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795e+09
1703047950
1703047951 【译文】禹说:“哦!要都做到像这样,连帝尧也认为是不容易的(这是说尧帝也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和让人民安居乐业都是很困难的啊)。能透彻地了解别人就是大智,这样就能恰当地选拔官员;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就是大仁,百姓就会归顺他(哲,是智慧的意思。一点不会看错人,所以有能力任命官员。惠,是爱的意思。仁爱,民众就会归顺他啊);智慧与仁爱兼于一身,怎会担忧欢兜?何必流放三苗?又怎么会惧怕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佞之人呢?(孔,是大的意思。壬,是奸佞的意思。巧言,就是花言巧语,它的用意是邪僻的。令色,貌似恭敬,但实际却傲慢到了极点。大禹说像有苗、欢兜这些恶人,奸佞到这种程度,尧担心他们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以才把他们流放到边远之地。)”
1703047952
1703047953 【原文】咎繇曰:“都!亦(1)行有九德: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也。宽而栗,性宽弘(2)而能庄栗(3)也。柔而立,和柔而能立事。愿而恭,慤愿而恭恪(4)也。乱而敬,乱(5),治也。有治而能谨敬也。扰而毅,扰(6),顺也,致果为毅(7)也。直而温,行正直而气温和也。简而廉,性简大(8)而有廉隅(9)也。刚而塞(10),刚断而实塞也。强(11)而义。无所屈挠,动必合义。彰厥有常(12),吉哉!彰,明也。吉,善也。明九德之常,以择人而官之,则政之善也。
1703047954
1703047955 【注释】(1)亦:助词,无义。(2)宽弘:胸怀宽阔,气量弘深,能容人。(3)栗:庄敬,严肃。庄栗,是庄重、庄严之意。(4)慤愿:谨慎老实,谨慎善良。慤,恭谨,朴实。愿,质朴,恭谨。恭恪,恭敬谨慎的意思。(5)乱:治,治理。(6)扰:安抚,和顺。(7)毅:刚强坚韧。(8)简大:简脱大气。(9)廉隅:棱角。比喻端方不苟的行为、品性。(10)塞:诚实。(11)强:坚强不屈。(12)常:规律,通例。这里指道德标准。
1703047956
1703047957 【译文】咎繇说:“啊!人的品行有九种类型(具体分析人的优良品格,大致可分为九类,以此来考察人的善恶真伪,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一是秉性宽弘而不失庄敬(胸怀宽阔,器量宏深,能包容万物,而又态度鲜明,不失其肃敬庄严);二是外表柔和而内心不失其贞正(性格温和却能成就善举);三是老实忠厚又能恭肃庄重(诚实善良又能谨慎恭敬);四是精于治事又有敬业的精神(乱,在这里是“治”的意思。有治国的才能,又能够时时恭敬谨慎而无丝毫骄慢之心);五是为人驯顺,内心却刚强坚韧(扰,和顺的意思。真诚的驯顺或者说绝对的忠诚可以造就内心的坚定与刚毅);六是为人正直却能待人温和(行止方正刚直而态度却不失温和);七是性情简脱却有操守(性格豪爽,落拓不羁,却能保持品端行正);八是性格刚毅又实在(刚毅果断又能实事求是);九是坚强不屈又能坚持正义(做任何事都有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凡事必定得合乎道义才肯去做)。要表彰符合这九种道德标准的人,天下才会昌顺啊!(彰,是表彰、彰显,让大家都明白的意思。吉,大好的意思。让天下人都明白这九种美德的标准,依此来选拔人才并委以重任,那么国家的政治就清明了)。
1703047958
1703047959 【原文】“九德(1)咸事(2),俊乂(3)在官(4)。使九德之人皆用事,则俊德治能之士并在官也。百僚师师(5),百工惟时(6),僚工,皆官也。师师,相师法也。百官皆是,言政无非也。庶绩其凝(7)。凝,成也,言百事功皆成也。无教逸欲有邦,不为逸豫(8)贪欲之教,是有国者之常也。兢兢(9)业业(10),一日二日(11)万几(12)。兢兢,戒慎。业业,危惧。戒惧万事微也。无旷(13)庶官(14),天工人其代之。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言人代天理官,不可以天官私非其才也。政事?(15)懋(16)哉。”言无非天意者,故人君居天官,听政治事,不可以不自勉也。
1703047960
