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8470
1703048471
【译文】周公又说:“封啊!大奸大恶之人必定人神共愤,何况那些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的人呢(谓人生的罪恶,莫大于不孝不悌)?你应当尽快依照文王制定的刑罚,对其严惩不贷(谓对这些极恶之人,应当尽快依据文王所定的有关违反典教的刑法予以严惩,不得宽恕),千万要谨慎啊!切不可与无辜百姓结怨,不要采用违背道义的计谋和不合乎古人常法的措施(谓应当勤修己德,常怀敬畏之心,不作可怨之事,不用不善之谋,不行反常之举)。年轻的封啊!要想到天命不是永久不变的(应当时时想到上天降命于谁是没有固定的,行善的人就会得到,行恶的人就会失去)!”
1703048472
1703048473
【原文】王若曰:“乃穆(1)考文王,诰(2)庶邦御事(3),朝夕曰:‘祀兹(4)酒。’文王所告众国治事吏,朝夕敕之(5),唯祭祀而用此酒,不常饮也。曰:‘小大邦用丧(6),亦罔非酒惟辜(7)。于小大之国所用丧,无不以酒为罪也。饮惟祀,德将(8)无醉。’饮酒惟当因祭祀,以德自将,无至醉。
1703048474
1703048475
【注释】(1)穆:古代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居庙中,父子依序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2)诰:上告下为诰。(3)御事:指官吏。御,治理,统治。(4)祀兹:祀,祭祀。兹,则。(5)朝夕敕之:反复强调。朝夕,早晚。敕,诫饬,告诫。(6)用丧:用,因而,导致。丧,灭亡,失败。(7)辜:罪,罪过。(8)将:控制,约束。
1703048476
1703048477
【译文】周公还说道:“当初先父文王在位,曾告诫各国诸侯及大小官吏,反复强调说:‘在祭祀时才可以用酒(这是文王对各国官员所说的话,早早晚晚都告诫他们:只有祭祀时才能动用这酒,切不可贪杯常饮啊)’。又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所以败亡了,都是因为饮酒的罪过啊(至于过去大大小小许多国家最终会败亡,没有不是因饮酒而犯下罪过的啊),只有在祭祀时方可饮酒,且要以德行来把持自己,不可醉酒(所以饮酒只能是在为了祭祀的情况下,而且要用德行来约束自己,不可以因贪杯而喝醉了)’。
1703048478
1703048479
【原文】“在昔殷先哲王,惟御事,弗敢自暇(1)自逸(2)。惟殷御治事之臣,不敢自宽暇自逸豫。矧(3)曰其(4)敢崇饮(5),崇,聚也。自逸暇犹不敢,况敢聚会饮酒乎。弗惟(6)弗敢,亦弗暇。非徒(7)不敢,志在助君敬法,亦不暇饮。
1703048480
1703048481
【注释】(1)自暇:犹偷懒。暇,空闲。(2)逸:享乐。(3)矧:况且。(4)其:语助词。(5)崇饮:群聚饮酒。(6)惟:只。(7)徒:仅,只。
1703048482
1703048483
【译文】“过去殷代的先祖明君在位之时,治理国事的官员们不敢自己安闲逸乐(殷代终日忙于国事的大臣们,从不敢私下懈怠,自图安乐),更何况聚众饮酒呢(崇,聚的意思。私下自图安闲尚且不敢,哪里还敢聚众饮酒呢)?不只是不敢,也没有闲暇去饮酒啊(岂止是不敢啊,这些做臣子的心里只想着如何辅助君王敬奉礼法,也确实是没有那些闲功夫用来饮酒取乐啊)。
1703048484
1703048485
【原文】“在今后嗣王酣身(1),嗣王,纣也。酣乐其身,不忧政也。惟荒腆(2)于酒,弗惟(3)自息(4)。言纣大厚于酒,昼夜不念自息。庶群(5)嗜酒,腥闻(6)在上(7)。故天降丧(8)于殷。纣众群臣用酒耽荒(9),腥秽闻在天,故下丧亡于殷也。天非虐(10),惟人自速(11)辜(12)。言凡为天所亡,天非虐人,惟人所行恶,自召罪(13)。
1703048486
1703048487
【注释】(1)今:近世。后嗣王:指纣王。酣:好酒。(2)荒腆:沉迷。(3)惟:思考。(4)息:停止。(5)庶群:众臣。(6)闻:知道。(7)上:上天。(8)丧:丧亡之祸。(9)耽荒:沉迷惑乱。(10)虐:暴虐。(11)速:招致。(12)辜:罪罚。(13)罪:祸殃。
1703048488
1703048489
【译文】“而近世继承王位的商纣王只顾自身酣乐(嗣王,即纣王。只顾酣乐其身,就是不以国事为虑),一味沉湎于饮酒取乐,不思停息(这是说纣王一味厚爱饮酒,昼夜放纵毫无节制之意)。群臣也随之嗜好饮酒,腥秽升闻于上天,所以上天对殷商降下丧亡之祸(纣王及其群臣,因饮酒而沉迷惑乱,腥秽之气升达于上天,所以才会降大祸于殷商)。这不是上天暴虐,都是人自己招来的罪祸啊(就是说凡是被上天所灭的,并非上天要对人施暴,都是人自己作恶,自己招来的灾祸啊)!
