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0576e+09
1703060576
1703060577 【原文】乃戒大将(1)曰:“百人之长,必为之朝礼;千人之长,必拜而送之。降两级,其有亲戚者,必遗(2)之酒四石、肉四鼎;其无亲戚者,必遗其妻子酒三石、肉三鼎。”行教半岁,父教其子,兄教其弟,妻谏其夫。曰:“见礼(3)若此,不死列阵,可以反(4)于乡乎?”
1703060578
1703060579 【注释】(1)大将:古代军队中的中军主将。亦指主帅。(2)遗:给予,馈赠。(3)见礼:受到礼遇。(4)反:还归,回。
1703060580
1703060581 【译文】于是告诫军中主将说:“统领百人的军官来进见,一定要向他施以朝礼参拜;统领千人的军官来进见,一定要下两级台阶拜而相送。对那些有父母的,一定要送给他们酒四石、肉四鼎;对那些没有父母的,一定要送给他们的妻子酒三石,肉三鼎。”这种办法推行了半年,父亲教导儿子、兄长教导弟弟、妻子劝告丈夫,都说:“我们受到国家如此的礼遇,如果不死战于阵前,还有面目返回家乡来吗?”
1703060582
1703060583 【原文】桓公终举兵攻莱(1),战于莒(2),鼓旗(3)未相望,而莱人大遁(4)。故遂破其军,兼其地而虏其将。故未列地(5)而封,未出金而赏,破莱军,并其地,禽(6)其君。此素赏之计也。
1703060584
1703060585 【注释】(1)莱:古国名。今山东省黄县东南有莱子城,即古莱国旧址。(2)莒:西周诸侯国名。故址在今山东省莒县。(3)鼓旗:鼓和旗。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4)遁:逃跑。(5)列地:犹列土。谓分封土地。(6)禽:“擒”的古字。俘获,被俘,制伏。
1703060586
1703060587 【译文】桓公终于发兵攻打莱国,交战于莒地。在双方还未互相看到旗鼓时,莱国人就大肆溃逃了。于是趁势击破了莱国的军队,兼并了莱国的土地,俘虏了莱国的将领。因此,国家还没有裂地封爵,也没有出钱行赏(因为攻占莱国后所得不止四万二千金),就攻破了莱国的军队,吞并了莱国的土地,擒获了莱国的君主。这就是“素赏”之计(国家实际上不付出赏金的计策)。
1703060588
1703060589
1703060590
1703060591
1703060592 群书治要译注 [:1703046144]
1703060593 群书治要译注 卷三十三
1703060594
1703060595 晏 子
1703060596
1703060597 【题解】《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言行活动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时期,西汉刘向曾对其加以整理,分为内篇六卷和外篇二卷,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清末苏舆、张纯一分别著有《晏子春秋校注》,现代吴则虞著有《晏子春秋集释》。今本《晏子春秋》共八篇,分二百一十五章,每章记述一事。其中以晏子即事劝谏景公治国利民、贤明为政的内容居多。晏子或犯颜直谏,析义明理,或婉言讽劝,发人自省,表现了一位国家重臣忠心耿耿地辅弼君主的崇高责任感。此类篇章大多以记言为主,而略于记事。书中较富于文学意味的,是记述有关晏子行事的一些传说故事。表明晏子是一位临危不惧、懮国恤民、廉洁奉公、善于辞令的大臣。
1703060598
1703060599 晏婴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他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而称道于齐国。晏子尚“礼”,反对齐君对人民的掠夺和榨取,反对统治者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主张省刑薄赋,提倡节俭廉政、仁爱惠人,这些都值得后世之人借鉴。其对为君为臣之道的论述,指出为君者要以仁德为政,为臣的要选拔推举贤能之人,均为至论。
1703060600
1703060601 《群书治要》节录《谏上》七章,《谏下》三章,《问上》十五章,《问下》五章,《杂上》八章,《杂下》四章,合计四十二章内容,从中可见晏子形象之一斑。
1703060602