1703047961 【注释】(1)九德:指具备上述九种优良品格的人。(2)事:治理,任事。(3)俊乂:才德出众的人。(4)在官:任职于官署,在职为官。(5)师师:相互师法。(6)时:通“是”。此,这。(7)庶绩其凝:庶绩,各种事业。凝,成就。(8)逸豫:犹安乐。(9)兢兢:小心谨慎貌。(10)业业:危惧貌。(11)一日二日:犹言“日日”。(12)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13)旷:空缺。(14)庶官:各种官职。(15)政事:政务。(16)懋:勤勉,努力。
1703047962
1703047963 【译文】“假使具备上述九种德行之人都来参与政事,才德出众之才都处在官位,(让具备“九德”之人都出来从政,那么贤能的人都得到任用)。百官之间互相学习、仿效,这样官员们就可以都达到良善的境界(僚、工,都是官员的意思。师师,相互学习的意思。官员都能够这样,谓国家的方针政策已经没有什么不当的了)。那么,各种事业都将会获得成功(凝,成就。谓凡事都会顺利成就)。不要教人贪图享受和放纵欲望,才能管理好国家和人民(领导者不要为民众做出贪图享受的不良示范,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要时时刻刻防微杜渐(兢兢,常常自我告诫,小心谨慎的意思。业业,忧虑恐惧的样子。从万事的开端就要小心警惕)。不要空设各种官职,因为天赋予的职事,将由人来代它完成(旷,是空缺的意思。官位被不适合的人占据叫“空官”。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代表上天来行使职责,不可以将上天赋予的官位让那些不具备行使上天职责的没有德能的人私下占据)。应勤勉于政事啊!(谓一切都是在遵循上天的旨意,所以作为人民的领袖,肩负着上天赋予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执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不能不经常勉励自己啊)。”
1703047964
1703047965 【原文】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邻,近也。言君臣道近,相须(1)而成也。
1703047966
1703047967 【注释】(1)须:依靠。
1703047968
1703047969 【译文】舜帝感叹地说:“啊!大臣是君主亲近的人,君主亲近的人就是大臣啊!”禹说:“正是!”(邻,接近的意思。谓君王和大臣的职责和使命相近,是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的。)
1703047970
1703047971 【原文】帝曰:“臣作朕(1)股肱耳目,言大体若身也。予欲左右(2)有民,汝翼(3)。左右,助也。助我所有之民,富而教之,汝翼成我也。予欲观古人之象(4),欲观示法象(5)之服制也。以五采(6)彰施于五色(7)作服,汝明(8)。天子服日月以下,诸侯自龙衮(9)以下,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10)。以五采明施于五色,作尊卑之服,汝明制之也。予欲闻六律(11)五声八音(12),以出纳(13)五言(14),汝听。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汝当听审之。予违(15),汝弼(16)。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无得面从我违,退后言我不可弼也。
1703047972
1703047973 【注释】(1)朕:我。(2)左右:帮助。(3)翼:辅佐。(4)观古人之象:看到古时人的形象。这里是重新恢复古人衣着服制等礼仪的意思。(5)法象: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举止。(6)五采:指五种不同色彩的颜料。(7)于五色:于,为。五色,五种不同的色彩。古代以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为正色。(8)明:弄清楚、明白。(9)龙衮:上绣龙纹的礼服。(10)僭上:指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11)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古代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12)五声八音:五声,指宫、商、角、征、羽五音。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13)出纳:这里是传播的意思。(14)五言:指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15)违:违背,违反。(16)弼:纠正,辅佐。