1703048490
1703048491
【原文】“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鉴(1),当于民鉴。’古贤圣有言,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也。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今惟殷坠(2)命(3),我其(4)可弗大鉴。”今惟殷纣无道,坠失天命,我其可不大视为戒也。
1703048492
1703048493
【注释】(1)鉴:察看,亦指镜子。(2)坠:丧失。(3)命:天命,即上帝赐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4)其:岂,难道。
1703048494
1703048495
【译文】“古人有句格言说:‘有智慧的人不是把水当成镜子,而是把百姓当成一面镜子(古圣先贤曾说过:不要以水为镜,要以民为镜。观察水面只能看到自己的相貌,观察民众的所作所为才可以预见未来的吉凶祸福)’。现在殷商已丧失了上天曾经赐予的大命,我们怎么能不引以为最宝贵的借鉴呢(如今纣王无道,丧失了上天赋予的统治天下的使命,面对这深刻的教训,我们怎能不引以为戒呢)?”
1703048496
1703048497
【原文】周公作《无逸》(1)。中人之性,好逸豫(2)。成王即政(3),恐其逸豫,故以所戒名篇。周公曰:“乌虖!君子(4)所(5),其无逸。叹美君子之道,所在念德,其无逸豫也。君子且犹然,况王者乎。先知稼穑(6)之艰难,乃逸(7),则知小人(8)之依(9)。稼穑,农夫之艰难事,先知之,乃谋逸豫,则知小民所依怙。
1703048498
1703048499
【注释】(1)周公:名旦,也称叔旦。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无逸:意为不贪图安乐。成王长大了,周公让他主持政事,害怕他贪图享乐,荒废懈怠,于是告戒他不要贪图逸乐。史官记录周公的诰词,取名《无逸》。(2)中人:中等的人,常人。逸豫:犹安乐。(3)即政:正式执政。(4)君子:道德高尚的人。此处指为国操劳的官吏。(5)所:处所,所在之处。(6)稼穑:种谷为稼,收割为穑。此处指农民在田地里辛苦的劳动。(7)乃逸:然后再考虑(他们的)安乐。(8)小人:指百姓。(9)依:依靠,仰赖。
1703048500
1703048501
【译文】周公撰写了《无逸》一文(一般常人的秉性都喜欢安逸享乐。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他会安于享乐才说了这番话,于是就用所告诫的内容作为这篇文章的篇名)。周公说:“啊!君子所居之处,是没有自己的安逸的(赞叹君子之道,时时处处只想着修德,是不会顾及个人的享受的。好的官吏尚且如此,何况是君王呢)?先了解百姓耕耘劳作之艰难,再考虑他们的安乐,就会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耕耘劳作是农夫最艰辛的事情,要先深入了解这些,再为他们谋求安乐之道,就知道天下百姓所依赖、仰仗的究竟是什么了)。
1703048502
1703048503
【原文】“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1),大(2)戊也。治民祗惧(3),弗敢荒宁(4),为政敬,身畏惧,不敢荒怠自安。享国七十有五年。以敬畏之故,得寿考(5)之福也。其在高宗(6),嘉靖(7)殷邦,至于小大(8),无时或怨,善谋殷国,至于小大之政,民无时有怨也。享国五十有九年。其在祖甲(9),汤孙太甲。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弗侮鳏寡,知小人以所依,依仁政也,故能安顺于众民,不敢侮慢惸独(10)也。享国三十有三年。
1703048504
1703048505
