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6586e+09
1703056586
1703056587 【原文】直后数月,日食,举直言。嘉复奏封事曰:“臣闻咎繇(1)戒帝舜曰:‘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2)。’箕子(3)戒武王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慝(4)。’言如此则逆尊卑之序,乱阴阳之统,而害及王者,其国极危。国人倾仄不正,民用僭差不一,此君不由法度,上下失序之败也。武王躬履此道,隆至成康(5)。自是以后,纵心恣欲,法度陵迟(6),至于臣弑君,子弑父,父子至亲,失礼患生。何况异姓之臣?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7)。’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8),窃内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身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己之所独乡(9),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宠臣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欲,卒陷罪辜。乱国亡躯,不终其禄,所谓爱之适足以害之者也。宜深览前世,以节贤宠,全安其命。”于是上寝不说,而愈爱贤,不能自胜。
1703056588
1703056589 【注释】(1)咎繇:亦作“咎陶”,即皋陶,舜之贤臣。咎,通“皋”。(2)“无傲逸欲有国”等句:见《尚书·虞书·咎繇谟》。机,疑作“几”。几,微也。万几,谓当万事之微。(3)箕子:商纣之叔父,封于箕。因纣王不听其谏,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王所囚。后归于周。(4)“臣无有作威作福”等句:见《尚书·周书·洪范》。而,汝,你。颇僻,偏邪不正。僭,不信。慝,恶也。(5)隆至成康:谓到了成康之世至于隆盛。(6)陵迟:渐趋衰败。(7)“道千乘之国”等句:见《论语·学而篇》。道,治也。(8)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9)独乡:独自向慕。乡,通“向”。
1703056590
1703056591 【译文】(封赏董贤后)过了几个月,发生了日食,皇上就下诏推举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王嘉又进上密封的奏书说:“臣下听说皋陶告诫帝舜说:‘拥有国家的人,不可以傲慢,不可以放纵自己的欲望,时刻要谨慎戒惧,以此来处理成千上万的国事。’箕子告诫武王说:‘做臣下的应该没有作威作福的,没有吃精美食物的。如果作为臣下作威作福,吃精美食物的,对你的家会有损害,对你的国会不吉祥,众人会因此偏邪不正,百姓会因此变得虚假邪恶。’如果这样就会违背尊卑的次序,扰乱阴阳的纲纪,进而损害到君王,他的国家也就岌岌可危了。居住在城邑裹的人偏邪不正,百姓因此虚假邪恶不专一,这是君王不遵守自己应守的规矩、上下丧失应有的秩序所造成的民风衰败呀。周武王亲自躬行这些法度,因此国家一直到隆盛成康时代。自成康以后,君主放任心意纵容欲望,法度渐趋衰败,以致到了臣下弑杀君主,儿子弑杀父亲的地步。父子之间是世间最为亲密的关系,却由于礼法的丧失导致竟然做儿子的会厌恨父亲的存在,何况本来就和君主不同姓而且没有亲情关系的臣下呢?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应敬谨地处事而有信用,崇尚节俭而爱惜百姓,在闲暇之时才使用民力。’孔子说:‘国家倾危了却不能支撑,国家颠覆了却不能扶持,那还任用他做臣相干什么呢?’臣王嘉愧居相位,私下裹内心悲伤不能传达我忠诚的心意;如果我死了对国家有益,那么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希望陛下能够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偏好,体察众人共同的疑虑。过去,宠臣邓通、韩嫣因为尊贵骄纵而失去了节制,放纵游乐而不知道满足,小人不能够战胜自己邪恶的欲望,最终身陷罪咎。这样的人祸乱国家以致丢掉自己的性命,不能始终享有他的那一份俸禄。这正是所谓的宠爱他就是害了他啊。陛下您应该借鉴前代的经验,从而节制对董贤的宠爱,以此保全他的性命。”于是皇上逐渐开始不高兴了,反而更加宠爱董贤,无法自拔。
1703056592
1703056593 【原文】初,廷尉梁相(1)与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及五二千石杂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2),奏欲传之长安,更下公卿复治。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天子以相等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持两心,幸云逾冬(4),无讨贼疾恶主雠之意,制诏免相等皆为庶人(5)。后数月大赦(6),嘉奏封事荐相等明习治狱,“相计谋深沉,谭颇知雅文,凤经明行修,圣王有计功除过(7),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上不能平(8)。
