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7422e+09
1703057422
1703057423 【注释】(1)酎:音咒。反覆多次酿成的醇酒。(2)中心:心中。(3)恋恋:依依不舍。亦指依依不舍之情。(4)恻然:哀怜貌;悲伤貌。(5)祖送:犹饯行。祖饯送行。(6)薨:死的别称。自周代始,人之死亡,有尊卑之分,“薨”以称诸侯之死。(7)巡守:亦作“巡狩”。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8)大牢:即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9)尽哀:竭尽哀思。
1703057424
1703057425 【译文】建初六年冬,刘苍请求朝见。第二年正月,章帝答应了他的请求。朝会后大鸿胪奏请送诸王回国,章帝特意留下刘苍。八月饮宴礼毕,有关官员又奏请送刘苍回国,皇上这才允许。章帝亲笔写诏书赠刘苍说:“骨肉亲情是人的天性,的确不会因为相隔远近来确定亲疏,然多次见面,感情比以前更深重。只是考虑到您劳累很久了,要回国休养,想批准大鸿胪的奏书,却不忍心下笔,回头交给小黄门办理,心中仍感恋恋不舍,伤感之情无法表达。”于是章帝车驾饯行,挥泪而别。刘苍逝世后,章帝到东方视察,驾临东平宫,追思悼念刘苍,并向他的几个儿子说:“想到他的人,来到他的封地,这个地方还在,而其人已不在世了。”说完泪水沾湿了衣襟,于是到刘苍的陵墓上,用太牢之礼祭祀刘苍,章帝亲自拜祭神位,哀伤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将自己的御剑放在陵前才离开。
1703057426
1703057427 【原文】朱晖,字文季,南阳人也。为尚书仆射。是时谷贵,县官经用(1)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盐,食之急者,虽贵,民不得不须,官可自鬻(2)。又宜因交趾(3)、益州上计(4)吏往来市珍宝,收采(5)其利,武帝时所谓均输(6)者也。”帝然之,有诏施行。晖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诚非明主所宜行也。”帝卒(7)以林等言为然,得晖重议(8),因发怒,切责(9)诸尚书。晖因称病笃(10),不肯复署议(11)。尚书令以下惶怖(12),谓晖曰:“今临得谴让(13),奈何称疾,其祸不细(14)!”晖曰:“行年(15)八十,蒙恩得在机密(16),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17)雷同(18),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遂闭口不言。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劾效奏晖。帝意解,寝(19)其事。
1703057428
1703057429 【注释】(1)经用:经常用度。(2)鬻:卖。(3)交趾:亦作“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4)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谓之上计。(5)收采:收取。(6)均输: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7)卒:最后。(8)重议:从重议处。(9)切责:严词斥责。(10)病笃:病势沉重。(11)署议:谓上书议事。因上书须署名,故称。(12)惶怖:恐惧。(13)谴让:谴责,责备。(14)细:微小。与大相对。(15)行年:指将到的年龄。(16)机密:掌管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17)顺旨:亦作“顺指”。谓曲意逢迎。(18)雷同:随声附和。(19)寝:止息,废置。
1703057430
1703057431 【译文】朱晖,字文季,南阳郡人。汉章帝时为尚书仆射。当时粮食很贵,官府日常用度不足,朝廷为这件事很担忧。尚书张林上书说:“粮食之所以贵,是因为钱币贬值的缘故。应该把钱全部封存起来,统一用布帛交纳租税,以布帛来代替钱在天下流通。还有盐,是日常食用最需用的东西,即使昂贵,百姓也不得不买来食用,可以实行官营专卖。还应该统计交趾、益州之间商贾往来买卖珍宝的利润,收取税利,这就是汉武帝时所说的‘均输’制度啊。”皇帝认为这个意见对,颁诏施行。只有朱晖持异上奏说:“王者的法制,皇帝不谈有无,诸侯不言多少,吃朝廷俸禄的官家不和老百姓争利。现今实行的均输之法跟商贩没有差别,盐利归官,那么下边的老百姓就要因穷困而怨恨;用布帛交缴租税,那么官吏大多会从中作奸偷盗,这绝对不是英明君主所应该施行的办法啊。”章帝最后还是认为张林等人说的办法对,现在听到朱晖要重新商议,因而发怒,严词斥责诸尚书。晖因而声称自己病重,不肯再到署衙议事。尚书令以下的人害怕了,向朱晖说:“现在受到谴责,你怎么还称病不朝,这祸可不小!”朱晖说:“我快八十岁了,蒙受圣恩得以在机要部门工作,当以死来报答,如果明知不可行的事而顺旨附和,就违背做人臣的道义。现在我的耳不能听眼不能见,只有趴着等死了。”于是闭口不说话了。诸尚书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共同弹劾朱晖。皇帝的怒气渐消,就将此事置而不问了。
