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1248e+09
1703061248
1703061249 【译文】按无为的方针去作为(无所造作),以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去除烦恼,减省杂事),以恬淡的心态去体味世道(深深思考,长远考虑,体味道的真义)。以德报怨(修养大道,笃行善事,祸患的因素未发生就被消灭了)。欲做成难事,要从易做的时候就开始(想要解决难事,应当从易事开始,不要等到事情已经很难办的时候才去做);欲办成大事,要从相关的小事做起(想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导致事业失败的祸乱总是由小事造成的)。天下的难事,都是由易事演进而成的;天下的大事,都是由小事发展而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自大(以谦虚处世),所以才能成就大事(全天下的人都归顺他啊)。随便允诺别人的要求,势必很少兑现(不重视自己说出的话);经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常常遭受困难(对于隐患不重视)。因此,圣人一直重视困难(圣人言行做事,无论进退,总是十分重视,都当作难事来办,目的是要堵塞住困难的源头),所以从没有什么办不了的难事(圣人终其一生没有灾难之事,是因为知道从根本上避免灾难)。
1703061250
1703061251 【原文】其安(1)易持(2),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其未兆(3)易谋,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正。其脃(4)易破(5),祸乱未动于朝,情欲未见于色,如脆弱易破除也。其微易散。其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为之于未有,欲有所为,当以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治之于未乱。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合抱(6)之木,生于毫末(7);从小成大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卑至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近至远。为者败之,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执者失之。执利遇患,坚持不得,推让反还。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为华文,不为利色,故无败坏也。民之从事(8),常于几(9)成而败之。从,为也。民人为事,常于其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败之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终当如始,不当懈怠。是以圣人欲不欲,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于色,圣人欲于德。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贱石而贵玉也。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复众人之所过,众人学问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以辅万物之自然,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万物自然之性也。而不敢为焉。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本。
1703061252
1703061253 【注释】(1)安:平静,稳定。(2)持:掌握,控制。(3)兆:征兆,显露征兆。(4)脃:易折断。(5)破:它本作“泮”。(6)合抱:两臂环抱,多形容树身之粗大。(7)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8)从事:参与其事。(9)几: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
1703061254
1703061255 【译文】事物总是在安静的状态下才容易把握(修身、治国,安定、宁静的状态容易守住正道),在尚无征兆的时候容易导正(情欲和祸患,还没有征兆,这时容易矫正),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分解(祸乱没扰动朝廷,情欲未因容色而起,脆弱的时候容易破除),在微小的时候容易消除(问题还没有很明显,微弱细小,容易化解)。解决问题,要在问题还没有产生的时候(要解决问题,应当在问题尚未萌芽的时候,堵塞它的端倪);治理动乱,要在动乱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修身、治国要在没有祸乱的时候,应当提前关闭祸乱之门)。合抱的大树,由幼芽长成(从小长成大);九层的高台,由筐土垒起(从低到高);千里的行程,从脚下开始(从近到远)。修身、治国不能守住清静无为的原则,一旦有了自己的主张,最终必致祸乱(对于事情采取干涉做作的态度,就废了自然之理);想刻意去掌握,反而会失去(执着于利益,就会遭遇祸患。勉强要求得不到,推让反而会回来)。所以圣人不去生事,所以就不会坏事(圣人不做虚荣浮夸的事情,不为利益美色而做事,所以没有失败和毁坏)。人们做事,常常功败垂成(从,是做的意思。人们做事,常常功业德行接近成功,但贪图权位追求名声,奢侈过度骄傲盈满,而败坏了它)。若能慎终如始,就不会将事情弄糟(终结的时候如同开始,不应当懈怠)。因此,圣人需要常人所不要的东西(圣人要别人所不想要的。别人想要文过饰非,圣人想要真实质朴;别人想要美色,圣人想要德行),不看重难得的财宝(圣人不轻视石头而看重美玉);圣人学习他人不愿学的东西(圣人学别人所不能学的东西。别人学智术伪诈,圣人学习自然大道;别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众人所犯的一切过失,在圣人这里复归于正(众人的学问相反,丢掉根本去追求枝末,丢掉朴实去追逐浮华。复归,就是使之返回根本)。圣人以此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教导人们返回根本与朴实,是想帮助人们回归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敢违背规律勉强去做(圣人举止因循大道,不敢有所造作,生怕远离了根本)。