1703056594
1703056595 【注释】(1)梁相:字子夏。官为廷尉。(2)饰辞:伪饰之辞;不实之言。(3)传:谓移其狱事。(4)幸云逾冬:侥幸云狱过了冬可以免死。(5)免相等皆为庶人:据《百官表》,梁相被贬为东海都尉。(6)后数月大赦:即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日食,大赦天下。(7)计功除过:计其功劳而免其罪过。(8)不能平:指心怒。
1703056596
1703056597 【译文】当初,廷尉梁相和丞相长史、御史中丞以及五位俸禄二千石的官吏共同会审东平王刘云之案。当时冬月还没过二旬,而梁相怀疑刘云是被冤枉的,认为狱状有不实的言辞,于是就上奏书要求将此案件转到长安,再下达给公卿们重新会审。尚书令鞫谭、仆射宗伯凤认为可以准许。哀帝认为梁相等人都见皇上身体不好,内外犹豫观望,心怀二意,希望刘云活过冬天可以减免死刑,心里没有讨伐叛贼的罪恶、憎恶主上的仇敌之意,于是就下诏令将梁相等人罢除官职,贬为庶人。此后过了几个月,哀帝(因为日食)大赦天下,王嘉进上密封的奏书举荐梁相等人善于审理案件,说:“梁相计谋深沉,鞫谭很会写作雅正的文辞,宗伯凤通晓经典、品行修持都很好,圣明的君主都应该计算大臣的功劳而免除其罪过,臣私下裹替朝廷惋惜这三个人(被免为庶人)。”奏书递上之后,哀帝很不高兴。
1703056598
1703056599 【原文】后二十余日,嘉封还益董贤户事,上乃发怒,召嘉诣尚书,责问以:“相等前坐在位不尽忠诚,外附诸侯,操持两心,背人臣之义。今所称相等材美,足以相计除罪。君以道德,位在三公,以总方略一统万类分明善恶为职,知相等罪恶陈列,著闻天下,时辄以自劾。今又称誉相等,云为朝廷惜之。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1)?对状。”嘉免冠谢罪。事下将军中朝者(2),光禄大夫孔光(3)、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4)、光禄大夫龚胜劾嘉迷国罔上不道,请与廷尉杂治。胜(5)独以为嘉备宰相,诸事并废,咎由嘉生;嘉坐荐相等,微薄,以应迷国罔上不道,恐不可以示天下。遂可光等奏。
1703056600
1703056601 【注释】(1)近由君始二句:意谓近臣尚然,远者更不必说了。对状,敕令具对。(2)中朝:指中朝臣。(3)孔光:曾任御史大夫、廷尉,于法律颇为擅长。一度罢相,后又复职。(4)马宫:字游卿,东海戚人也。治《春秋》严氏,以射策甲科为郎,迁楚长史,免官。后为丞相史司直。征为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孔光为大司徒,封扶德侯。光为太师薨,宫复代光为太师,兼司徒官。(5)胜:当作“光禄大夫龚胜”。
1703056602
1703056603 【译文】此后过了二十多天,王嘉封还哀帝给董贤增加封户的诏书,哀帝于是发怒了,召王嘉到尚书那裹,责问他说:“梁相等人前次因在官位不能够尽其忠诚,对外依附诸侯,怀持二心,违背了做臣子的道义,所以降罪,现在你反而称赞梁相等人很有才能,足以计其功劳而免其罪过。您因为有道德品行,官居三公之位,以总筹方略、统一万类、分明善恶作为你的职责,你知道梁相等人的罪恶已经公布了,天下人都已经知道了。当时你也检举了自己的过失。现在你又来称誉梁相等人,说为朝廷惋惜他们。大臣的行为举动,任凭自己的心意所在,迷乱国家欺罔主上的臣子,就从你开始,更何况在远处做官的人呢!你要如实陈述事状!”。王嘉于是脱掉朝冠请罪。哀帝将此事下达给将军和九卿大臣审理。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一起弹劾王嘉迷乱国家、欺罔圣上、不守道义,请求与廷尉对他进行共同会审。龚胜个人认为王嘉官居宰相,各项事情都被废止,灾祸是因为王嘉引起的,如果只以举荐梁相等人治王嘉之罪,这太轻微了,要用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来治罪,不这样恐怕不能显示给天下人看。皇上于是同意了孔光等人的奏请。
1703056604
1703056605 【原文】有诏假谒者节(1),召丞相诣廷尉诏狱。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2)曰:“将相不对理(3)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4)。”使者危坐府门上(5)。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邪,何谓咀(6)药而死?”嘉遂装出(7),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
1703056606
1703056607 【注释】(1)谒者节:官名。节,符节。信物。(2)主簿:官名,掌文书、印鉴等,此属丞相。(3)理:谓廷尉。汉廷尉相当于古代之大理。(4)引决:谓自杀。(5)使者危坐府门上:此为逼促王嘉的行为。(6)咀:嚼也。(7)装出:朝服而出。(8)都船诏狱:据《百官表》执金吾属官有都船令。其部诏狱,即称都船诏狱。
1703056608