1703057432
1703057433 【原文】袁安(1),字邵公,汝南人也。为司徒时,和帝(2)幼弱,太后临朝(3)。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4),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5)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倚赖之。章和四年薨(6),朝廷痛惜焉。后数月,窦氏败(7),帝始亲万机,追思前议者邪正之节,乃除(8)安子赏(9)郎。
1703057434
1703057435 【注释】(1)袁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少承家学,举孝廉,任阴平长、任城令,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2)和帝:汉和帝,为东汉第四代皇帝,名刘肇(公元79年—公元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十七年。病死,终年二十七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3)临朝:特指太后摄政,代理皇帝职权。(4)擅权:专权,揽权。(5)噫呜:感慨悲叹貌。(6)薨:死的别称。自周代始,人之死亡,有尊卑之分,“薨”以称诸侯之死。(7)败:衰落,衰弱。(8)除:拜官,授职。(9)赏:指袁安的儿子袁赏。
1703057436
1703057437 【译文】袁安,字邵公,汝南郡人。做司徒官的时候,和帝年幼力弱,窦太后临朝听政。袁安见皇帝幼小,外戚专权。每次朝会进见,和公卿们谈到国家政事时,都感慨流泪。从天子到大臣都依赖袁安。永元四年,袁安去世,朝廷非常痛惜。死后几个月,窦氏衰落,和帝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回想亲政以前,群臣谏议邪正的情节,于是赐封袁安的儿子袁赏为郎官。
1703057438
1703057439 【原文】郭躬(1),字仲孙,颍川人也。明(2)法律。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3)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4),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5)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6),章传命(7)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章与囚同县,疑其故(8)也。”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9)。’‘君子不逆诈(10)。’君王法天,刑(11)不可以委曲(12)生意(13)。”帝曰:“善!”迁躬廷尉正。
1703057440
1703057441 【注释】(1)郭躬: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其父断狱三十年。他少时传父业,讲授法律,徒众数百人。后为郡吏,征辟公府。主张审案定刑从宽从轻,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官至廷尉。曾奏请修改律令四十一条,皆改重刑为轻刑,为朝廷采纳,颁布施行。永元六年(公元94年),卒于官。(2)明:懂得,了解,通晓。(3)报:根据犯罪者罪行的轻重大小,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4)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制,制书。(5)何谓:为什么。(6)故误:法律用语。知而故犯与误犯。(7)传命:传达命令。(8)故:故意。(9)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即是说,大道平坦似磨石,笔直像箭杆。出自《诗经·小雅·大东》。(10)逆诈:谓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11)天刑:上天的法则。(12)委曲:邪曲不正。(13)生意:谓生发出别的意思。
1703057442
1703057443 【译文】郭躬,字仲孙,颍川郡人。通晓法律。有兄弟两个一起杀了人,然而罪状还没有判定。章帝认为做兄长的不教诲弟弟,所以判兄长重罪而减免了弟弟的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时,错误的说成兄弟俩都应受死罪,尚书上奏弹劾孙章假传诏令杀人,论罪应当腰斩。章帝又召郭躬询问此事。郭躬回奏:“孙章应处以罚金。”帝曰:“孙章假传诏令杀人,怎能就只判罚金?”郭躬说:“法令规定有故意杀人和失误杀人,孙章错传诏令,属于失误,误杀人的法律条文应从轻处治。”章帝说:“孙章和囚犯是同县人,怀疑他是故意杀人的。”郭躬说:“‘大路好象磨刀石那样平,又像箭一样笔直。’君子不事先怀疑别人存心欺诈。君王应该效法上天,对法律不可以随意曲解。”皇帝说:“说得好。”升迁郭躬为廷尉正。
