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3786e+09
1703053786
1703053787 【注释】(1)荧惑:古指火星。因隐现不定,令人迷惑,故名。《吕氏春秋·制乐》:“荧惑在心。”(2)守心:守,即停留,古代指某一星辰进入别的星辰的天区。“心”是指天蝎座中的红色一等亮星,即心宿二,由于它红光如血似火,故我国称它为“大火”。火星留守在天蝎座的罕见的天象,在中国的星占学上被认为是最不祥的,象征皇帝驾崩,丞相下台。(3)坠星:陨星,陨石。(4)东郡:郡名,秦置,汉因之。约当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东汉以后,废置无常。(5)石:《集解》徐广曰:“表云石昼陨。”(6)逐问:逐个讯问。(7)平原津:《正义》:今德州平原县南六十里有张公故城,城东有水津焉,后名张公渡,恐此平原郡古津也。汉书公孙弘平津侯,亦近此。盖平津即此津,始皇渡此津而疾。(8)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1703053788
1703053789 【译文】三十六年,火星侵入心宿。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有老百姓在那块陨石上刻字,写道:“始皇帝死亡而土地分。”始皇听到后,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无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掉。三十七年,始皇外出巡游。丞相李斯、少子胡亥跟随着。到达平原津时秦始皇生了病,并且病势一天天加重,就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诏书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不久,始皇驾崩。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篡改假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
1703053790
1703053791 【原文】二世皇帝元年,赵高为郎中令(1),掌宫殿门户。任用事(2)。二世与高谋曰:“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今晏然(3)不巡行,即见弱,无以臣畜(4)天下。”二世东行郡县,遵用赵高,乃阴与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5)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6),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7),管中事(8)。大臣鞅鞅(9),特以貌(10)从臣,其心实不服也。今上出,不因此时案(11)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上生平所不可(12)者。今时不师文(13),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14)无疑,即群臣不及(15)谋矣,明主收举(16)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17)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18)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19)。,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20)于杜(21)。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22)取容(23),黔首振恐。
1703053792
1703053793 【注释】(1)郎中令:近侍之官,《集解》汉书百官表曰:“秦官,掌宫殿门户。”(2)用事:执政,当权。(3)晏然:安适,安闲。(4)臣畜:臣服如畜。(5)累世:历代,接连几代。(6)小贱:微贱,低贱。(7)上位:高官,显达的职位。(8)中事: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9)鞅鞅:通“怏”。不服气,不满意。(10)貌:犹言表面上。指行动、表现并非出于本心。(11)案:通“按”。查办,审理。(12)不可:谓不符合,不称意。(13)师文:学习,师法文治。(14)从时:顺从时宜。(15)不及:赶不上,来不及。(16)收举:荐举,任用。(17)集:辑睦,安定。(18)行诛:讨伐,杀戮。(19)连逮:牵连拘捕。《索隐》:逮训及也。谓连及俱被捕,故云连逮。(20)戮死:受戮而死,即受到暴虐的对待后死亡,死后还可能被暴尸。(21)杜:春秋时国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22)持禄:保持禄位。犹言尸位素餐。(23)取容: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
1703053794
1703053795 【译文】秦二世皇帝元年,赵高担任郎中令,执掌大权。二世跟赵高商议说:“先帝当年常以巡行天下郡县来显示(中央朝廷的)强大,威势震服海内。现在我安然(住在皇宫)不出去巡游,就会表现得软弱,没有办法让天下臣服”。二世东行巡视郡县,重用赵高。(秦二世)暗中与赵高谋划说:“朝中大臣们心里不服,官吏的势力还很强大,还有那些皇兄弟们必定要跟我争权,该怎么办呢?”赵高说:“这些话我本来就想说却没敢说。先帝的大臣,都是国内世代有名望的权贵。他们积累功劳,世代相传已经很久了。而我赵高素来微小卑贱,幸蒙陛下抬举,让我身居高位,掌管朝廷事务。大臣们心怀不满,只是表面上服从我,心里却实在不服气。现在陛下出巡,何不借此机会查办郡县守尉中有罪的,把他们杀掉,这样,从大处说可以威震天下,从小处说也可以除掉不听陛下使唤的人。现在不能师法文治而是要取决于武力,希望陛下顺从时宜,切勿迟疑,让那些群臣也来不及想对策。英明的君主任用遗民,让卑贱的显贵起来,贫穷的富裕起来,疏远的变得亲近,这样就能让上下归附,国家便安定了。”二世说:“好!”于是就开始诛杀大臣和皇室兄弟,又编造罪名连带拘捕这些(大臣公子)身边的臣僚,没有一个得以免罪,又把六个皇兄在杜地残暴地杀死。这时大臣们的劝谏被认为是诽谤朝廷。大臣们为保住禄位祗好屈从讨好,百姓们为之震惊恐惧。
1703053796
1703053797 【原文】戍卒(1)陈胜等反,山东(2)郡县,皆杀其守尉(3)令丞,反以应陈涉。不可胜数也。谒者(4)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怒。下吏(5)。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6)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
1703053798
