壬,意为大奸佞。(10)静言:巧饰之言。(11)庸违:用意邪僻。(12)象恭滔天:意谓貌似恭敬,实则傲慢到极点。《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孔传:“言共工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13)迁放:犹流放。
1703047950
1703047951 【译文】禹说:“哦!要都做到像这样,连帝尧也认为是不容易的(这是说尧帝也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和让人民安居乐业都是很困难的啊)。能透彻地了解别人就是大智,这样就能恰当地选拔官员;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就是大仁,百姓就会归顺他(哲,是智慧的意思。一点不会看错人,所以有能力任命官员。惠,是爱的意思。仁爱,民众就会归顺他啊);智慧与仁爱兼于一身,怎会担忧欢兜?何必流放三苗?又怎么会惧怕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佞之人呢?(孔,是大的意思。壬,是奸佞的意思。巧言,就是花言巧语,它的用意是邪僻的。令色,貌似恭敬,但实际却傲慢到了极点。大禹说像有苗、欢兜这些恶人,奸佞到这种程度,尧担心他们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以才把他们流放到边远之地。)”
1703047952
1703047953 【原文】咎繇曰:“都!亦(1)行有九德: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也。宽而栗,性宽弘(2)而能庄栗(3)也。柔而立,和柔而能立事。愿而恭,慤愿而恭恪(4)也。乱而敬,乱(5),治也。有治而能谨敬也。扰而毅,扰(6),顺也,致果为毅(7)也。直而温,行正直而气温和也。简而廉,性简大(8)而有廉隅(9)也。刚而塞(10),刚断而实塞也。强(11)而义。无所屈挠,动必合义。彰厥有常(12),吉哉!彰,明也。吉,善也。明九德之常,以择人而官之,则政之善也。
1703047954
1703047955 【注释】(1)亦:助词,无义。(2)宽弘:胸怀宽阔,气量弘深,能容人。(3)栗:庄敬,严肃。庄栗,是庄重、庄严之意。(4)慤愿:谨慎老实,谨慎善良。慤,恭谨,朴实。愿,质朴,恭谨。恭恪,恭敬谨慎的意思。(5)乱:治,治理。(6)扰:安抚,和顺。(7)毅:刚强坚韧。(8)简大:简脱大气。(9)廉隅:棱角。比喻端方不苟的行为、品性。(10)塞:诚实。(11)强:坚强不屈。(12)常:规律,通例。这里指道德标准。
1703047956
[ 上一页 ]  [ :1.7030479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