1703056609 【译文】有诏令暂借给谒者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使者到了王嘉的府上,掾史哭泣着一起和药给王嘉,王嘉不肯服用。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丞相您应该喝药自杀。”使者端坐在府门上(逼迫王嘉喝药)。主簿又上前进药,王嘉拿过药杯掷到地上,对属吏说:“丞相有幸得以位居三公,奉行职事时有负国家,应当伏刑都市来警示世人。丞相我难道是一个小女子吗?为什么要吃药自杀?”王嘉于是着装出门,见到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着卒吏的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的印绶,将王嘉绑着用车载到都船诏狱。
1703056610
1703056611 【原文】上闻嘉生(1)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欲关(2)公卿示重慎;置驿马传囚,势不得逾冬月,诚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3)为云验。复幸得蒙大赦,相等皆良善吏,臣窃为国惜贤,不私此三人。”狱吏曰:“苟如此,则君何以为罪?犹当有以负国(4),不空入狱(5)矣。”吏稍侵辱嘉,嘉喟然仰天叹曰:“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以是负国,死有余责。”吏问贤、不肖主名。嘉曰:“贤,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佞邪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嘉系狱(6)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
1703056612
1703056613 【注释】(1)生:活着。(2)关:通告。(3)阿附:指阿附藩王法。《汉书诸侯王表》记汉有附益之法。(4)犹当有以负国:谓犹坐以负国之法。当,谓论罪。负国,指背负皇朝,外附诸侯。(5)不空入狱:意谓入狱有所根据。(6)系狱:囚禁于牢狱。
1703056614
1703056615 【译文】皇上听说王嘉自己活着去见了官吏,非常愤怒,派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个二千石官吏一起会审王嘉。狱吏责问王嘉,王嘉回答说:“考问事情的人希望得到事情的真相。我私下见梁相等人以前处理东平王一案,并不认为刘云不应该被处死,只是事情涉及到公卿应该要显示慎重;(梁相等人)备置驿马转送囚犯(到京城),势必不能超过冬月,我确实没有发现他们内外观望阿附刘云的证据。恰好那时蒙受皇上大赦,梁相等人都是善良的官吏,我私下替国家爱惜贤才,不是偏爱这三个人啊。”狱吏说:“假如是这样,那么你为什么认为判处你的罪名是应该的呢?您一定是辜负了国家,不是无罪而入狱的吧。”狱吏稍稍侵辱王嘉,王嘉就喟然仰天长叹道:“我有幸得以充任宰相,不能够举拔贤才、罢退愚才,因此而有负于国家,死有余责啊。”狱吏于是就询问贤与不肖的人的名字,王嘉说:“贤才,就是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举拔;恶人,就是高安侯董贤父子,谄媚邪僻扰乱朝廷,却不能将其罢免。我罪该万死,所以死而无恨了。”王嘉被关在狱中二十多天,不吃食物,口吐鲜血而死。
1703056616
1703056617 【原文】嘉为相三年诛,国除。死后上览其对而思嘉言,复以孔光代嘉为丞相,征用何武为御史大夫。元始四年(1),诏书追录忠臣,封嘉子崇为新甫侯,追谥嘉为“忠侯”。赞曰:王嘉之争,哀哉。故曰“依(2)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1703056618
1703056619 【注释】(1)元始四年:公元4年。元始,西汉时期汉平帝刘衎的年号,从公元1年至公元5年,共计五年。(2)依:顺应。
1703056620
1703056621 【译文】王嘉担任丞相三年被诛杀,封国被削除。他去世后皇上读他的临终答辞而思考他的话,于是用孔光代替王嘉做了丞相,征用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元始四年,皇帝下诏书追录忠臣,封王嘉的儿子王崇为新甫侯,追封王嘉谥号为忠侯。论赞说:“王嘉的谏诤,很悲哀啊!”因此有人说“顺应世俗就会使道义衰败,违背世俗就会使自身危险”,这正是古人难以接受封爵进官的原因了。
1703056622
1703056623 儒林传
1703056624
1703056625 【原文】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1)之文。“六艺”者,王教(2)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3)、正人伦(4)、致至治之成法(5)也。周道(6)既衰,坏于幽、厉(7),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8)二百余年而孔子兴,衷圣德遭季世(9),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乃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10)!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11)?”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12)行谊。