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6486e+09
1703056486
1703056487 【注释】(1)成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汉元帝太子,西汉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好声色,宠幸赵飞燕姐妹,朝政混乱。(2)妃匹:指婚配之事。(3)虞:通“娱”。(4)虽圣性得之,犹复加圣心焉:颜师古注:“言天性已自然矣,又当加意也。”(5)茕茕在疚:见《诗经·周颂·悯予小子》。茕茕,孤独貌。疚,病。(6)就:成就。(7)大化:广远深入的教化。《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孔颖达疏:“故我大为教化,劝诱我所友国君,共伐叛逆。”(8)品物遂:品物,犹万物。《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遂,成就。(9)太上:颜师古注:“太上,居尊上之位也。”(10)后、夫人:指帝王的妻妾。(11)侔:颜师古注:“侔,等也。”(12)诗曰下二句: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容颜美好貌。淑,品德善良。仇,《毛诗》作“逑”,指配偶。(13)介:在两者中间。(14)宴私:亲昵,昵爱。(15)宗庙主:主持宗庙祭祀。(16)上世:上古之世。(17)远技能:颜师古注:“无德之人,虽有技能则斥远之。”
1703056488
1703056489 【译文】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匡衡上疏告诫皇上慎重处理配偶的选择,讲述经学、礼节的法则,说:“陛下秉性孝敬,对元帝哀悼思慕不已,没有进行游乐、射猎的宴庆,这诚然是谨守孝道,时时刻刻不忘治国的根本。卑臣希望陛下虽然天性已经至孝,还要进一步地加以努力。《诗经·周颂·闵予小子》说:‘多么忧愁啊,仿佛在病中一般。’说的是成王在丧事完毕之后,仍思念哀悼先王,胸中意气久久不能平息,这也正是周成王能够成就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功业、弘扬圣人教化的根本原因。臣又听老师说:‘选择配偶的时候,是人生的开端,是一切幸福的根本。’婚姻的大礼确定,然后万事才可以成就,而天命也可以得到保全。孔子论述《诗经》,把《关雎》作为开篇,意思是说高居于尊位的皇帝和后妃,是百姓的父母,帝王妻妾的品行如果不能与天地相匹配,就无法敬奉神灵的统绪并调理万物的事宜。《诗经·周南·关雎》篇说:‘温柔娴静、品行端庄的淑女,才是君子追求的好配偶。’讲的是能够保持贞洁、端庄的品行,没有三心二意的行为,情欲的感触不会在容貌仪表中显露出来,亲昵的私情不会在举止言谈中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配得上拥有至尊地位的皇上,才能主持祭祀宗庙。这是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的首要之点,也是圣王教化的开端。从上古以来,夏商周三代的兴废,没有不是从这点开始的。希望陛下详察前人得失兴衰的经验教训,来奠定治国的基础,选择有贤德的配偶,戒除对歌舞和女色的喜好,亲近端庄恭敬的贤妃,疏远虽有技能而没有德行的小人。”
1703056490
1703056491 【原文】“窃见圣德纯茂(1),专精《诗》《书》,好乐(2)无厌。臣衡材驽,无以辅相善义,宣扬德音。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3),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故审‘六艺’之指,则人天之理(4)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5)不易之道也。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1703056492
1703056493 【注释】(1)纯茂:善美。《汉书·楚孝王刘嚣传》:“夫行纯茂而不显异,则有国者,将何勖哉。”颜师古注:“纯,大也,一曰善也。茂,美也。”(2)乐:音乐。(3)分:原则,原理。(4)人天之理:天然之理与人事之宜。(5)永永:谓长远、长久。《大戴礼记·公符》:“陛下永永,与天无极。”
1703056494
1703056495 【译文】“臣看见皇上圣德纯正善美,精通《诗经》《书经》,喜好音乐而不厌倦。臣才资驽钝,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辅助治国大义、宣扬圣上德音。我听说六经是圣人用来统揽天地之心,分别善恶的标准,明晓吉凶的规律,通向人道的正路,使人不违背自己的本性的著作。如果能考察六经的要旨,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花草树木、昆虫鸟兽就能够得到繁殖。这是永远不变的道理。至于《论语》《孝经》二书,是记载孔子言谈举止的纲要之作,应该深刻领会它们的内涵。”