1703057444
1703057445 【原文】陈宠(1),字昭公,沛国人也。章帝初为尚书,是时承永平故事(2),吏治尚严切(3),尚书决事(4),率(5)近于重。宠乃上疏曰:“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6),刑不滥,与其(7)不得已,宁僭不滥。陛下即位,数诏群僚,弘(8)崇(9)晏晏(10)。而有司执事,犹尚深刻(11)。治狱者,急于旁格(12)酷烈之痛;执宪者,烦(13)于诋欺(14)放滥(15)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夫为政犹张琴瑟,大弦急者小弦绝。故子贡非臧孙之猛法,而美郑乔之仁政(16)。《诗》云:‘不刚不柔,布政(17)优优(18)。’方今圣德充塞(19),假于上下(20),宜隆(21)先王之道,荡涤(22)烦苛之法,轻薄(23)捶楚(24),以济(25)群生。”帝敬纳宠言,每事务于宽厚。其后遂诏有司,绝诸惨酷(26)之科,解妖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谳(27)五十余事,定著于令。是后民俗和平,屡有嘉瑞(28)。
1703057446
1703057447 【注释】(1)陈宠:沛国洨县(今安徽固镇)人。先祖世习律令,宠传其家业。初为州郡吏,后辟司徒府,掌狱讼,断案公平。迁尚书,上书要求去烦苛,行宽政,被章帝采纳。因得罪外戚窦宪,和帝初出为太山、广汉太守。又历官廷尉、司空等。在职不徇私情,熟悉法律,常断难案,并兼通经学,号为任职相。(2)故事: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3)严切:严峻,严厉。(4)决事:决断事情,处理公务。(5)率:大概,一般。(6)僭:犹言过分。(7)与其:连词。在比较两件事或两种情况的利害得失而表示有所取舍时,“与其”用在舍弃的一面。(8)弘:宽容。(9)崇:尊崇,推重。(10)晏晏:和悦貌。(11)深刻:严峻苛刻。(12)旁格:又为“篣格”,笞击。用鞭、杖或竹板打人。篣,通“搒”。(13)烦:纷乱,纠结。(14)诋欺:毁谤丑化。(15)放滥:没有节制,放纵无度。(16)子贡非臧孙之猛法,而美郑乔之仁政:子贡,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非:责备,反对。臧孙,鲁大夫,行猛政。郑乔,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侨,字子产,为相多年,有政绩。(17)布政:施政。(18)优优:宽和貌。(19)充塞:充满塞足。(20)上下:指天地。(21)隆:尊崇,尊重。(22)荡涤:冲洗,清除。(23)轻薄:谓减少,减轻。(24)捶楚:捶楚本指棍杖之类,引申为拷打。(25)济:救助。(26)惨酷:极其残酷;极其刻薄。(27)请谳: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称为“请谳”。谳,音燕。(28)嘉瑞:祥瑞。
1703057448
1703057449 【译文】陈宠,字昭公,沛国人。章帝初年,陈宠为尚书。当时继承明帝永平年间的旧例,吏治崇尚严切,尚书断决政事大都偏严厉。陈宠于是上书说:“臣听闻先王时的政治,不过分赏赐,不滥施刑罚,事情到不得已时,宁可赏赐过分也不滥施刑罚。陛下即位,多次诏告群臣,主张崇尚温和,而有关官员们处理事务,却仍然偏向苛刻。审理案件的人急于给囚犯施加拷打的痛苦,执法的人乱搞诋毁欺诈不切实际的文案。或者假公济私,作威作福。为政之事好像调琴瑟,大弦弹得急速,小弦就会崩断。所以子贡批评臧孙苛刻的法令,而赞美郑乔的仁政。《诗经》说:‘不刚不柔,施政温和’。当今圣德充实,至于天地,应该发扬先王的仁道,清除繁苛的刑法,少施加拷打,来造福众生。”章帝恭敬地采纳了陈宠的谏议,凡事都务求宽厚,以后就颁诏有司,废除那些惨酷的刑罚,解除那些怪异的禁令,删除那些需要呈请上级复核的律令五十多条,并定为法令。此后民风和平,多次出现祥瑞的现象。
1703057450
1703057451 【原文】宠子忠,字伯始,擢(1)拜尚书。安帝始亲朝事,连有灾异,诏举(2)有道(3)。公卿百僚,各上封事(4)。忠以诏书既开谏争,虑(5)言事者必多激切(6),或致不能容,乃上疏豫(7)通广帝意,曰:“臣闻仁君广山薮(8)之大,纳切直(9)之谋,忠臣尽謇谔(10)之节,不畏逆耳之害。是以高祖舍周昌桀纣之譬(11),孝文嘉爰盎人豕之讥(12),世宗纳东方朔宣室之正(13),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14)。昔者晋平公问于叔向(15)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16),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今明诏(17)崇高宗(18)之德,推宋景(19)之诚,引咎(20)克躬(21),谘访(22)群吏。言事者见杜根(23)、成翊世(24)等,新蒙表(25)录(26),显列(27)二台,必承风响应,争为切直(28)。若嘉谋(29)异策,宜辄纳用。如其管穴(30),妄有讥刺(31),虽苦口逆耳,不得事实,且优游(32)宽容,以示圣朝无讳(33)之美。若有道之士,对问高者,宜垂省览(34),特迁一等,以广直言之路。”