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13),奸(14)七十余君。适(15)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16);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17)各得其所(18)。究观(19)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0)。”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1)。”于是叙《书》则断《尧典》(22),称《乐》则法《韶舞》(23),论《诗》则首《周南》(24)。缀(25)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26)行事,绳(27)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28)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29),而为之传。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30)。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1)!”
1703056626
1703056627 【注释】(1)《六艺》: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2)王教:王者的教化。汉刘向《列女传·楚平伯嬴》:“夫妇之道,固人伦之始,王教之端。”(3)天道: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4)人伦:是指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五种关系,即君臣(领导与被领导)、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5)成法:既定之法。(6)周道:周代治国之道。唐韩愈《原道》:“周道衰,孔子没。”(7)幽、厉:周代昏乱之君幽王与厉王的并称。《礼记·礼运》:“我观周道,幽厉伤之。”(8)陵夷:由盛到衰。衰颓,衰落。(9)季世:末代,衰败时期。(10)“凤乌不至”三句:见《论语·子罕篇》。凤鸟,即凤凰。古以为神鸟,祥瑞的象征,它出现就表示天下太平。相传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11)“文王既没”二句:亦见《论语·子罕篇》。意谓周文王死后,一切文化遗产都在我这里。(12)答礼:言以礼答之。(13)畏匡厄陈:畏,拘囚之意。匡,邑名,在今河南长垣西南十五里有匡城。厄,为难,迫害。陈,指春秋时陈国。(14)奸:音读干,通“干”,干谒的意思,指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15)适:往,到。(16)三月不知肉味:谓欣赏《韶》入了迷。(17)《雅》《颂》:《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此即指《诗经》。(18)各得其所:整理之意。(19)究观:仔细观察。(20)“大哉,尧之为君也”等句:见《论语·泰伯篇》。巍巍,高貌。焕,明也。(21)“周监于二代”等句:见《论语·八佾篇》。二代:夏代和商代。郁郁,文章盛貌。(22)叙《书》则断《尧典》:言《尚书》始于《尧典》。《尧典》,《尚书》篇目之一,记载了唐尧的功德、言行,是研究上古帝王唐尧的重要资料。(23)《韶舞》:舜时乐舞名。(24)论《诗》则首《周南》:言《诗经》首篇为《周南·关雎》。《周南》,《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汉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25)缀:连结。引申为紧跟、追随。(26)十二公:指《春秋》所载鲁国的十二个国君,即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27)绳:谓治正之。(28)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云:“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孔子作《春秋》,至此而止。()读29之韦编三绝:谓读之爱不释手,故韦(皮绳)再三断绝。韦编,古时以皮绳编缀竹简,故称韦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喜读《周易》,常常翻阅,爱不释手,以致连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也断了数次。形容好学不倦,勤奋用功。(30)“述而不作”二句:见《论语·述而篇》。(31)“下学而上达”二句:见《论语·宪问篇》。言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下学,谓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上达,谓上知天命。
1703056628