1703053799 【注释】(1)戍卒:戍守边疆的士兵。(2)山东:又称关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六国旧地。(3)守尉:郡守和郡尉。(4)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谒者,秦官,掌宾赞受事。”(5)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6)方:引申指一并,一齐。
1703053800
1703053801 【译文】戌守边疆的士兵陈胜等造反,关东各郡县也都有造反者杀掉了他们的郡守、郡尉、县令、县丞,来响应陈胜:造反的人数多得数不清。二世的谒者从东方出使回来,告诉秦二世东方造反的事情。二世皇帝愤怒,便将谒者交付司法官审讯治罪。以后再有使者回来,二世询问,应答说:“只是聚在一起的盗贼,郡县的太守丞尉一起去追捕,如今全部抓到了,不值得担心。”二世很高兴。
1703053802
1703053803 【原文】三年,章邯(1)等围巨鹿(2),邯等数却(3),二世使人让(4)邯,邯使长史(5)欣(6)请事(7)。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8),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旧无无功亦诛四字,补之)邯等遂以兵降诸侯。
1703053804
1703053805 【注释】(1)章邯:秦朝将领,在秦二世时期曾率秦军击败多支反秦军队。章邯在巨鹿之战中被楚将项羽击败后,率秦军主力向项羽投降,项羽封为雍王。秦亡后项羽把关中西部的地方封给章邯。章邯后来被汉王刘邦击败,最后自杀。(2)巨鹿:秦代县名。项羽破秦军处,在今河北省平乡县。(3)却:退,使退。(4)让:责备,责问。(5)长史: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6)欣:司马欣(?—公元前204年),秦朝长史,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被项羽封为塞王,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7)请事:犹请示,述职。(8)中:特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1703053806
1703053807 【译文】秦二世三年,章邯等率兵围攻巨鹿,战斗中多次战败退却,二世派使者责问他,章邯恐惧,就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述职请示。赵高既不接见,也不相信他的话。司马欣恐惧,逃离京城,见到章邯说:“赵高在朝廷中当权,将军您有功会被杀,无功也会被杀。”于是章邯等人带兵投降了诸侯。
1703053808
1703053809 【原文】赵高欲为乱(1),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2),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3)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4)以法。后群臣畏高。
1703053810
1703053811 【注释】(1)为乱:作乱,造反。(2)设验:谓安排检验,采取检验的手段。(3)阿顺:阿谀随顺。(4)阴中:暗害,中伤。
1703053812
1703053813 【译文】赵高想要作乱,担心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法试验一下。他牵了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称鹿为马。”赵高便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有的说是马以阿谀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陷害了那些说是鹿的人。从此以后,群臣们都惧怕赵高。
1703053814
1703053815 【原文】高前数(1)言“关东(2)盗无能为(3)”,及项羽(4)虏将王离(5)等,自关以东,大氐(6)尽叛。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7)不朝见。二世梦白虎啮(8)其骖(9)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10),卜(11)泾水(12)为祟(13)。二世乃齐(14)望夷宫(15),欲祠泾(16),沈(17)四白马,使使责让(18)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壻(19)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使郎中令(20)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发(21)吏卒(22)追。乐将吏卒千余人至望夷宫,前即(23)二世,数(24)曰:“足下(25)骄恣(26),诛杀无道,天下叛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二世自杀。
1703053816
1703053817 【注释】(1)数:屡次。(2)关东: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3)无能为:不能做什么。(4)项羽:名籍,字羽,古代中国将领。“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5)王离:是秦朝名将王剪孙子,王贲之子。继其父为秦将,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兵与陈胜吴广作战。(公元前208年),秦军与项羽军在巨鹿交战,王离杀项梁,后被项羽俘虏,遭杀害。(6)大氐:大抵,大都。(7)谢病:托病引退。(8)啮:咬,啃。(9)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驾车时位于两边的马。(10)占梦:指以圆梦为职的人。(11)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后泛称用各种形式(如用铜钱、牙牌等)预测吉凶。(12)泾水:渭河的支流,在陕西省中部。也称泾河。(13)祟:鬼神的祸害。古人以为想象中的鬼神常出没而祸人。(14)齐:同“斋”。祭祀或其他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庄敬。(15)望夷宫:《正义》《括地志》云:“秦望夷宫在雍州咸阳县东南八里。张晏云临泾水作之,望北夷。”(16)祠泾:祭祀泾河的水神。祠,即指祭祀。(17)沈:亦作“沉”。古代祭川泽曰沉,因向水中投祭品,故名。(18)责让:斥责,谴责。(19)壻:即女婿。(20)郎中令:《集解》徐广曰:“一云郎中令赵成。”(21)召发:犹征调。(22)吏卒:官兵。(23)即:接近,靠近。(24)数:责备。(25)足下:《集解》蔡邕曰:“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26)骄恣:亦作“骄姿”,指骄傲放纵。
