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0826
1703060827
【译文】景公掏到一只幼雀,因幼雀太弱小,就又把它放回鸟窝。晏子听到此事,没等朝见之时便进宫拜见景公。晏子面北一再拜贺,对景公说:“我们君主具有圣贤君王之道了。”景公诧异地问道:“我掏了一只幼雀,幼雀太弱小须母喂食,所以又放回鸟窝。您把这事当作圣贤君王之道,这是为什么呢?”晏子答道:“君主有仁爱之心,所以您掏到一只幼雀,见这只幼雀很弱小,便又将它放回窝里。这是慈怜幼雀让它好好成长啊!君主连禽兽都施以恩惠,更何况对人呢?这就是圣贤君主之道啊!”
1703060828
1703060829
【原文】景公使养所爱马,暴病死,公命人操刀解(1)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于公曰:“敢问古时尧、舜支解人从何躯(2)始?”公惧焉,遂止。曰:“以属(3)狱。”晏子曰:“请数之,使自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有三罪:公使汝养马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旧无所字补之)最善马(4),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令以属狱。”公喟然曰:“赦(5)之。”
1703060830
1703060831
【注释】(1)刀解:用刀分割动物或人的肢体。《左传·宣公四年》:“宰夫将解鼋。”(2)躯:身体。(3)属:委托,嘱咐。(4)善马:良马。《史记·秦本纪》:“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5)赦:免除,释放。
1703060832
1703060833
【译文】景公让马夫喂养自己喜爱的马,但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大怒,命令侍卫拿刀肢解马夫。此时,晏子正好陪伴景公,看见侍卫手握钢刀往前走去,晏子制止侍卫并问景公:“请问古时候尧、舜肢解活人,先从身体的哪一部分开始呢?”景公猛然恐惧起来,遂下令停止。景公又说:“将他交给狱吏治罪。”晏子说:“请允许我数说他的罪状,让其知道自己的罪过,然后再交给狱吏治罪。”景公说:“可以。”晏子对马夫说道:“你的罪状有三条:君主让你养马,你却将马给养死了,应当判死罪,这是第一条;你养死了君主最喜爱的马,当判死罪,这是第二条;因为你,使君主因一匹马病死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后一定怨恨我们君主,诸侯听后一定轻蔑我们的国家,因为你养死了君主之马,致使百姓对君主积下怨恨,使军队因丧失一匹良马而弱于邻国,你当判死罪,这是第三条。应将你交给狱吏治罪。”景公有悟,叹息说:“放了他吧!”
1703060834
1703060835
【原文】鲁昭公(1)失国(2),走齐。齐景公问焉,曰:“子之迁位新,(子之迁位新当它本作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十字)奚道(3)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4)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5)不能用。是以内无弼,外无辅,辅弼(6)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7)也,孤其根荄(8),密其枝叶,春气至,偾(9)以揭(10)也(春至也作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景公以其言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11),溺者不问隧(12),迷者不问路,譬之犹临难(13)而遽(14)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
1703060836
1703060837
【注释】(1)鲁昭公:生于公元前560年,卒于公元前510年,名姬裯(《史记》作“稠”),鲁襄公之子,鲁国之二十四代君主。(2)失国:失去国家政权。(3)奚道:奚,疑问词,犹何、为何、为什么。道,介词,从、由。(4)体:通“礼”。礼遇,厚待。(5)志:志向,志愿。《论语·公冶长》:“盍各言尔志?”(6)辅弼:辅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7)秋蓬:秋季的蓬草。(8)荄:草根。《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9)偾:倒覆,僵仆。(10)揭:掀起,拉开。(11)贤:有德行、有智慧的人。(12)隧:路,通路。(13)临难: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14)遽:仓猝,匆忙。
1703060838
1703060839
【译文】鲁昭公丧失政权逃至齐国,齐景公问他说:“您登位还不久,为什么会弄到这种地步呢?”昭公说:“我年轻时,很多人都爱我,而我自己却未能礼遇亲近他们;很多人劝谏我,而我却没能采纳他们的建议。因此,身边没有监察纠正我过失的臣子,朝堂上没有辅佐我的臣子。辅佐我的没有一个人,然而阿谀奉承我的人却很多。这就好比秋天的蓬草,草根孤单,枝叶尚密,春风来到,很轻易就被吹倒。”景公把鲁昭公的话告诉晏子,说:“假如让鲁昭公返回自己的国家,难道他不会成为像古代那样的贤明国君吗?”晏子答道:“不会是这样。愚蠢之人总爱后悔,不贤德者总认为自己有德行;被水淹死者多因为不打听水的深浅,迷失方向者多是因为不问路。这就好比面临外敌入侵的危难时才急急忙忙铸造兵器,吃饭噎着以后才急急忙忙去挖井,即使很快,也来不及了。”
1703060840
1703060841
