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1076e+09
1703061076
1703061077 【译文】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决不是什么聪明人(就像一个人在别人面前搔首弄姿,还以为自己这个样子很美;有些人总喜欢在人前显耀自己,自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很值得人称道。却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已经使自己的样子看上去很丑陋,品行已经很低劣了);自以为是的人,即使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也不会得到大众的普遍赞同(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喜欢否定别人,于是就会招致众人的攻击和诽谤,从而使他的长处也很难得到彰显);自夸其功的人,已经谈不上有什么功劳(有点功劳就自我表白,功劳就失去了);自高自大的人,好景不会长久(好自大的人,纵然得势也不能够保持长久)。所以明白道理的人,决不会这样做。
1703061078
1703061079 【原文】道大,道大者,无不容也。天大,地大,王亦大。天大者,无不盖;地大者,无不载;王大者,无不制。域中(1)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八极之内有四大,王居其一也。人法(2)地,人当法地,安静和柔也,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宣。地法天,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法道,清静不言,万物自成。道法自然。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1703061080
1703061081 【注释】(1)域中:寰宇间,国中。(2)法:效法。
1703061082
1703061083 【译文】道大(“道大”,就是无不包容),天大,地大,王也大(“天大”,就是能够覆盖一切;“地大”,就是能够承载一切;“王大”,就是能够统御一切)。宇宙间有四“大”,君王占据其一(寰宇内有四样东西可称为“大”,君王就是其中的一样)。人所效法的是大地(人应该效法地,安静柔和,劳作但不抱怨,有功但不宣扬),地所效法的是上天(施与而不求回报,虽使万物生长,却无所收取),天所效法的是道(没有任何想法,清清静静,默默无言,任凭万物各自成就),道所效法的是自然之理(道的本性就是自然,所以实际上只是依着自己的本性去运行而已,什么也不需要效法)。
1703061084
1703061085 【原文】重为轻根,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静为躁君(1)。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奈何万乘之主,奈何者,疾时主,伤痛之也。而以身轻天下(2)。疾时王奢恣轻淫也。轻则失臣,王者轻淫则失其臣,治身轻淫则失其精。躁则失君。王者行躁疾,则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也。
1703061086
1703061087 【注释】(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根,指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君,主宰的意思。憨山注:“此诫君人者,当知轻重动静,欲其保身重命之意也。然重字指身。轻字指身外之物,即功名富贵。静字指性命。躁字指嗜欲之情。意谓身为生本,固当重者。彼功名利禄,声色货利,乃身外之物,固当轻者。且彼外物必因身而后有,故重为轻之根。性为形本,固至静者。彼驰骋狂躁,甘心物欲,出于好尚之情者,彼必由性而发,故静为躁之君。”(2)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万乘,指能出兵车万乘的大国。亦泛指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之主,指一国之君。憨山注:“世人不知轻重,故忘身徇物,戕生于名利之间。不达动静,故伤性失真,驰情于嗜欲之境。奈何后之人主,沈暝荒淫于声色货利之间,戕生伤性而不悟。是以物为重而身为轻也。故曰身轻天下。”
1703061088
1703061089 【译文】重是轻的根本(人君不能庄重自守,就失去了自身的尊贵;不知道保身重命,而耽于对身外之物的贪恋,就会耗失精神),静是动的主宰(人君不能守住心性的清静,就会失去威严;身体如果不静养,被欲望所牵引,就会有危险)。怎么可以让一个万乘大国的君主(“奈何”,是在感慨当时的君主,为他们感到伤痛),竟然为了身外之物而不惜戗害自己的心性与身命,连天下国家都不顾了呢(痛心当时的君主骄奢恣肆、轻慢淫佚)?不顾天下就会失去臣民(君王轻慢淫佚,就会失去臣下;身体如果轻举妄动、贪淫放逸,就会丧失体内的精气),浮躁妄动就会失去主宰的地位(君主的行为浮躁迅疾,就会失去君位;如同让身体处于急躁不安的状态,就会丧精耗神)。
1703061090
1703061091 【原文】圣人(1)常善救人,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者,欲以救人性命也。故无弃人(2);使贵贱各得其所也。常善救物,圣人所以常教民顺四时者,以救万物之残伤也。故无弃物。不贱石而贵玉。
1703061092
1703061093 【注释】(1)圣人:指古代圣明的帝王。上古时对帝王尊称为圣人。(2)弃人:被抛弃不管的人。
1703061094
1703061095 【译文】古代的圣王在位,总是很善于挽救人(圣人之所以经常教人以忠孝之道,就是为了挽救人的本性),所以没有被抛弃不管的人(让贵贱不同的人各自安于他们的本分);总是善于利用万物(圣人之所以经常教人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是为了顺应万物兴替演变的自然规律而加以合理的利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物各有其用。不以普通石块平常就轻视它,不因玉石罕见就特别看重它)。
1703061096