1703047974
1703047975 【译文】舜帝说:“大臣犹如我的股肱耳目(这里说的是君王与群臣是一个大的整体,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我想教化引导所有百姓,你们来扶助我吧(左右,从旁帮助的意思。帮助我国中所有的人民,让他们富裕,并让他们受到礼乐道德的教化,你们来帮我一起做成这件事吧)。我想看到古人的样子(希望能看到可以显示符合礼仪规范之仪表、举止,且因尊卑不同而款式、图案各异的衣着式样),以五种颜料将布帛染成五种鲜明的色彩来制作服装,让尊卑有序,你们把这件事明示于众吧(天子穿的是绘有日月图案的衣服,以及以下等级的衣服;诸侯穿的是绘有龙的图案的被称作“龙衮”的制服,以及以下等级的衣服。尊贵的人可以同时穿低级别的衣服,低级别的人不可以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用五种颜料将布帛染成五种颜色,制作用来区别尊卑的朝服,你们把这些都详细搞清楚以后再把它做出来)!我希望能够重新听到(像古时那样的)六种旋律、五级音阶、八类乐器演奏的至善至美的音乐,用以显露传布‘五德’之言,你们同我一起听受、审辨(谓希望能以六种音律和各种乐声,来传播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使其广布于民间以起到教化的作用。你们应当和我一起仔细倾听,并加以辨别,以便从中选出至善至美的音乐来);我如果有什么过失,你们应当及时帮我纠正。你们不可以当面顺从,从我这里离开后又在背后议论我(我要是违背了正道,你们应当以义理来纠正我。不要当面顺从我的错误,事后又说我这人没法辅佐)。”
1703047976
1703047977 【原文】禹曰:“俞哉!万邦黎献(1),共惟帝臣,惟帝时举(2),敷纳(3)以言,明(4)庶以功,车服以庸(5),献,贤也。万国众贤,共为帝臣,帝举是而用之,使陈布其言(6),明之皆以功大小为差(7),以车服旌(8)其能用之也。谁敢弗让?敢弗敬应?上唯贤是用,则下皆敬应上命而让善也。帝弗时,敷同日奏(9),罔功。帝用臣不是,则远近布同,而日进于无功,以贤愚并位、优劣共流(10)故也
1703047978
1703047979 【注释】(1)黎献:黎民中的贤者。(2)举:推荐,选用。(3)敷纳:谓臣下陈奏善策,天子择善采纳。(4)明:贤明的人。(5)庸:用,采用。(6)陈布其言:传播其善言。指对民众进行教化。(7)差:分别等级,依次排列。(8)旌:表彰。(9)敷同日奏:敷同,布同谓远近相同。奏,进、举用。(10)共流:指受到同等对待。
1703047980
1703047981 【译文】禹说:“是啊,舜帝!全天下贤能的人,都是您的臣子,任由您选拔举用。如果能广泛地采纳他们的意见,公正地考察他们的业绩,赐予车辆官服以表彰那些有所作为的人(献,贤的意思。各诸侯国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是您的臣民,您从中选拔最合适的人并任用他们,让他们各自教化一方,再分别依据他们各自功绩的大小明察他们的德能,分别等级次序,赐以车马官服,用来表彰那些有功之臣),这样一来,还有谁不谦让,谁敢不恭敬地接受呢(君上能够唯贤是用,那么群臣都会恭敬地响应上面的号召,并互相让功与对方)?您如果不是这样,不能够做到近贤远佞,而是对贤愚优劣都一概同等对待,那么国家的政事就会一天天荒废下去(帝王任用臣僚不恰当,那么对待臣下就没有了贤愚远近之分,政事也就会日渐衰微。这是因为贤良优秀的人才和庸愚无行的人受到同等待遇的缘故啊)。
1703047982
1703047983 【原文】无若丹朱(1)奡(2),惟慢游(3)是好,丹朱,尧子,举以戒也。傲虐(4)是作,罔昼夜额额(5)。傲戏而为虐,无昼夜常额额,肆恶不休息也。罔水行舟,朋淫(6)于家,用(7)殄厥世(8)。朋,群也。丹朱习于无水陆地行舟,言无度也。群淫于家,妻妾乱也。用是绝其世,不得嗣也。帝其念哉!”
1703047984
1703047985 【注释】(1)丹朱:人名。尧的儿子。(2)奡:古同“傲”,傲慢。(3)慢游:浪荡遨游。(4)傲虐:遨游嬉戏,残害百姓。(5)额额:不休息貌。(6)朋淫:群聚淫乱。(7)用:因而,因此。(8)用殄厥世:殄,灭绝、绝尽。厥,其。世,父子相继。用殄厥世,指其世子爵位从此被取消。
1703047986
1703047987 【译文】所用之人,不能像丹朱那样傲慢,只喜欢游手好闲(丹朱,尧的儿子,举此例引以为戒)、戏谑作乐、不分昼夜地恣意妄为而无休止(遨游嬉戏,为害百姓。额额不分昼夜,指的是放纵恶行没完没了);自己坐于木船之上,让人在平地上推着行走;妻妾成群,淫乱于家。其后果是被取消嗣子之位(朋,群的意思。丹朱喜欢在无水的陆地上让人推着行船,谓行为一点没有节制。在自己家中聚众享乐,纵欲无度,谓妻妾家人均不能以礼相待。因此才被取消了世子的爵位,不能够继承帝位)。舜帝您当深思啊!”