【原文】景公游于麦丘(1),问其封人(2)曰:“年几何?”对曰:“鄙人(3)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之嗣(旧无之嗣二字。补之)寿皆若鄙人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4)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对曰:“君过矣。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过矣。”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5)。
1703060842
1703060843
【注释】(1)麦丘:地名,战国时齐邑,在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2)封人:官名。《周礼》谓地官司徒所属有封人,掌管修筑王畿、封国、都邑四周疆界上的封土堆和树木。春秋时各诸侯国都设有封人,典守封疆。同时掌管筑城之官亦称封人。(3)鄙人:知识浅陋的人。谦辞,对人称自己。(4)诚:真正,确实。(5)邑:封地,采邑。《周礼·地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1703060844
1703060845
【译文】景公出游到了麦丘,问此地镇守边界的官员说:“您高龄多少?”那人答道:“鄙人八十五岁了。”景公说:“您真长寿啊!请为我祝福。”那人说:“但愿您寿命比国家寿命还长。”景公听后说:“好啊!您再祝福一遍。”这位守边官员说:“愿您的子孙后代都长寿,都像我这年龄。”景公说:“太好了!您再祝福一遍。”这位守边官员说:“愿您切勿得罪百姓。”景公反问道:“的确有百姓获罪于君主,这是可能的,怎会有君主获罪于百姓的呢?”晏子回答说:“您错了!恕我冒昧地问一句,夏桀和商纣是被君主杀死的,还是被百姓杀死的呢?”景公听后说:“我是错了。”于是,将麦丘赏赐给这位守边官员作为世禄的封地。
1703060846
1703060847
【原文】晏子侍(1)于景公。朝寒,曰:“请进暖(2)食。”对曰:“婴非君奉餽(3)之臣也,敢辞(4)。”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5)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对曰:“社稷之臣。”公问:“社稷之臣若何?”对曰:“能立社稷(6),别(7)上下之义(8),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9),使得其所;作为辞令,可布(10)于四方也。”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
1703060848
1703060849
【注释】(1)侍:陪从或伺候尊长、主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侍于晋侯。”(2)暖:温暖,暖和。(3)餽:通“馈”,进食于人。(4)辞:推辞,辞谢。《书·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5)茵席:亦作“茵蓆”。褥垫,草席。《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6)能立社稷:能够确立稳定国家。(7)别:区分,辨别。(8)义:谓符合正义或道德规范。《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序:按次序区分、排列。《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10)布:公布,宣布。
1703060850
1703060851
【译文】晏子陪伴着景公,早晨的天气非常寒冷,景公便说:“请给我盛碗热饭!”晏子说:“我不是为您端饭的臣子,因此,不能接受您的命令。”景公又说:“请给我穿上毛皮衣。”晏子接着说:“我不是负责您穿衣铺席的臣子,因此,仍不能接受您的命令。”景公反问道:“既然如此,那您为我做什么呢?”晏子答道:“我是社稷之臣。”景公继续问道:“所谓社稷之臣是什么样?”晏子说:“能够稳定国家。辨别君臣上下各自应遵循的道义,使他们做事合乎原则;设定百官的等级,使他们各自得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制定的辞令,能够传布四方。”从此以后,景公凡是礼义不完备时,就不敢召见晏子了。
1703060852
1703060853
杂 下
1703060854
1703060855
【题解】本篇通过晏子的言行及晏子去世后景公的言行,表现了晏子“正己化人,行为世范”的影响力,也说明了良才难得。
1703060856
1703060857
【原文】晏子朝(1),乘弊车驽马(2),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邪?何乘不佼(3)(佼作任)之甚也?”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4)之路舆(5)(路舆作辂车)乘马,三反(6)不受。公不悦,趋(7)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对曰:“君使臣监(8)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食饮之养(9),以先(10)齐国之民,然犹恐(11)侈靡(12)而不顾行也。今路舆(路舆作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13),侈其衣食而多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不受。
1703060858
1703060859