【注释】(1)殷王中宗:即太戊,汤的玄孙,商朝的第七代国君。(2)大:“太”的古字。(3)祗惧:敬畏,小心谨慎。(4)荒宁:荒废懈怠,贪图安逸。(5)寿考:年高,长寿。(6)高宗:即武丁,商朝贤君。(7)嘉靖:谓以美好的教化安定平服。(8)小大:小的和大的。犹指一切、所有。(9)祖甲:此处指汤王的孙子太甲,并非武丁之后的“祖甲”。(10)惸独:泛指孤苦伶仃的人。惸,音穷。指无兄弟的人。独,老而无子孙者。
1703048506
1703048507
【译文】“我听说,昔日殷王中宗(即汤王的玄孙太戊),治理民众,恭敬谨慎,不敢荒废政事、贪图安逸(为政以敬,常怀畏惧之心,不敢自己安于享乐,怕荒废了国事),在位长达七十五年(正因为常存敬畏之心,所以才得享长寿之福)。到了高宗时期,以德化民,殷国幸福稳定,大事小事,没有什么时候听到有人埋怨过(用美德的教化来治理殷国,终于使全国上下一切大小事务无不顺利,人民没有一点怨声),所以高宗在位五十九年。就是在祖甲在位的时候(这里指的是汤王之孙太甲),也还知道百姓所依靠的是什么,所以能坚持常常施惠于百姓,不欺慢鳏寡孤独之人(知道百姓依靠什么,依靠的就是仁政啊!只有仁政才能做到安抚百姓,顺从民意,不敢侮弄轻慢孤苦伶丁之人啊),在位三十三年。
1703048508
1703048509
【原文】“自时厥(1)后立王,生则(2)逸,从是三王(3),各承其后而立者,生则逸豫,无法度(4)也。弗知稼穑之艰难,弗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5),过乐谓之耽。惟耽乐之从,言荒淫。亦罔或(6)克寿。以耽乐之故,无有能寿者也。或十年,或七八年,或四三年。高者十年,下者三年,言逸乐之损寿也。
1703048510
1703048511
【注释】(1)时:是,此。厥:助词,之。(2)则:就。(3)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4)法度:规范,规矩。(5)从:追求。(6)罔或:没有什么人。
1703048512
1703048513
【译文】“自此以后所立之王,生来就耽于享乐(在这三位君王之后,分别继承他们王位的人,生下来就安逸享乐,没能守住先人的规矩礼法),不知耕耘的艰难,不闻百姓的劳苦,只追求过度的安逸享乐(过度的逸乐谓之耽。只求过度享乐,说的就是荒淫啊),也没有哪一个能够长寿(因为过度逸乐,所以没有能够长寿的)。有的在位十年,有的七八年或三四年(多则十年,少则三年,谓贪图享乐是要减损寿命的啊)。
1703048514
1703048515
【原文】“惟我周大王、王季(1),克(2)自抑畏(3)。大王,周公曾祖。王季即祖也。言皆能以义自抑,畏敬天命也。文王卑服(4),文王节俭,卑其衣服。自朝(5)至于日中昃(6),弗皇(7)暇食,用(8)咸和万民,从朝至日昳(9),不暇食,思虑政事,用皆协和(10)万民者也。厥享国五十年。
1703048516
1703048517
【注释】(1)大王、王季:周文王的祖父和父亲。大王即太王。(2)克:能。(3)抑畏:谦抑敬畏。(4)卑服:使衣服粗劣,穿粗劣的衣服。(5)自朝:从早上。(6)昃:指日西斜。(7)皇:通“遑”。闲暇,空闲。(8)用:行事,行动。(9)日昳:太阳偏西。(10)协和:和睦,融洽。
1703048518
1703048519
【译文】“而我们周朝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能够持身谦抑,常存敬畏(太王,周公曾祖,王季即其祖父。这是说他们都能以道义来约束自己,对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常怀畏敬之心)。文王总是穿着质地粗劣的衣服(文王生活上很节俭,连平时穿的衣服都很粗劣),经常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偏西,都没有空闲时间来吃饭,所作所为都是想着如何让天下人都能和谐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从早到晚,忙得没工夫吃饭,心里装满了国事,想的都是究竟怎样做才能使人民生活和谐美满之类的事情)。他在位五十年。
[
上一页 ]
[ :1.703048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