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9000
170304900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4)。三岁(5)贯汝(6),莫我肯顾(7)。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汝无复食我黍,疾(8)其君税敛之多,我事汝已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又疾其不修德政。逝将去汝(9),适(10)彼乐土(11)。往矣将去汝,与之诀别之辞。乐土,有德之国也。
1703049002
1703049003
【注释】(1)硕鼠:大老鼠。比喻苛收重税的国君。(2)重歛:对百姓课重税。歛,聚集。(3)畏人:让人忧惧、害怕。(4)黍:指黍的子实,即黍子,(5)三岁:多年。岁,年。(6)贯:事,侍奉。汝,你。(7)莫我肯顾:否定句宾语前置,莫肯顾我、不肯顾怜我。(8)疾:憎恨。(9)逝将去汝:逝,发语词,无实意。去,离开。(10)适:往。(11)乐土:和平安乐的有德之国。
1703049004
1703049005
【译文】《硕鼠》是斥责国君横征暴敛的诗。国人指责其君主横征暴敛、蚕食百姓、不整顿政令、贪婪无度而使百姓畏惧,就像危害百姓的大老鼠。
1703049006
1703049007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只顾着偷吃我的米谷。多年来我供养着你,你却从不顾念我(硕大的老鼠,是斥责君王的;你不要再偷吃我的粮食,是痛恨君王苛收重税;多年来我侍养你,你却没有用教化恩德来顾眷我,这是痛恨君王不修养德行来整顿政令)。我将要离开你,去投奔那没有盗贼、可以安居乐业的有德之国。
1703049008
1703049009
唐 风
1703049010
1703049011
【原文】《杕杜》(1),刺时也。君(2)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3)尔。
1703049012
1703049013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4)。兴也。杕,特生貌。杜,赤棠也。湑湑,枝叶不相次比之貌。独行踽踽(5),岂无他人(6)?不如我同父(7)。踽踽,无所亲也。他人,谓异姓也。言昭公远其宗族,独行国中踽踽然。此岂无异姓之臣乎?顾恩不如同姓(8)之亲亲(9)耳。
1703049014
1703049015
【注释】(1)杕杜:杕,树木孤立貌。杜,棠梨树。(2)君:晋昭公,姬姓,名夷,为晋平公之子。(3)为沃所并:被强国吞并。沃,曲沃,晋国的一个封邑。(4)湑湑:繁盛的样子。朱熹《诗集传》:“湑湑,盛貌。”(5)踽踽:孤单行走的样子。(6)他人:其他行人,指无血缘关系的人。(7)同父:同父的兄弟,可指有相同血缘的人。(8)同姓:指同宗兄弟。(9)亲亲:至亲,即非常亲爱之意。
1703049016
1703049017
【译文】《杕杜》是斥责时弊的诗。君主不能爱其同宗族之人,而导致骨肉离散。他独居高位而无兄弟相助,必将被强国所吞没。
1703049018
1703049019
就像那株赤棠树,叶虽繁盛但却枝条稀零(这一句为起兴)。你孤单一人走在旷野,无人可亲。难道无人与你同行?但毕竟都不是自家兄弟,怎比得上同父同祖的至亲(这一句说明昭公远离宗族,在一国中无人亲近、孤独无助。这样的状况难道是身边没有异姓的大臣吗?是他们不如同姓兄弟那样亲爱对待昭公)?
1703049020
1703049021
秦 风
1703049022
1703049023
【原文】《晨风》(1),刺康公(2)也。忘穆公(3)之业,始弃其贤臣焉。
1703049024
1703049025
鴥(4)彼晨风,郁(5)彼北林(6)。兴也。鴥,疾飞貌也。晨风,鸇也。郁,积也。先君招贤人,贤人归往之,驶疾如晨风之飞入北林也。未见君子,忧心钦钦(7)。言穆公始未见君子之时,思望而忧,钦钦然也。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此言穆公之意,责康公如何乎,如何乎?汝忘我之事实多大(8)也。
1703049026
1703049027
【注释】(1)晨风:鸟名。又叫鸇鸟。(2)刺康公:讽刺秦康公。(3)穆公: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4)鴥:飞得很快的样子。(5)郁:积聚,丛集茂密。(6)北林:林名,一说北面的森林。(7)钦钦:忧而不忘的样子。(8)大:衍字。
1703049028
1703049029
【译文】《晨风》是讽喻秦康公的诗作。秦康公忘记父亲秦穆公的基业,开始逐渐弃置国家贤能的臣子。
1703049030
1703049031
远望那迅疾的晨风鸟,成群地聚向北林(这一句为起兴,比喻秦穆公招贤纳士,贤才纷纷往秦穆公身边聚集,就像晨风鸟疾速飞入北边林子一般)。在贤才到来之前,我唯有日夜忧心(这一句说的是秦穆公没见到贤才的时候,无限忧虑,日思夜想,翘首以望)。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今天我的后人,再没有我当初的心境(这一句是代秦穆公言,责怪秦康公把自己求贤若渴、招揽贤才、治国安邦之事忘记得太多。)?
1703049032
1703049033
【原文】《渭阳》,康公念母也。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文公遭孋姬(1)之难,未反而秦姬卒。穆公纳文公,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我见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诗也。
1703049034
1703049035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2)。渭,水名也。何以赠之,路车乘黄(3)。赠,送也。乘黄,驷马皆黄也。我送舅氏,悠悠(4)我思。何以赠之,琼瑰(5)玉佩。琼瑰,美石而次玉者也。
1703049036
1703049037
【注释】(1)孋:古同“骊”,古国名。今本诗经作“骊姬”。(2)渭阳:渭水北岸。中国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3)路车:诸侯之车。乘黄:四匹马皆黄色。(4)悠悠:无穷无尽的样子。(5)琼瑰:次于玉的美石。
1703049038
1703049039
【译文】《渭阳》是康公怀念母亲的诗。秦康公之母秦姬是晋献公的女儿。晋文公遭逢骊姬之难,尚末返回晋国时,秦姬已亡故。秦穆公接纳了晋文公,助他回国为君。秦康公当时为太子,在渭河北岸赠别晋文公时,想到母亲已亡不能再见,对晋文公说:“我每次见到舅舅您,就好像母亲还在人世!”当他继位后,回想当时的情景,写下了这首诗。
1703049040
1703049041
送别母舅,如同送别慈亲。依依难舍,直送到渭水之滨。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这驷马之车,陪伴您一路风尘。送别母舅,如同送别慈亲。悠悠无尽,是心中的惜别之情。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这随身的玉佩和美石,请让它们随您同行!
1703049042
1703049043
【原文】《权舆》,刺康公(1)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
1703049044
1703049045
于(2)我乎!夏屋(3)渠渠(4)。夏,大也。屋,具也。渠渠,犹勤勤(5)也。言君始于我厚,设礼食大具以食我,其意勤勤然。今也每食无余。此言君今遇我薄,其食我裁足也。于嗟(6)乎?不承权舆(7)。承,继也。权舆,始也。
1703049046
1703049047
【注释】(1)刺康公:指责秦康公。(2)于:感叹词,无义。(3)夏屋:大的馔具。夏,大。屋,馔具,即陈设食物的餐具。(4)渠渠:殷勤的样子。(5)勤勤:恳切至诚。(6)于嗟:于,同“于”,感叹词。嗟,叹息。(7)权舆:起初,开始。
1703049048
1703049049
【译文】《权舆》是讽喻康公之诗,言其忘记先君的旧臣与贤良之士,有始而无终。
[
上一页 ]
[ :1.7030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