1703057452
1703057453 【注释】(1)擢:举拔,提升。(2)举:推荐;选用。(3)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4)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5)虑:忧虑,担心。(6)激切:激烈直率。(7)豫:预先,事先。(8)山薮:山林与湖泽。薮,音叟。(9)切直:恳切率直。(10)謇谔:正直敢言。(11)高祖舍周昌桀纣之譬:高祖不计较周昌将他比作夏桀、商纣。舍:开释,赦免。譬,比喻,比方。李贤注:“周昌为御史大夫,尝燕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走出,高帝逐得,骑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桀纣之主也。’上笑,不之罪也。”(12)孝文嘉爰盎人豕之讥:《汉书·爰盎晁错传》曰:“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坐。及坐,郎署长布席,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起。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以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以同坐哉!且陛下幸之,则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也。独不见人豕乎?’于是上乃说,入语慎夫人。夫人赐盎金五十斤。”(13)世宗纳东方朔宣室之正:汉武帝采纳东方朔宣室不可为董偃置酒的正当谏言。李贤注:“武帝为馆陶公主私人董偃置酒宣室,东方朔为太中夫,谏曰:‘不可。夫宣室者,先帝之正处也,非法度之正不得入焉。’上曰:‘善。’更置酒北宫也。”(14)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汉书·薛广德传》曰:“元帝酎祭宗庙,出便门,欲御楼船,广德当乘舆车,免冠顿首曰:‘宜从桥。’诏曰:‘大夫冠。’广德曰:‘陛下不听臣,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得入庙矣!’上不说。光禄大夫张猛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15)叔向:复姓。春秋晋大夫羊舌肸,字叔向,后以其字为姓。见《通志·氏族三》。(16)极谏:尽力规劝。古多用于臣下对君主。(17)明诏:公开宣示。(18)高宗:武丁(?-公元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二十三位国王,庙号为高宗。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武丁在位时期,曾攻打鬼方,并任用贤臣傅说为相,妻子妇好为将军,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商朝著名军事统帅。(19)宋景:宋景公。《史记》曰:“宋景公时荧惑守心星,太史子韦请移之大臣、国人与岁,公皆不听,天感其诚,荧惑为之退三舍也。”(20)引咎:归过失于自己。(21)克躬:严格要求自己。(22)谘访:谘询访问。(23)杜根:时为侍御史。永初元年官郎中,因反对外戚专权,太后欲杀之,遇救,逃入宜城山中为酒家保,隐居十五年。外戚除,拜侍御史。后常用作典故。(24)成翊世:时为尚书郎。(25)表:显扬,表彰。(26)录:指录用,任用。(27)显列:高位。(28)切直:恳切率直。(29)嘉谋:高明的经国谋略。(30)管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虢太子死,扁鹊过虢,自荐能生之,虢中庶子好方技者不信,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却视文。”却(隙)即穴。后因以“管穴”喻狭隘的识见。(31)讥刺:讥评讽刺。(32)优游:优容,宽待。(33)无讳:没有顾忌,没有隐讳。(34)省览:审阅,观览。
1703057454
1703057455 【译文】陈宠的儿子陈忠,字伯始,被选拔为尚书。汉安帝开始亲理朝事时,国内接连发生灾异。安帝下诏命令推荐有道德的人,公卿百官都递上密封的奏章。陈忠认为诏书打开谏诤之路以后,担心言事的人一定会有许多激烈直率的言辞,有的甚至会使皇上接受不了,于是上疏预先开导皇帝的心意,说:“我听说仁慈的国君有比高山、湖泽还要大的胸怀,可以接纳恳切率直的谋略;忠心的臣下尽正直劝谏的节操,不害怕逆耳忠谏可能带来的祸患。所以汉高祖不计较周昌将他比作夏桀、商纣,汉文帝嘉奖爰盎‘人豕之讥’,汉武帝采纳东方朔宣室不为董偃置酒的正当谏言,汉元帝宽容薛广德以自刎来谏诤的恳切。当日晋平公问叔向说:‘国家的忧患什么为大?’叔向答称:‘大臣看重俸禄不能极力劝谏,小臣害怕获罪不敢直言,下面的情况反映不上去,这就是国家最大的祸患。’现在您公开宣示发扬殷高宗的德行,推崇宋景公的真诚,能亲自承认过失约束自己,向广大官员征求意见。发表意见的人看到杜根、成翊世刚刚被表彰提拔,分别任侍御史和尚书郎的高位,必然会闻风响应,争相来进献忠言。如果有善计良策,应当立即采纳施行。如果他们的见解短浅狭隘甚至妄加讥讽,即使说得不好听,不符合事实,还是应该宽容善待,以表示圣明的朝廷无所忌讳的美德。如果遇到有道德的人,对策的言论高见卓识,圣上应该亲自审阅,特予提升一级,以广开直言进谏的道路。”