1703056629 【译文】古代的儒者,对六艺中的文章都广泛地学习。六艺是古圣先王教化民众的经典,是古圣先王用来明天道、正人伦、达到天下大治的成法。周道衰微,坏于幽厉之时,礼乐征伐出自诸侯,衰落二百多年后孔子兴起,由于圣德遭逢末世,知道言不被用,大道不能通行,于是孔子慨叹道:“凤鸟不来,河不出图,我实施大道没有指望了啊!”“文王已死,礼乐文化之传承岂不在我这里吗?”于是应聘于诸侯,以答礼行义。向西入周,向南到楚,受惊于匡,断粮于陈,拜谒七十多个国君。到齐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从卫返鲁,然后音乐得以修正,《雅》《颂》各得其所。仔细观察古今篇籍,于是称赞道:“尧做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大,尧效法它。他的成就多么高啊,他的礼乐法度多么美好啊!”又说:“周借鉴夏商,礼乐文化隆盛,我赞同周。”于是整述《尚书》便从《尧典》开始,称乐便以《韶舞》为法,论《诗》则以《周南》为首。追随周礼,按照鲁《春秋》,列举鲁国十二公期间的行事,用文武之道为标准,成为大一统之王者的不易之法,到获麟为止。晚年喜欢《易》,读《易》次数太多而使连缀竹简的皮带断了好几次,而且还为《易》作了传。都是以近代圣王之事,来确立先王之教。所以孔老夫子说:“我只是传承上古圣贤的道统而没有自己的创作发明,对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教诲深信不疑。”“下学人事,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1703056630
1703056631 【原文】弘(1)为学官(2),悼道之郁滞(3),乃请曰:“丞相(4)、御史(5)言,制(6)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7)甚愍(8)焉,故详延(9)天下方闻之士(10),咸登诸朝。其令礼官(11)劝学,讲议洽闻(12),举遗(13)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14)议,予博士(15)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厉(16)贤材焉。’谨与太常臧(17)、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制曰:“可。”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18)多文学之士矣。
1703056632
1703056633 【注释】(1)弘:指公孙弘(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21年),字季,一字次卿,西汉淄川国(郡治在寿光南纪台乡)薛人。出身于乡鄙之间,立志苦读,武帝时曾为相。(2)学官:指古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3)郁滞:郁积阻滞。(4)丞相: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5)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6)制:此制诏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7)朕:我。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中国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8)愍:怜悯,哀怜。(9)详延:谓尽数延揽。《汉书·武帝纪》:“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颜师古注:“详,悉也。延,引也。”(10)方闻之士:有道而博闻的人。(11)礼官:掌礼仪教化之官。(12)洽闻:多闻博识。(13)举遗:言征集遗佚的经典。(14)太常: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15)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16)厉:激励,勉励。(17)臧:孔臧。(18)彬彬:文章貌。文质兼备貌。《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1703056634
1703056635 【译文】公孙弘做学官时,痛心大道的衰微,于是奏请说:“丞相、御史说,诏书说‘听说要以礼指导人民,以乐施行教化。婚姻,是男女结合的大伦。现在礼崩乐坏,朕很感伤,所以延用天下有道博闻之士,都录用于朝廷。应当令礼官劝学,讲释经义,广博见闻,举求遗逸的典籍,兴盛礼仪,作为天下的榜样。太常讨论,给博士配备弟子,崇尚乡里教化,以劝勉贤才。’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商议道:‘听说三代之道,乡里有教育之所,夏称校,殷称庠,周称序。劝勉善行,使之昭显于朝廷;惩治恶行,便施以刑罚。所以教化的实行,建立首善之地从京师开始,由内及外。’现在陛下昭明至德,开大明,配天地,以人伦为本,劝学兴礼,崇尚教化,勉励贤才,来教化四方,这是太平的本源。”武帝制诏说道:“很好。”从此以后,文质彬彬、博学多才的公卿大夫士吏变得多起来了。
[ 上一页 ]  [ :1.7030565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