1703061097 【原文】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人之行善者,圣人即以为人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1)也。资,用也。人行不善,圣人教道使为善,得以为给用。不贵(2)其师,不爱其资,无所使也。虽智大迷。虽自以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是谓要妙(3)。能通此意,是谓知微妙要道。
1703061098
1703061099 【注释】(1)资:给用、资材的意思。(2)贵:崇尚,重视。(3)要妙:亦作“要眇”。精深微妙。
1703061100
1703061101 【译文】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行善的人,圣人让他做众人的老师);不善的人,是善人的资材(“资”是给用的意思。人如果行为不善,圣人就教他明白道理,使他改恶行善,从而成为对社会有益之人)。不尊重老师,不爱惜老师的资材(老师没有了教导的对象),这样的人表面聪明,其实很糊涂(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迷惑得很深)。这是深妙的道理(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才叫懂得了微妙的道理)。
1703061102
1703061103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1),为天下溪;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尊显,当复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之流入深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德常在,不复离己。知其白,守其黑(2),为天下式(3);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达,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也。为天下式,常德不忒(4)。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于己,不复差忒也。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5)。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1703061104
1703061105 【注释】(1)知其雄,守其雌:雄,比喻高强。雌,喻柔弱。憨山注:“物无与敌谓之雄,柔伏处下谓之雌……道超万物,物无与敌者。故谓之雄。圣人气与道合,心超物表。无物与敌,而能顺物委蛇,与时俱化,不与物竞,故曰知其雄,守其雌。”(2)知其白,守其黑:白,昭然明白,智无不知的意思。黑,昏闷无知貌。憨山注:“圣人智包天地,明并日月,而不自用其知。所谓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故曰知其白,守其黑。”(3)式:榜样;楷模。(4)不忒:没有变更,没有差错。(5)谷:水流会聚的地方。憨山注:“谷,乃虚而能应者也。谓圣人自知道光一世,德贵人臣,而不自有其德。乃以污辱贱下,蒙耻含垢以守之。所谓光而不耀,仁常而不居者,虚之至也。故为天下谷。”
1703061106
1703061107 【译文】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强势,却能安守于柔弱,像水溪一样甘愿处于卑下的境地(“雄”是比喻尊贵,“雌”是比喻卑微。一个人虽然知道自己尊贵显要,却应当保持卑微的姿态,舍“雄”之刚强而取“雌”的柔和,这样,天下就会归向他,就像水流汇入深溪一样)。处于卑下之处,永恒的德性就不会偏离(人能像深溪一样谦下,则德行将长在,不会和自己分开)。心中昭然明白,却能安守于暗昧,能这样,便可以做天下的榜样(“白”比喻清楚明白,“黑”比喻暗昧无知。一个人内心什么都清清楚楚,仍应当就像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好像愚昧没有见识,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作为天下的榜样了)。一个人能做全天下的榜样,在于他有永恒不变的德行,不会出现差错(一个人能成为天下的榜样,自己必定是拥有永恒不变的德行,不会再有差失)。知道自己的荣光高贵之所在,却能安守于污辱贱下之境,这样,才能成为众望所归,如世间那百川所汇的深谷一般(一个人知道自己拥有荣贵的地位,仍应当甘愿承受污浊,这样,天下就会归向他,就像水流汇入深谷一样)。
1703061108
1703061109 【原文】将欲(1)取(2)天下欲为天下主也而为(3)之,欲以有为治民也。吾见其不得已(4)。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恶烦浊,人心恶多欲。天下神器(5),不可为也。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也。为者败(6)之,以有为治之,则败其质性也。执(7)者失(8)也。强执教之,则失其情实,生于诈伪也。是以(9)圣人去甚(10),去奢(11),去泰(12)。“甚”谓贪淫声色也;“奢”谓服饰饮食也;“泰”谓宫室台榭也。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也。
1703061110
1703061111 【注释】(1)欲:想要,希望。(2)取:攻取,夺取。(3)为:治理。(4)已:语气词。表肯定而带感叹语气,相当于“啊”。(5)神器:代表国家政权的实物,如玉玺、宝鼎之类。借指帝位、政权。(6)败:损害,损伤。(7)执:固执,坚持。(8)失:违背。(9)是以:所以,因此。(10)甚:过分。(11)奢:没有节制。(12)泰:奢侈。
1703061112