1703057456
1703057457 【原文】杨终(1),字子山,蜀郡人。征诣兰台,拜校书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徙者万数,又远屯绝域(2),吏民怨旷(3),乃上疏曰:“臣闻善(旧善上有修字,删之)‘善(4)及子孙,恶(旧恶上有行字,删之)恶(5)止其身’,百王(6)常典(7),不易之道也。秦政酷烈(8),违忤(9)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高祖平乱,约法三章(10);太宗至仁。除去收孥(11)。万姓廊然(12)。蒙被(13)更生。泽及昆虫。功垂万世。陛下圣明。德被四表(14)。今以比年(15)久旱,灾疫未息,躬自菲薄(16),广访得失。三代之隆,无以加(17)焉。
1703057458
1703057459 【注释】(1)杨终:蜀郡成都人,十三岁任郡小吏,后于京师受业,显宗时期,为校书郎。后永元十二年,病故。(2)绝域:极远之地。(3)怨旷:长期别离。(4)善善:褒奖善的。善,赞美,褒扬。《韩非子·说林上》:“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善,善行,善事,善人。(5)恶恶:憎恨邪恶。(6)百王:历代帝王。(7)常典: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8)酷烈:残暴。(9)违忤:亦作“违啎”。违背;不顺从。(10)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11)收孥:亦作“收帑”。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谓之收孥。(12)廓然:阻滞尽除貌。(13)蒙被:遭受,受到。(14)四表:指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孔颖达疏:“圣德美名,充满被溢于四方之外,又至于上天下地。”(15)比年:每年,连年。(16)菲薄:鄙陋。指德才等。常用为自谦之词。(17)无以加:不能再增加,比不上。
1703057460
1703057461 【译文】杨终,字子山,蜀郡人。被朝廷征召到兰台,任校书郎。建初元年,发生大旱灾,谷物价钱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的监狱,被迁徙的囚徒多达万人,又在偏远的边疆屯守,官民和家人对长期别离都心怀怨恨。于是他上疏说:“臣听说‘褒奖善行可以延及子孙,憎恨邪恶仅止于他本人(不殃及子孙)’,这是历代帝王的常规,不可变更的道理。秦朝的政治残暴,违背了上天的好生之德,一个人犯罪,牵连三族。汉高祖平乱以后,约法三章。汉文帝非常仁慈,废止‘收孥相坐’的法律。老百姓心里舒坦,像获得了新生,恩泽惠及昆虫,功德流传万代。陛下圣明,恩德遍布天下。而今连年干旱,灾祸和瘟疫都没有停止,您自责德行鄙陋,广泛询问朝政的得失,就是夏商周三代的盛世,也不会超过现代。”
1703057462
1703057463 【原文】臣窃案(1)《春秋》,水旱之变,皆应暴急(2),惠不下流(3)。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4),有司穷考(5),转相牵引(6),掠治(7)冤滥(8),家属徙边。加以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又远屯伊吾(9)、楼兰(10)、车师(11)、戊已。人怀土思(12),怨结边域。昔殷民(13)近迁洛邑,且犹怨望(14),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15)乎?且南方暑湿(16),障毒(17)互生,(旧无南方至互生八字,补之)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矣。惟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18)。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旧无孝元至先武九字,补之)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19)易我衣裳(20)。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非天意也。”帝从之。听还徙者,悉罢边屯。
1703057464