1703056496
1703056497 【原文】“臣又闻圣王之自为动静周旋(1),奉天承亲,临朝享臣,物有节文(2),以章人伦。盖钦翼祗栗(3),事天之容也;温恭敬逊,承亲之礼也;正躬严恪(4),临众之仪也;嘉惠和说(5),飨(6)下之颜也。举错(7)动作,物遵其仪,故形为仁义,动为法则。孔子曰:‘德义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8)。’《大雅》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9)。’诸侯正月朝觐天子,天子惟(10)道德,昭穆穆以视之(11),又观以礼乐,飨醴(12)乃归。故万国莫不获赐祉福,蒙化而成俗。今正月初幸路寝(13),临朝贺,置酒以飨万方,传曰‘君子慎始’,愿陛下留神动静之节,使群下得望盛德休(14)光,以立基桢(15),天下幸甚。”上敬纳其言。子咸(16)亦明经,历位九卿。家世多为博士者。
1703056498
1703056499 【注释】(1)周旋: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2)物有节文:物,事。节文,礼节、仪式。(3)钦翼祗栗:钦,敬佩。翼,辅助。祗,恭敬。粟,畏惧。(4)严恪:庄严恭敬貌。(5)和说:即“和悦”。(6)飨:宴飨。(7)错:通“措”。(8)孔子曰至则而象之:《孝经》载孔子之言。则,效法。(9)《大雅》云下二句:见《诗经·大雅·抑》。(10)惟:思念。(11)昭穆穆以视之:颜师古注:“昭,明也。穆穆,天子之容也。视读曰示。”(12)飨醴:颜师古注:“飨醴,以醴酒飨也。”(13)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14)休:美。(15)基桢:犹根基。基,建筑物的根脚;桢,筑墙时两端之柱。引申为准则、榜样。(16)子咸:匡衡之子匡咸。因家学渊源,深明经术,历位九卿。平帝元始三年为左冯翊。
1703056500
1703056501 【译文】“臣又听说圣王的言行举止,无论奉事上天、侍奉父母、君临朝廷、任用臣僚,事事都合礼节制度,以彰显人伦大道。恭敬谨慎,敬畏战栗,是奉事上天的礼仪;温和、恭敬、谦逊,是侍奉双亲的礼节;端庄自身,严谨恭敬,是治理百姓的威仪;和颜悦色,慈善仁惠,是对待臣下的礼仪。如果言行举止,事事都遵循礼仪,那么他的形象就成为仁义的象征,其行动就成为众人效法的榜样。孔子说:‘品德仁义能够受人尊敬,容貌举止可供效法,进退处世符合法度,这样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敬畏爱戴他,就会效法他。’《诗经·大雅》说:‘恭敬严谨的威仪,是百姓效法的榜样。’诸侯在正月都来朝廷拜见皇上,皇上依据道德礼仪,以严明肃穆的礼仪接见他们,并表演礼乐,以醴酒宴乐,之后才让他们回去,因此各诸侯国都得到皇上所赐的福祉,都接受圣上的教化,而改进风俗。今年正月初皇上将在正殿接受百官朝贺,摆设酒宴款待八方来宾。经传上说‘君子谨慎于开始’,希望陛下注意举止的礼节,让百官、百姓能够仰望到您盛德的光彩,以建立治国的根基。这样,将是天下的幸运!”皇上慎重地采纳了他的建言。匡衡的儿子匡咸也通晓经义,曾官居九卿职务。其后代出了很多经学博士。
1703056502
1703056503 【原文】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会元寿元年(1)正月朔日(2)有蚀之,后十余日傅太后(3)崩。是月,征光诣公车(4),问日蚀事。光对曰:“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强,侵蔽阳明(5),则日蚀应之。《书》曰:‘羞用五事,建用皇极。’(6)如貌、言、视、听、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7)荐臻(8),六极(9)屡降。皇之不极,是为大中不立。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行。’谓朓、侧匿(10),甚则薄蚀(11)是也。又曰‘六沴’(12)之作,岁之朝曰三朝(13),其应至重。乃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变见三朝之会。上天聪明,苟无其事,变不虚生。《书》曰‘惟先假王正厥事’(14),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臣闻师曰,天左(15)与王者,故灾异数见,以谴告之,欲其改更。若不畏惧,有以塞除(16),而轻忽简诬,则凶罚加焉,其至可必。《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17)。’又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18)。’皆谓不惧者凶,惧之则吉也。”
1703056504