1703061113 【译文】谁要想占有天下(想要成为天下的君主),并且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治理它(想要有所作为来治理百姓),我看他是达不到目的的(我看他与天道和人心不相应已经很明显了。天道忌讳的是繁杂污浊,人心忌讳的是欲望太多)。天下是个神圣的东西,是不能去摆弄的(“器”是物的意思。人是天下神圣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喜欢安静,不可以通过有所作为来治理)。谁勉强去摆弄,就会把天下搞乱(通过有所作为来治理,就会败坏其本性);谁想把持下去,谁就会丧失天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天下之人,就会使其失去真心,生出奸诈虚伪之心)。因此圣人必须不走极端,杜绝奢侈,不要过分(“甚”是指贪淫、声色方面,“奢”是指服饰、饮食方面,“泰”是指楼台、亭榭方面。摒除这三者,处于中正平和之中,行为顺应自然,则天下就会自然化育)。
1703061114
1703061115 【原文】以道佐(1)人主(2),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不以兵(3)强于天下。顺天任德,敌人自服也。师(4)之所处(5),荆棘(6)生焉。农事废,田不修。大军(7)之后,必有凶年(8)。天应之以恶气,即害五谷也。善者果而已(9),行善者,当果敢而已,不休(10)也。不敢以取强焉。不敢以果敢取强大之名。果而勿矜(11),当果敢谦卑,勿自矜大。果而勿伐(12),当果敢推让,勿自伐也。果而勿骄,骄,欺。勿以骄欺也。果而勿强。果敢,勿以为强,以侵凌人也。
1703061116
1703061117 【注释】(1)佐:辅助,帮助。(2)人主:古代专指一国之主,即帝王。(3)兵:军队。(4)师:泛指军队。(5)处: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6)荆棘: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7)大军:指重大的军事行动。(8)凶年:荒年。(9)善者果而已:善,行善。果,果敢。一说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果即结果。意谓兵乃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善用者了事即休,不可以之取强。憨山注:“圣人不为已甚,故诚之不可以兵强天下也。凡以兵强者,过甚之事也。势极则反,故其事好还。师之所处,必蹂践民物,无不残掠,故荆棘生。大军之后,杀伤和气,故五谷疵疠而年岁凶,此必然之势也。然与济弱扶倾,除暴救民,盖有不得不用之者,惟在善用。善用者,果而已。已者,休也,此也。果,犹言结果。俗云了事便休。谓但可了事令其平服便休,不敢以此常取强焉。纵能了事,而亦不可自矜其能,亦不可自伐其功,亦不可娇恃其气。到底若出不得已。此所谓果而不可以取强也。”(10)休:美善的意思。(11)矜:自夸,自恃。(12)伐: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1703061118
1703061119 【译文】用“道”辅佐君主(这是说人君能够用“道”来辅佐自己),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顺应天道,依靠德行的感化,使敌人自己归服)。军队驻扎的地方,荆棘丛生(农事荒废,田地得不到修整)。大战之后,必有荒年(上天用恶薄的天气来回应,农作物就会受害)。所以会打仗的人,临战果敢,获得胜利就适可而止(虽然是为了行善而征伐,应当果敢,但不以征伐为美)。虽然果敢,但不一味以武力逞强(不敢因为果敢而求取强大之名)。虽然果敢,但不自大(应该果敢于谦卑,不要自大)。虽然果敢,但不自夸(应该果敢于推让,不要自夸)。虽然果敢,但不以傲气凌人(“骄”是欺的意思,不要骄横欺人)。虽然果敢,但不逞强好胜(虽然果敢,但不要自以为强大,而去侵凌别人)。
1703061120
1703061121 【原文】兵(1)者,不祥之器,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谓遭衰逢乱,乃用之以自守也。恬惔为上,不贪土地,利人财宝。胜而不美,虽得胜,不以为利美。而美之者,是乐(2)杀人也。美得胜者,是为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3)于天下矣。吉事(4)尚(5)左,左,生位。凶事(6)尚右。阴道,杀也。偏将军(7)处左,偏将军卑而居左者,以其不专杀也。上将军(8)处右,上将军尊而居右者,以其主杀也。言以丧礼处之。丧礼尚右。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无辜之民。战胜,则以丧礼处之。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诛不祥,心不乐之,比于丧也。
1703061122
1703061123 【注释】(1)兵:兵器,武器。(2)乐:以……为乐。(3)得志:实现志愿。(4)吉事:吉祥之事。古指祭祀、冠礼、婚嫁等。(5)尚:尊崇。(6)凶事:指丧事。(7)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8)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1703061124
1703061125 【译文】凡兵戈甲胄,都是不吉祥的器物(兵革甲胄,都不是与人为善的器物),不是君子的器物。君子迫不得已时才会使用它(这是说,只有遭遇衰变或者动乱时,才用它来自卫),以清静淡泊为上(不贪求土地,不求取别人的财宝)。虽战胜敌人,不以之为美(虽然取胜,但不觉得欢喜)。如果认为战胜敌人是好事情,那就是以杀人为乐了(以得胜为美,这就是以杀人为乐了)。要是以杀人为乐,就不能实现统治天下的心愿了。吉庆事以左边为贵(左边是主生的方位),凶丧事以右边为贵(右边表示忧凶之事,是主杀的方位)。因此,不专杀的偏将军,站在兵车的左边(偏将军地位低,居于左边,这是因为他不能擅自杀戮);主杀的上将军,站在兵车的右边(上将军地位尊贵,居于右边,这是因为他主掌生杀大权)。这就是说,它是按丧礼的位置排列的(丧礼是以右为尊的)。战争中杀人众多,要以悲痛的心情来对待(感伤于自己的德行浅薄,不能用“道”来教化人民,以至于让无辜者受害)。打了胜仗,也要用丧礼的仪式来处置有关善后事宜(古时候,战争取得胜利,将军居于主丧者的位置,穿着白色的衣服痛哭,以表明君子以德行为贵,以武力为轻,万不得已才兴兵诛杀恶人,心中实际上对此是不高兴的,就好比是在办理丧事)。
[ 上一页 ]  [ :1.7030610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