【注释】(1)朝:臣下朝见君王。孔颖达疏:“旦见君谓之朝。”(2)驽马:劣马。《周礼·夏官·马质》:“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3)不佼:不好。(4)遗:给予,馈赠。《书·大诰》:“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5)路舆:即路车、辂车,古代天子或诸侯贵族所乘的车。(6)三反:多次往返。《战国策·齐策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7)趋:通“促”。催迫,催促。(8)监:察看,督察。(9)养:奉养,事奉。(10)先:教导,倡导。(11)恐:担心,恐怕。《书·盘庚中》:“恐人倚乃身,迂乃心。”(12)侈靡:奢侈浪费。《吕氏春秋·节丧》:“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陋。”(13)无义:不讲礼仪。
1703060860
1703060861
【译文】晏子上朝时,坐着破车,驾着劣马。景公见到这种情景,说:“嘿!夫子的俸禄少吗?为何乘坐如此不好的车呢?”晏子走后,景公派梁丘据给晏子赠送一辆大车和四匹马,去了多次,晏子都不接受。景公很不高兴,让人快去召晏子入宫。晏子来到后,景公对他说:“您如果不接受所赠车马,我以后也不乘坐马车了。”晏子答道:“您让我监督群臣百官,因此我节制自己衣服饮食的供应,为齐国人民做出表率。尽管如此,我仍然担心人民会奢侈浪费而不顾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您作为君王乘坐四马大车,我作为臣下也乘四马大车,那么面对百姓中不讲道义、衣食奢侈而多不考虑自己行为是否得当的人,我就无法禁止了。”于是,晏子还是没有接受。
1703060862
1703060863
【原文】晏子相(1)景公,其论人(2)也,见贤即进(3)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避君所爱;行己而无私,直言而无讳。
1703060864
1703060865
【注释】(1)相:古官名,百官之长,后通称宰相。(2)论人:选拔人才。论,通“抡”。《墨子·所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3)进:推荐,引进。
1703060866
1703060867
【译文】晏子作为景公的宰相,他选拔人才的原则是:遇到贤德之人就推荐他,不迎合君主的喜好;看到不贤德的人就罢免他,不避开君主所宠爱的人。自己的所作所为无私心,规劝君主直言不讳。
1703060868
1703060869
【原文】景公游淄(1),闻晏子卒(2),公乘而驱(3)。自以为迟,下车而趋(4);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5)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伏尸(6)而号(7)曰:“子大夫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8)。寡人犹且淫逸而不收(9),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10)寡人而加之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乎?”
1703060870
1703060871
【注释】(1)淄:水名。即今山东省的淄河。《书·禹贡》:“嵎夷既略,潍淄其道。”(2)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3)驱:鞭马前进。孔颖达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4)趋:疾行,奔跑。(5)比至:及至,到。(6)伏尸:伏在尸体上。《战国策·燕策》:“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7)号:哭,大声哭。(8)尺寸:形容事物些许、细小或低微。(9)收:约束,控制。张纯一校注:“收,敛也。”(10)不加:不予。
1703060872
1703060873
【译文】景公出游淄水,听说晏子逝世,急忙驱车返回。景公自以为车行得慢,便下车奔跑,发现奔跑不如坐车快时,又上车急驰。及至到达都城后,他先后四次下车奔跑。边走边哭,赶到晏子家,趴在晏子的尸体上痛哭,说:“大夫,您白天黑夜劝谏寡人,大小事都不放过,尽管如此,寡人仍然奢侈放纵而不知收敛,使百姓的怨恨累积深重。如今,上天降灾于齐国,不降到寡人身上,却先降到夫子身上。齐国的江山危险了,百官中还有谁能指出我的过失呢?”
1703060874
1703060875
【原文】晏子没(1)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2),堂(3)上唱善(4),若出一口(5)。公作色大息(6),播(7)弓矢。弦章(8)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矣,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唱善者如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智(9)不足以知君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然而有一焉。臣闻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尺蠖(10)食黄其身黄,食苍(11)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12)人之言乎?”公曰:“善。”
[
上一页 ]
[ :1.7030608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