1703056505 【注释】(1)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元寿,汉哀帝刘欣的第三个年号,共计二年。(2)朔日: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说文》:“朔,月一日始苏也。”(3)傅太后:汉元帝妃嫔,汉哀帝祖母。(4)公车:唐李贤《后汉书注》引《汉官仪》曰:“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征召皆总领之。”公车司马,即公车司马令,简称公车令,秩六百石,掌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和接待工作。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5)阳明:日光之明。(6)书曰下二句:见《尚书·洪范》。羞,进。五事,指貌、言、视、听、思。皇,大。极,中。(7)咎征: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8)荐臻:接连地来到,一再遇到。《墨子·尚同中》:“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9)六极:六种凶恶的事。《尚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二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10)朓、侧匿:朓,晦日而月见于西方。侧匿,朔日而月见于东方。又孟康曰:“朓,行疾也。侧匿,行迟也。”(11)薄蚀:薄食。《吕氏春秋·明理》:“其月有薄蚀。”高诱注:“薄,迫也。日月激会相掩,名为薄蚀。”(12)六沴:指六气不和。气不和而相伤为沴。(13)三朝:正月一日,是一年岁、月、日之始,称三朝,或称三始。(14)惟先假王正厥事:见《尚书·高宗肜日》。言先代至道之王必正其事。(15)左:背离,不协调。(16)塞除:堵塞并消除。(17)诗曰下三句:见《诗经·周颂·敬之》。惟,是。显,明察。思,语气词。命不易,指天命难于常保不变。(18)又曰下二句:见《诗经·周颂·我将》。
1703056506
1703056507 【译文】孔光,字子夏,是孔子第十四代孙。适逢元寿元年正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其后十多天傅太后去世。当月,皇上征召孔光到公车府,询问有关日食的事情。孔光回答说:“我听说太阳是一切阳性事物的本源,是国君的代表,是至高无上的尊严的象征。君主的德行衰微,臣子兴盛强大,侵犯遮蔽了太阳的光明,那么日食现象就会随之发生。《书经》说要‘进用貌、言、视、听、思五事’、‘建用广大中正之道’,如果貌、言、视、听、思五方面有过失,中正之道没有确立,那么凶祸的现象就会逐渐产生,上天给予的凶、恶、疾、贫、弱、忧六种惩罚和灾异就会频繁发生。广大而不中正,就称之为‘大中不立’,书上说‘这个时候就会经常发生日月乱行’,日月不是行得快了,就是转得慢了,甚而至于发生日食的现象。书上又说‘六种恶气堵塞’,正月初一乃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其感应很强。正月辛丑初一发生日食,是灾异出现在三朝之会。上天是聪慧明察的,如果世间没有什么事情,变异的现象是不会平白无故发生的。《书经》说‘先代至道之王必正其事’,是指变异现象的产生,起因是由于有不正常的事情发生。我听老师说,上天为了辅助君主,就让灾异现象多次出现,以此来告诫君主,要他改变过失。如果君主不感到畏惧,还遮掩敷衍,轻视忽略上天的告诫,欺瞒上天,那么惩罚性的灾难就必定降临,那是无疑的。《诗经》说:‘敬服上天,敬服上天,上天无比神明,承受天命难之又难啊!’又说:‘敬畏天的威力,才能保全平安。’这些都是说不敬畏上天就会遭受凶祸,敬畏上天就会吉利。”
1703056508
1703056509 【原文】“陛下圣德聪明,兢兢业业,承顺天戒,敬畏变异,勤心虚己,延见群臣,思求其故,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放远谗说之党,援纳断断之介(1),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平刑罚,薄赋敛,恩泽加于百姓,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至务也。天下幸甚。《书》曰‘天既付命正厥德’(2),言正德以顺天也。又曰‘天棐谌辞’(3),言有诚道,天辅之也。明承顺天道在于崇德博施,加精至诚,孳孳而已,俗之祈禳(4)小数,终无益于应天塞异,销祸兴福,较然甚明,无可疑惑。”书奏,上说,赐光束帛(5),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
1703056510
1703056511 【注释】(1)断断之介:断断,专一之貌。介,谓一介之人。(2)天既付命正厥德:见《尚书·商书·高宗肜日》。谓既受天命,宜正其德。(3)天棐谌辞:见《尚书·周书·大诰》。棐,辅。谌,诚。(4)祈禳:祈祷以求福除灾。(5)束帛: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