1703060603 【作者简介】晏婴(公元前595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六年(公元前556年),继其父晏弱任齐卿,历仕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前后从政五十六年,声名显于诸侯,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内辅国政,主张修文德,要求齐君善理政事,多关心人民疾苦。对外他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出使不受辱,使楚时曾舌战楚王,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晏子生活节俭,谦恭下士,闻过则喜。孔子赞他是“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头脑机灵,能言善辩。他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活到九十五岁。
1703060604
1703060605 谏 上
1703060606
1703060607 【题解】本篇主要通过晏子对齐景公的谏言告诫君王:欲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礼”不可废;存“仁爱”之心以行“仁政”;亲“贤德”而远“小人”,以“德”治国;日“三责”己身以反躬自省。“礼”坏则国将崩,失“仁爱”则民怨将积,亲“小人”则国将蔽矣。如此国乱将至矣。
1703060608
1703060609 【原文】景公(1)饮酒数日,释(2)衣冠(释衣冠原作去冠被裳),自鼓盆瓮(3),问于左右(4)曰:“仁人(5)亦乐此乐(6)乎?”梁丘据(7)对曰:“仁人之耳目犹人(8)也,夫何为独不乐此乐也?”公令趋驾迎晏子,晏子朝服(9)以至。公曰:“寡人甚乐,欲与夫子同此乐,请去礼。”对曰:“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君之不欲也。今齐国小童,自中以上,力皆过,又能胜君,然而不敢者,畏礼义也。君(君应作上)若无礼,无以使下;下若无礼,无以事上。夫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一(原无一字)邦(10);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11)?’故礼不可去也。”公曰:“寡人不敏(12),无良(13)左右,淫蛊(14)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晏子曰:“左右无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矣。”公曰:“善。”请易衣冠,粪洒改席(15)。召晏子。晏子入门,三让升阶(16),用三献礼(17)焉,再拜而出。公下拜送之,彻酒去乐,曰:“吾以章(18)晏子之教也。”
1703060610
1703060611 【注释】(1)景公:齐景公(?—公元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共五十八年,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2)释:解也。(3)瓮:盛酒的坛子。(4)左右:近臣,侍从。(5)仁人:有德行的人。(6)亦乐此乐:第一个乐,喜爱,喜欢。第二个乐,快乐,欢乐。(7)梁丘据:生卒年无考,名丘据,字子犹,春秋时齐国的大夫,很受齐国君主齐景公的宠信。(8)犹人:谓如同别人。(9)朝服:古时君臣朝会时所穿的礼服,举行隆重典礼时亦穿着。(10)临其一邦:临,治,治理。一邦,古代诸侯的一个封国,亦指一方。(11)胡不遄死:胡,为什么。遄,迅速。(12)不敏:不明达,不敏捷。常用来表示自谦。(13)无良:没有好的。(14)淫蛊:惑乱。(15)粪洒改席:粪洒,洒扫。改席,改换座席,对客人表示尊敬的举动。(16)三让升阶:三让,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升阶,自堂下拾级而上。(17)三献礼:古代郊祭时,陈列好供品之后行三次献酒,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此即是三献礼的由来。(18)章:表彰,显扬。
1703060612