1703057465 【注释】(1)案:通“按”。查考,考核。(2)暴急:残暴急刻。(3)下流:喻君上的恩泽下布。(4)大狱:重大的案件。多指牵涉面广而处罚严厉者。(5)穷考:深究;彻底追查。(6)牵引:株连;连累。(7)掠治:拷打讯问。(8)冤滥:谓断狱冤枉失实。(9)伊吾:古地名。汉伊吾卢地区,隋大业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亦泛指边疆。(10)楼兰:古西域国名,汉元封三年内附。王居扜泥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汉与匈奴之间,常持两端,或杀汉使,阻通道。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斩其王安归,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傅介子以立功封侯。事见《汉书·西域传上》及《傅介子传》。(11)车师:古西域国名。汉宣帝时,分其地为车师前后两部等,后皆属西域都护。车师前部治交河城,后部治务涂谷。汉设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12)土思:谓对故乡的怀念。(13)殷民: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遗民。(14)怨望:怨恨,心怀不满。(15)荒极:极远之地。(16)暑湿:炎热潮湿。(17)障毒:瘴气。障,通“瘴”。(18)元元:百姓,庶民。(19)介鳞:比喻远夷。含贬义。李贤注:“介鳞喻远夷,言其人与鱼鳖无异也。”(20)衣裳:指中国。
1703057466
1703057467 【译文】“臣私下考察《春秋》所记载水灾、旱灾的情况,都是因为政治残暴急刻,恩惠没有传播下去导致的。从永平年间以来,连年兴起大狱,官吏深入的查核,案件互相牵连,严刑拷打下产生很多冤案,把囚犯家属迁往边疆。加上向北征讨匈奴,向西部开发三十六国,又远到伊吾、楼兰、车师、戊已等地屯军,人民怀念故土,在边疆上充满愁怨。从前殷商的人民迁徒到很近的洛邑,尚且有埋怨之情,何况要离开中原肥饶的土地,寄身于连草都不生的偏远之地呢!再者南方暑热潮湿,瘴气到处都有。人民愁苦、困窘之情,足以感天动地、改变阴阳啊。期望陛下留意省察,来救济老百姓。汉元帝舍弃珠崖郡,光武帝拒绝给西域各国派遣都护官,他们不因为夷地之民而轻慢中原百姓。当今在伊吾的劳役,在楼兰的屯兵,他们长时间还不能回来,这不符合上天之意啊。”明帝采纳了杨终的谏议,让迁徙的人返回,在边疆的屯守全部停止了。
1703057468
1703057469 【原文】庞参(1),字仲达,河南人也。顺帝(2)以为太尉。是时三公之中,参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以所举用(3)忤帝旨,司隶(4)承风(5)案之。时会茂才(6)孝廉,参以被奏,称疾不得会。(旧无参以至得会九字,补之)上计掾(7)广汉段恭(8),因会上疏曰:“伏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臣犹冀(9)在陛下之世,当蒙(10)安全(11),而复以谗佞伤毁忠正,此天地之大禁、人主之至诫。昔白起赐死(12),诸侯酌酒相贺;季子来归,鲁人喜其纾难(13)。夫国以贤治,君以忠安。今天下咸(14)欣陛下有此忠贤,愿卒(15)宠任,以安社稷。”书奏,诏即遣小黄门视参疾,太医致羊酒(16)。复为太尉。
1703057470
1703057471 【注释】(1)庞参:河南缑氏人,青年时就名重乡里。史书说他“文武昭备,智略弘远,既有义勇之节,兼以博雅深谋之姿”,被河南尹推举为孝廉,朝廷委任为左校令。(2)顺帝:刘保,汉安帝长子。在位二十年。(3)举用:选拔任用。(4)司隶: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汉武帝置司隶校尉,领兵一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察大奸猾。后罢其兵,改察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哀帝时称司隶,东汉复旧称,仍察七郡。(5)承风:谓迎合上官的意图。风,口风。(6)茂才: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名讳,改秀为茂。(7)上计掾: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掾,音愿。(8)段恭:位元组英,雒县(今广汉)人,生卒年月不详。一生勤奋好学,曾周游七十余郡,求师受学长达三十年。平生刚直不阿,敢于仗义直言。汉顺帝时,太尉庞参因忠正亮直,为权贵陷害。段恭伸张正义,上疏为庞鸣冤,使庞冤得到昭雪。(9)冀:希望,盼望。(10)蒙:遭受,蒙受。(11)安全:平安,无危险。(12)白起赐死:秦昭王赐剑命白起自刎。白起,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13)纾难:解除危难。(14)咸:皆,都。(15)卒:尽,完毕。(16)羊酒:羊和酒。亦泛指赏赐或馈赠的物品。
[ 上一页 ]  [ :1.7030574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