1703056512
1703056513 【译文】“陛下德行高尚,明察事理,戒慎恐惧;敬承顺从上天的告诫,敬畏各种变异现象;勤勤恳恳,虚怀若谷;召见百官群僚,反思寻求变异的原因,然后以身作则,自我约束;总理、纠正万事,疏远结党营私的小人,接纳忠诚不二的好人;罢免贪婪残暴的酷吏,进用贤明忠良的官员;公正地赏罚惩处,减轻赋税,把恩泽施加给百姓,这确实是处理朝政的根本,是应付各种灾异的首要任务。这是国家的万幸。《尚书》说:‘既然接受了天命,就应该自正其德。’指的是实行德政来顺应上天。又说‘上天辅助至诚之辞’,指的是如果有忠诚之心,上天就会辅助他。明智地接受顺应天道,在于增进德行、广施恩泽、加致精诚、毫不懈怠罢了。世俗所用的求福除祸的小术,最终无益于顺应上天、消除灾祸、祈求福祉,这是昭然显明的,没有什么可以疑惑。”奏书递上,皇上看了很高兴,赏赐给孔光束帛,拜他为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官位仅次于丞相。
1703056514
1703056515 【原文】薛宣字赣君,东海郯(1)人也。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2),执法殿中(3),外总部刺史(4)。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哀闵元元,躬有日仄之劳(5),而亡佚豫之乐,允执圣道,刑罚惟中。然而嘉气尚凝(6),阴阳不和,是臣下未称,而圣化独有不洽者也。臣窃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7)各以其意,多与(8)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隔,和气不兴,未必不由此也。《诗》云:‘民之失德,干糇以愆(9)。’鄙语曰:‘苛政不亲,烦苦伤恩。’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臣愚不知治道,唯明主察焉。”上嘉纳之。
1703056516
1703056517 【注释】(1)东海郯:东海,郡名。郯,郯县,即今山东郯城。(2)中丞:御史中丞的简称。(3)执法殿中:在殿中察举违法行为。(4)部刺史:汉代中央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又称州刺史。(5)日侧之劳:谓过了中午还抽不出时间吃饭。(6)凝:颜师古注:“凝,谓不通也。”(7)举错:即“举措”。(8)与:同“预”,干预。(9)诗云下二句:见《诗经·小雅·伐木》。意谓因一点吃饭小事而失和。干糇,即干粮。愆,过失。
1703056518
1703056519 【译文】薛宣,字赣君,是东海郯县人。当时,成帝刚刚登上帝位,薛宣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朝廷中的执法情况,及统管地方部刺史。他上奏疏说:“陛下德行至高,仁慈厚道,怜爱百姓,身体有太阳开始偏西还没来得及吃饭的劳苦,而没有舒服安逸的享乐,诚恳地坚持圣人的大道,施行刑罚非常公正,可是吉祥的气象还没有形成,阴阳没有调和。这是因为臣子不称职,而且圣明的教化还有不和谐的地方。我私下考虑,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官吏大多实行苛政,政令和教化繁杂细碎。这其中大部分罪过在部刺史身上,他们有的不遵守规定的职责,举动各自按照自己的心意,经常干预郡县的事务,甚至开启行私请托的门路,听信中伤谄媚之言,来搜求官吏百姓的过错,责备喝斥隐微的过失,不根据能力而一味责求行为的合宜。郡和县相互催促,它们各自内部之间也很苛刻,这种风气也传布到了百姓中。所以乡里缺少接待贵客的喜悦,九族之人忘记了他们之间亲戚的情义,供奉饮食救助危急的忠厚品德更加衰退,送走离开的人、慰劳归来的人的礼节不再施行。社会的道德规范不通行,那么就会阴阳闭塞不通。和顺的气象不兴盛,未必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诗经》说:‘人们失去情谊,多是饮食小事上丧失了和气。’俗语说:‘政治苛暴人们就不亲附,徭役烦苦就会有损于皇恩。’当刺史禀告政事的时候,应该明确地告诫他们,使他们清楚地知道本朝的要紧事务。我很愚昧不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希望圣上明察。”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1703056520