1703060613 【译文】景公嗜好饮酒,有一次竟连饮数日,尽兴之时,摘掉帽子脱去衣裳,亲自敲击酒坛子。他问身边的近臣:“仁德之人也喜好此乐吗?”梁丘据回答说:“仁德之人的耳朵眼睛,同别人都一样,他们为何偏偏不喜好此乐呢?”于是景公令下臣驾车去请晏子。晏子身穿朝服而来。景公说:“我今天很高兴,愿与先生共同饮酒作乐,请你免去君臣之礼。”晏子答道:“假如群臣都免去礼节来侍奉您,恐怕君主您就不愿意了。现在齐国的孩童,凡身高中等以上的,力气都超过我,也能胜过您,然而却不敢作乱,是因为畏服礼义啊!君主假如不讲礼义,就无法命令臣下;臣下如果不讲礼义,就无法侍奉君主。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就是因为有礼义啊!我听说,君主如果不讲礼义,就无法治理国家;大夫如果不讲礼义,底下官吏就会不恭不敬;父子之间不讲礼义,家庭就必有灾殃。《诗经》中说:‘人如果不遵守礼义,不如赶快去死。’可见礼义不可免除啊!”景公说:“我自己不聪敏,也没有好的近臣,加之他们还迷惑、引诱我,才至于如此,请处死他们!”晏子说:“身边的近臣没有罪。如果君主不讲礼义,那么讲究礼义之人便会悄然离去,不讲礼义之人就会纷至沓来;君主如果讲究礼义,那么讲究礼义之人就会纷至沓来,不讲礼义之人便会悄然离去。”景公听后说道:“先生说得是啊!”于是景公要求更换衣冠,并令下人洒扫庭院,更换坐席,然后重新召见晏子。晏子进入宫门,经过三次谦让,才登上台阶,采用“三献之礼”。随即,晏子再行拜别之礼,准备离去,景公以礼拜别,然后命令下人撤掉酒宴,停止音乐,并对身边臣子说:“我这么做是为了显扬晏子的教诲。”
1703060614
1703060615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1)。公被狐白之裘(2),坐于堂侧阶(3)。晏子入见,立有间(4),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5)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6)矣。”乃命出裘发粟以与饥寒。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旧无能字。补之)行其所善。”
1703060616
1703060617 【注释】(1)不霁:雨雪未晴。(2)狐白之裘:《说文》:“裘,皮衣也。”狐裘的价值也并不一,狐腋下之皮毛最为轻暖,因而是最高级的。狐腋纯白,所以又称狐白裘。古书中提到这种裘的地方很多,都反映了服之者的高贵身份。(3)堂侧阶: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张纯一校注曰:“当依《群书治要》《北堂书钞》作坐于堂侧阶。纯一今从之。”(4)有间:有一定时间,有顷。(5)逸:安适,安逸。(6)闻命: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
1703060618
1703060619 【译文】景公在位期间,有一年接连三天大雪而不见晴。景公身披狐白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晏子进见景公,站立片刻后,景公说:“真奇怪呀!大雪纷飞下了三日,但天气却不寒冷。”晏子问道:“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接着说:“据我所知,古代的贤明君主,自己吃饱时,便想到挨饿的百姓;自己穿暖时,便想到受冻的百姓;自己生活安逸时,便想到劳苦的百姓。而您现在却感觉不到啊。”景公听了后说:“说得有道理,我听从您的教诲。”于是,景公下令取出库中的皮衣,开放粮仓,救济那些挨饿受冻的百姓。孔子听说此事后称赞道:“晏子是能表明自己意愿的臣子,景公是能实施晏子仁政思想的君主。”
1703060620
1703060621 【原文】淳于(1)人纳女(2)于景公,生孺子荼(3),景公爱之。诸臣谋欲废公子阳生(4)而立荼。公以告晏子,晏子(不上当有曰字):“不可。夫以贱匹(5)贵,国之害也;置子(置子应作置大)立少(6),乱之本也。夫阳生长而国人戴(7)之,君其勿易(8)。夫服位有等(9),故贱不陵(10)贵;立子有礼,故孽不乱宗(11)。废长立少,不可以教下;尊孽卑宗,不可以利所爱。长少无等,宗孽无别,是设贼树奸(12)之本也。君其(13)图(14)之,古之明君,非不知繁乐也。以为乐淫则哀,非不知立(15)爱也,以为义失而忧。是故制乐以节(16),立子以道。若夫持谗谀(17)以事君者,不足以责信(18)。今君用谗人之谋,乱(19)夫之言,废长立少,臣恐后人之有因君之过以资(20)其邪,废少而立长,以成其利者。君其图之!”公不听。景公没,田氏(21)杀荼立阳生,杀阳生立简公(22),杀简公而取齐国。