1703053818
1703053819 【译文】赵高以前多次说过:“关东的盗贼不会有什么作为。”后来项羽在巨鹿城下俘虏了王离等人。从函谷关往东,大抵全部背叛了秦朝廷。赵高害怕二世发怒,遭到杀身之祸,就谎称有病不去朝见。二世梦见一只白虎咬死了为他驾车的边马,心中很不高兴,觉得奇怪,就去问解梦的人,解梦的人占卜后说泾河水神在作怪。二世就在望夷宫斋戒,想要祭祀泾河水神,把四匹白马沉入河中。二世派人谴责赵高有关盗贼的事。赵高恐惧不安,就暗中跟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和他的弟弟赵成商量。让郎中令作内应,谎称有大盗,命令阎乐召集官吏发兵追捕。阎乐带领官兵一千多人到望夷宫,阎乐走到(二世面前)说:“你骄横放纵,肆意诛杀,不讲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你自己想想该怎么办吧!”二世说:“我可以见丞相吗?”阎乐说:“不行。”二世说:“我希望得到一个郡做个郡王。”阎乐不答应。二世又说:“我希望做个万户侯。”阎乐还是不答应。二世又说:“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百姓,跟我其他的兄弟们一样。”阎乐说:“我是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来诛杀你,你的请求虽然说得多,我也不敢替你回报。”于是二世自杀。
1703053820
1703053821 【原文】赵高乃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令子婴斋,当庙见(1),受玉玺(2)。斋五曰,子婴称病不行,高自往曰:“宗庙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3)高家,以徇(4)咸阳。
1703053822
1703053823 【注释】(1)庙见:古代嗣君即位或封建诸王必拜谒祖庙,谓之“庙见”。(2)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3)三族:谓父母,兄弟,妻子。裴駰《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4)徇:巡视,巡行。
1703053824
1703053825 【译文】赵高于是立二世兄长的儿子子婴为秦王。让子婴斋戒,到祖庙里去接受皇帝的玉玺。斋戒五天后,子婴推说生病不能前去,赵高亲自去请(子婴),说:“祭祀这么重大的事,为什么不去呢?”于是子婴趁机动手在斋宫杀了赵高,并灭了赵高的三族,在咸阳城里游行示众。
1703053826
1703053827 【原文】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沛公破秦军至霸上(1),子婴奉天子玺,符降轵道(2)旁。诸侯兵至,项籍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1703053828
1703053829 【注释】(1)霸上:《集解》应劭曰:“霸水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里。古名滋水,秦穆公更名霸水。”(2)轵道:亭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借指亡国投降。《集解》徐广曰:“在霸陵。”駰案:苏林曰:“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
1703053830
1703053831 【译文】子婴做皇帝的四十六天,沛公打败秦军,进驻霸上,子婴捧着天子的玉玺符节,在轵道亭旁迎降。各路诸侯的军队也到了,项羽杀了子婴和秦朝众皇子、皇族,接着在咸阳城大肆屠杀,焚烧其宫室,虏掠京城子女,收缴秦宫的珍宝财物,与各路诸侯一起分享。
1703053832
1703053833 【原文】太史公曰:秦自穆公(1)以来,稍蚕食(2)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3)。足已不问,遂过(4)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5)。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6)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7)者,秦俗多忌讳之禁(8),忠言未卒(9)于口,而身为戮没(10)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11),钳口(12)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13)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雍蔽(14)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饬(15)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16),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17)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得其道,千余岁不绝。秦本末(18)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19),相去远矣。野谚(20)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21)之宜,去就(22)有序,变化应时(23),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1703053834
1703053835 【注释】(1)秦穆公:即秦缪公,生平见前文“秦缪公本纪”。(2)蚕食:亦作“蚕蚀”,蚕食桑叶,比喻逐渐侵占。(3)侔:齐等,相当。(4)遂过:顺成过失,掩饰过失。(5)重祸:加重祸患。(6)知化:谓通晓事物变化之理。(7)拂过:辅助君主纠正过失。拂,通“弼”。(8)忌讳之禁:言论不能自由,说话犯了忌讳,就受重刑。忌讳,避忌;顾忌。(9)卒:尽,完毕。(10)戮没:犹杀戮。(11)重足而立:叠足而立,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12)钳口:闭口。钳,夹住、限制、约束。(13)奸:指外乱。(14)雍蔽:蒙蔽、隔绝,这里指雍塞言论。雍通“壅”。(15)饬:整治,整顿。(16)诛乱:讨伐叛乱。(17)五伯:即五霸。五个霸主。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18)本末:指仁义和法制。(19)统:纲纪,准则。(20)野谚:俚语,俗语。(21)权势:指不断变化的形势。(22)去就:犹取舍。(23)应时:顺应时势,适合时会。
[ 上一页 ]  [ :1.7030537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