1703056521 【原文】谷永字子云,长安(1)人也。建昭(2)中,御史大夫繁延寿(3)闻其有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4),数上疏言得失。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5)直言极谏之士。太常(6)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对曰:“陛下秉至圣之纯德,惧天地之戒异,饬身修政,纳问公卿,又下明诏,帅举直言,燕见紬绎(7),以求咎愆,使臣等得造(8)明朝,承圣问。臣材朽学浅,不通政事。窃闻明王即位,正五事(9),建大中,以承天心,则庶征(10)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般乐游田(11),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降而六极(12)至。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乃十二月朔戊申,日食婺女(13)之分,地震萧墙(14)之内,二者同日俱发,以丁宁(15)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意岂陛下志在闺门(16),未恤政事,不慎举错,娄失中与?内宠大盛,女不遵道,嫉妨专上,妨继嗣与?古之王者废五事之中,失夫妇之纪,妻妾得意,谒行于内(17),势行于外(18),至覆倾国家,或乱阴阳。昔褒姒用国,宗周以丧,阎妻骄扇,日以不臧(19),此其效也。经曰:‘皇极,皇建其有极。’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时则有日月乱行(20)。’”
1703056522
1703056523 【注释】(1)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2)建昭:汉元帝的第三个年号。(3)繁延寿:即西汉时李延寿。据《汉书·公卿表》载,建昭三年,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三年卒。一姓繁。(4)太常丞:官名。太常属官。(5)方正:又称贤良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6)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7)燕见紬绎:燕见,即“宴见”,皇帝闲暇时召见臣下。紬绎,理出头绪。(8)造:至。(9)五事:貌、言、视、听、思。(10)庶征:庶,众也。征,证也。(11)般乐游田:般乐,游乐、玩乐。游田,出游打猎。(12)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13)婺女:星名,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14)萧墙:门屏,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15)丁宁:谓再三告示。(16)志在闺门:谓留心于女色。(17)谒行于内:谓内则所请必行。(18)势行于外:谓外则擅其权力。(19)昔褒姒用国二句:谓周幽王受褒姒迷惑,使得宗周沦丧。阎妻骄扇二句,谓周厉王内宠阎妻骄恣炽盛,日食而不善。(20)皇极二句:见《尚书·周书·洪范》。
1703056524
1703056525 【译文】谷永,字子云,是长安人。建昭年间,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他有优秀的才能,拜任他为自己的属吏,后举荐他为太常丞,他多次上奏疏谈论政治得失。建始三年冬季,日食和地震同日发生,皇帝命令选拔贤良方正中敢于直言能够尽力劝谏的士人,太常阳城侯刘庆忌推荐谷永为待诏公车。谷永对答道:“陛下秉承至圣的纯正品德,忧惧天地以异象显示的警告,整饬自身,修治国政,询问并采纳公卿的建议,又颁下英明的命令,让众官推举敢于直言的人,抽空召见他们以探究异变发生的原委,来寻求上天降罪的原因,使我们这些士人得以到圣明的朝廷上来,接受圣上的询问。臣才能不佳、学问浅薄,不通晓政事。私下里听说圣明的君主即位,要端正貌、言、视、听、思五事,建立帝王统治的准则,来顺从上天的心意,这样众多吉祥的征兆才会在下面序列出现,日月在天上运行才会有规律。如果君王过分地沉溺在后宫,安于享乐和出游打猎,自身失掉了对五事的修正,大中至正的准则不能确立,那么灾祸的征兆就将降临,而显示惩诫的六种灾异现象就会出现。凡是灾祸异象的出现,各自象征着过失,按类警告世人。于是在十二月初一戊申,日食在婺女之时,地震在萧墙之内,两者同日发生,来再三告示陛下,这些过失不在远方,应当深切地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臆想难道是因为陛下留心女色,不忧虑政事,不慎重举止,行为屡次失去中正的准则吗?或者是因为宠爱姬妾很过分,女子不遵守妇道,因为嫉妒都想独自占有圣上,从而妨碍了子孙的兴旺吗?古代的君王有的败坏了五事的中正,丧失了夫妇间的纲纪,妻子姬妾得到了宠爱,在内有所请求就一定会得到实行,在外擅用权力,以至于倾覆国家,迷惑扰乱阴阳之序。从前褒姒当权,西周因此丧国;阎妻骄宠日甚,因此出现日食。这是异象的征验啊!经书上说:‘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就是要建立起大中至正的政治。’经传上说:‘统治准则不中正,这称作不建,此时就会出现日月运行混乱的现象。’”
1703056526