1703060622
1703060623 【注释】(1)淳于:县名,在北海。地志云:“淳于,国名,在密州安丘县东三十里,古之州国,周武王封淳于国。”(2)纳女:谓献女于天子、诸侯等。《礼记·曲礼下》:“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埽洒。”(3)孺子荼: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489年,姜姓,吕氏,名荼。鲁哀公六年齐景公病重,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吕荼为太子,逐群公子,迁之东莱。不久田乞(陈乞)发动宫廷政变,迁晏孺子于骀,弑杀幼君吕荼,逐晏孺子母芮子,与诸大夫另立年龄较长的吕阳生为新君。晏孺子在位仅十个月而亡。(4)阳生:齐悼公,姜姓,吕氏,名阳生。田乞立齐悼公,开齐国田氏贵族专齐政的先河。齐大夫鲍牧与齐悼公有矛盾,悼公听信馋言杀鲍牧于路邑,立其子鲍息以存鲍叔牙之祀。田乞独相齐国。(5)匹:相配,相比,相当。(6)置子立少:废太子而立少子。置,废弃,舍弃。子,即太子。《国语·周语中》:“今以小忿弃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7)戴:尊奉,推崇,拥护。《国语·周语上》“庶民不忍,欣戴武王。”(8)易:改变,更改。《书·盘庚(中)》:“今予告汝不易。”(9)服位有等:服饰及职位有等级的差别。(10) 陵:超越,越过,凌驾。《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之摩。”(11)孽不乱宗:孽,庶子,妾子。宗,宗子,嫡长子。(12)设贼树奸:设,设置,安排。贼,伤害,祸害。树,树立,建立。奸,奸邪,罪恶。张纯一校注曰:“设、施也。贼、害也。树、植也。奸、乱也。”(13)其:副词,表示祈使,犹当,可。(14)图:考虑,谋划,计议。(15)立:建树,成就。《论语(16)为政》:“三十而立。”(17)制乐以节:遏制享乐以守节操。孔颖达解释:“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以节,其道乃亨。”节,操守,节操。(18)谗谀:谗,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左传·昭公五年》:“败言为谗。”谀,谄媚,奉承。《庄子·渔夫》“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谗毁、阿谀之言。(19)责信:信任。(20)乱:横暴无道。《管子·君臣下》:“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21)资:资助,供给。(22)田氏:指陈完,后改名田完,即田敬仲。(23)简公:即齐简公,原名姜壬,齐悼公之子。悼公被杀后继位,后为丞相田恒所杀。
1703060624
1703060625 【译文】淳于国的人献美女给景公,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荼。景公很喜欢他。许多大臣便谋划废掉长子阳生,立荼为太子。景公将此事告知晏子,晏子说:“不可!荼地位低贱,阳生地位尊贵,以贱庶当嫡贵,是国家的祸患;废太子而立幼子,是混乱的根源。阳生年长且全国人民拥戴他,您还是不要改换太子吧!人的地位职务有等级,所以地位低贱者不可超越地位尊贵者;立太子也有礼法,所以妾子不可干扰嫡长子。若废长立幼,便不能教育下属,尊奉妾子而贬低嫡长子,不利于兄弟的亲爱,对所宠爱的孩子也不利。年龄长幼没有等次之分,嫡长子同妾子没有区别,这是留下灾害、种下祸乱的根源。您可要认真考虑!历代的英明君主,并非不懂得尽情享乐,而是认为沉溺于情欲享乐就会乐极生悲;并非不知道成就其所爱,而是认为丧失了道义就会出现忧患。所以要遏制享乐而应有所节度,立太子时也应依从礼法。至于那些用谗言、阿谀来侍奉君主的人,是不可以信任的。如今您若采纳进谗者的谋划,听信奸邪无道者的言论,从而废长子立幼子,我恐怕以后有人会利用君上的过错来助长其邪恶,通过废幼子而立长子来实现他们的利益。君上可要认真考虑!”景公不听。死后不久,田氏杀死国君荼,立阳生为国君;后来又杀死阳生,立简公为国君;再后来杀死简公,最终夺取了齐国政权。
[ 上一页 ]  [ :1.7030605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