1703047988
1703047989 【原文】夔(1)曰:“于!予击石拊石(2),百兽率儛(3),庶尹(4)允谐。”尹,正也。众正官(5)之长,信皆和谐,言神人(6)治也,始于任贤,立政以礼,治成以乐,所以致太平也。帝庸(7)作歌,曰:“敕(8)天之命,惟时惟几(9)。”敕,正也。奉正天命以临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也。乃(10)歌曰:“股肱喜哉!元首(11)起(12)哉!百工熙哉!”元首,君也。股肱之臣,喜乐尽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业乃广也。
1703047990
1703047991 【注释】(1)夔:人名。舜时的乐官。(2)拊石:敲击石磬。孔传:“石,罄(通磬)也;拊,亦击也。”(3)百兽率儛:音乐和谐之声感动群兽相率起舞。率,皆,都。儛,同“舞”。(4)庶尹:百官。(5)正官:正式编制内的官员。正,君长,官长。(6)神人:指神和人。《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7)庸:因,因此。指这次盛会。(8)敕:古时自上告下之词。(9)几:微。(10)乃:又。(11)元首:君。(12)起:兴起,振奋。
1703047992
1703047993 【译文】乐官夔赞叹说:“啊!我依着节拍敲击石磬,连百兽听闻也纷纷随之起舞。众多的君长确实已将天下治理得十分和谐了(尹,君长的意思,这里是指众多官员中的尊长。百官和谐一致,万物神灵和人民都归于大治。这一切都始于选拔任用贤能的君子,用礼规范人的行为,确立为政之道,国家安定后就依靠音乐的教化,来移风易俗,所以天下太平)。”舜帝于是作歌唱道:“我等尊奉上天之命,凡事都必顺应天时,诸事谨慎及于细微之处(敕,以上正下。奉上天之命以正下民,就是要尊重大自然的法则,顺应天时,细微之处也小心谨慎)。”接着又唱道:“看到终日勤于国事的大臣们是如此地欢喜啊!作为你们的君主我是多么地振奋!百业兴盛的时代已经来临(元首,指天子。大臣们都能心甘情愿、欢喜快乐地为君王竭尽忠诚,君王治理天下的功绩就从这里开始了,各行各业也会越来越兴盛)!”
1703047994
1703047995 【原文】咎繇拜手稽首(1),乃赓载(2)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3)哉!”赓,续也。载,成也。帝歌归美股肱,义未足,故续歌先君后臣,众事乃安,以成其义也。又歌曰:“元首丛脞(4)哉!股肱惰哉!万事堕(5)哉!”丛脞,细碎无大略(6)也。君如此则臣懈惰,万事堕废,其功不成。歌以申戒(7)也。
1703047996
1703047997 【注释】(1)拜手稽首: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稽首,古时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2)赓载:相续而成的意思。赓,继续,连续。载,完成,成功。(3)康:治理。汉蔡邕《独断》:“安乐治民曰康。”(4)丛脞:琐碎,杂乱。(5)堕:荒废,废弃。(6)大略:远大的谋略。(7)申戒:告诫。
1703047998
1703047999 【译文】咎繇拱手叩头,紧接着唱道:“我们的君主是如此地圣明啊!大臣们才如此心甘情愿地竭尽忠心!才有了今天的诸事康顺(赓,继续。载,完成。舜帝作歌将美德归功于大臣,如此,其中的义理尚不能完全显现,所以下面咎繇继续歌唱。君在先,臣在后,诸事有序,才是安治天下的道理。这样一来,就将天下大治的真谛完全显现了)!”接着又唱道:“倘若做君主的不懂得治国的要领,包揽琐事,事必躬亲,大臣们就会因此而懈怠,万事必定随之荒废,叫人寒心(丛脞,拘泥于琐碎的事务而没有远大的谋略。领导者如此,那么做下属的就会懈惰,万事都会随之荒废,君王治理天下的大业就无法完成了。所以在此作歌以为告诫)!”
[ 上一页 ]  [ :1.703047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