1703056527 【原文】“陛下践至尊之祚(1)为天下主,奉帝王之职以统群生,方内(2)之治乱,在陛下所执。诚留意于正身,勉强于力行,损燕私之闲以劳天下(3),放去淫溺之乐,罢归倡优之笑,绝却不享之义(4),慎节游田之虞,起居有常,循礼而动,躬亲政事,致行无倦,安服若性(5)。经曰:‘继自今嗣王,其毋淫于酒,毋逸于游田,惟正之共(6)。’未有身治正而臣下邪者也。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昔龙管纳言(7),而帝命惟允(8);四辅(9)既备,成王靡有过事。诚敕正左右齐栗(10)之臣,戴金貂之饰、执常伯(11)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济济谨孚(12),无敖戏骄恣之地,则左右肃艾(13),群僚仰法,化流四方。经曰:‘亦惟先正克左右(14)。’未有左右正而百官枉者也。”
1703056528
1703056529 【注释】(1)祚:皇位。(2)方内:四方之内。(3)损燕私之闲以劳天下:燕私,指私房生活。劳,操劳。(4)绝却不享之义:谓当却贡献而不受。(5)安服若性:安心履行,犹如天性。(6)经曰下四句:见《尚书·周书·无逸》。谓以后继嗣之王,不能过量饮酒,不能放荡游猎,只宜严格要求自己。(7)龙管纳言:龙,舜臣之名。管,主管。纳言,古官名,主出纳王命。(8)允:信。(9)四辅:谓左辅、右弼、前疑、后丞。《礼记·文王世子》:“《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10)齐栗:言整齐万物,常战栗谨敬。(11)常伯:指侍中。(12)谨孚:谨慎诚信。(13)肃艾:敬谨镇定。(14)亦惟先正克左右:见《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1703056530
1703056531 【译文】“陛下登上最尊贵的帝位做了天下的君主,接受帝王的职责来统治众生,四方之内的太平与不太平,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您果真能留意修正自身,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做事,减少私人宴饮的空闲来操劳天下的事,远离过分沉溺的逸乐,停止倡优艺人娱乐的享受,拒绝贡献而不受,谨慎地节制出游打猎的玩乐,起居有一定的规律,遵循礼法来做事,亲自治理政事,致力于实际行动而没有倦怠,安心地从事这一切像天性一样自然。经书上说:‘从今以后继承祖业的君王,不要过多沉溺于酒宴,不要放纵于出游打猎,只应该恭谨地修正自身。’没有君主自身修治中正而臣下奸邪的。治理远方要从治理近处开始,学习好的品行要从亲近的人开始。从前舜臣龙主管出入王命,而舜的命令就诚信允当;四辅已经完备,成王没有过失。您果真能告诫饬正左右掌管万事的大臣,以及戴着金貂之饰、掌握侍中职责的人,都让他们学习先王之道,懂得君臣之间的大义,众人都学会谨慎守信,没有嬉戏骄横放纵的过失,那么左右的大臣就会恭敬平顺,群僚就会仰视效法,教化就会流传到四方。经书上说:‘要先整顿制约左右近臣。’没有左右近臣正直而百官不正的。”
1703056532
1703056533 【原文】“治天下者尊贤考功(1)则治,简贤(2)违功则乱。诚审思治人之术,欢乐得贤之福;论材选士,必试于职。明度量(3)以程能(4),考功实以定德;无用比周之虚誉,毋听浸润之谮诉(5),则抱功修职之吏无蔽伤之忧(6);比周邪伪之徒不得即工(7),小人日销,俊艾(8)日隆。经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9)。’又曰:‘九德咸事,俊艾在官(10)。’未有功赏得于前,众贤布于官而不治者也。臣闻灾异,皇天所以谴告人君过失,犹严父之明诫。畏惧敬改,则祸销福降;忽然(11)简易,则咎罚不除。经曰:‘飨用五福,畏用六极(12)。’传曰:‘六沴作见,若不共御,六罚既侵,六极其下(13)。’”
1703056534
1703056535 【注释】(1)考功: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2)简贤:轻慢贤能。(3)度量:规格,标准。(4)程能:衡量才能。(5)谮诉:谗毁攻讦。(6)蔽伤之忧:指优点被抹煞及受到陷害的忧虑。蔽伤,优点被隐蔽,受到中伤。(7)即工:即,就。工,官。(8)俊艾:亦作“俊乂”,才德出众的人。(9)“三载考绩”二句:见《尚书·虞书·舜典》。黜陟幽明,言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10)“九德咸事”二句:见《尚书·虞书·咎繇谟》。九德,具有九方面道德修养的人,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事,用事。(11)忽然:粗心,不注意。(12)“飨用五福”二句:见《尚书·周书·洪范》。五福,指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13)“六沴作见”等句:引《洪范》之传。沴,灾气、灾难。
[ 上一页 ]  [ :1.7030564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