1703061256
1703061257 【原文】古之为善道者,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非以明民(1),非以道教民明知奸巧。将以愚之(2)。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也。民之难治,以其智(3)多。以其智太多而为巧伪也。以智治国,国之贼(4);使智惠之人治国,必远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不使智惠之人知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上下相亲,故为国之福也。
1703061258
1703061259 【注释】(1)明民:教民以聪明智巧。(2)愚之:指教民以笨拙、质朴之道。(3)智:计谋,策略。(4)贼:祸害。
1703061260
1703061261 【译文】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说古代善于依循大道修身和治国的人),不是用“道”来使人民聪明(并非以大道教化人民学会巧饰多奸),而是用“道”来使人民质朴(而是用道德教化人民,使人们淳朴,不欺诈行伪)。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他们心机智巧过多(因为智谋太多而做欺诈之事)。用机巧智谋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患(使用智谋之士治国,必会远离道德,妄图凭借心机谋略取胜,作威作福,是国家之贼);不以机巧智谋治国,是国家的福祉(不让智谋之人执掌国家政事,那么百姓就会谨守公平正直,上下亲和,所以是国家的福祉)。
1703061262
1703061263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1)王,以其善下之。江海以卑下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者。是以圣人欲上人,欲在民之上也。必以言下之。法江海,处谦虚。欲先民,欲在民之前也。必以身后之。先人而后己也。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2)。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仰,不以为重也。处前而民不害(3)。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亲之若父母,无有欲害之者。
1703061264
1703061265 【注释】(1)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2)重:认为重,有负担的意思。(3)害:妨碍,妨害。这里是认为有妨碍的意思。
1703061266
1703061267 【译文】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所归的总汇,是因为它善于让自己处于卑下的地位(江海因为地位卑下的缘故,众多河流都归向它,就像百姓归附君主那样)。因此圣人要想统治人民(想要位于众人之上),言辞上必须谦下(效法江海,处世谦虚);要想领导人民(想位于众人之前),必须把自己摆在人民的后面(先考虑别人而后考虑自己)。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人民不感到有负担(圣人在百姓之上作主宰,不以自己的尊贵虐待臣民,所以百姓拥戴敬仰,不会感到沉重);领导人民,人民不认为有妨碍(圣人在百姓之前,不以自己的光环遮蔽臣民,像父母一般亲爱他们,所以没有想加害他的)。
1703061268
1703061269 【原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老子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之。一曰慈,爱百姓若赤子。二曰俭(1),赋敛若取之于己。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执谦退,不为唱也。慈,故能勇;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俭,故能广;身能节俭,故民日用宽广也。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2)长。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也。今舍慈且勇,今世人舍慈仁,但为勇武。舍俭且广,舍其俭约,但为奢泰。舍后且先,舍其后己,但为人先。死矣!所行如此,动入死道。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夫慈仁者,百姓亲附,故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也。用兵有言:“陈用兵之道,老子疾时用兵,故托己设其义也。吾不敢为主,主,先也,不敢先举兵也。而为客;客者,和而不唱,用兵当承天而后动也。不敢进寸而退尺。”侵人境界,利人财宝为进,闭门守城为退也。祸莫大于轻敌,夫祸乱之害,莫大于欺轻敌家。侵取不休,轻战贪财也。轻敌几丧吾宝。几,近也。宝,身也。欺轻敌家,近丧身也。故抗(3)兵相加,哀者胜矣。哀者,慈仁士卒,不远于死也。
1703061270
1703061271 【注释】(1)俭:自我约束,不放纵。(2)器:才能。(3)抗:对等,匹敌。
1703061272
1703061273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掌握并珍惜它们(老子说:我有三件法宝,怀抱而作为依仗):一是“仁慈”(爱百姓如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二是“俭约”(向百姓征赋税如同向自己征),三是“不敢先天下人而行”(坚持谦让,而不作为倡导者)。秉心“仁慈”,故能勇敢(用心慈仁,所以能勇于为忠孝之事);励行“俭约”,故能宽绰(自身能节俭,所以百姓日常用度宽裕);做到“不敢先天下人而行”,故能修成大道(成器长,是指得大道的人。我能成为修道之人的首领)。现在的人舍去“仁慈”,只讲勇敢(如今世人舍弃慈仁,只讲勇武);舍去“俭约”,只讲豪华(舍弃俭约,只讲奢侈);舍去退让,只讲抢先(舍弃谦让,只为人先),那就必定要灭亡了(如此作为,一迈步就会踏上败亡之路)。“仁慈”这件法宝,用之于战争,就能胜利;用之于守卫,就能稳固(慈仁,百姓就亲近归附,所以战斗就能战胜敌人,守卫疆土国家就能坚固不拔)。兵家常说(陈述用兵之道。老子憎恨当时各国用兵,所以假托自己来陈述用兵的要义):我不敢先行举兵(主,先的意思。不敢先举兵),而宁愿采取守势(客,应和而不首倡。用兵应当顺承天道而后于人而动);我不敢先前进一寸,而宁愿退守一尺(侵犯别国边境、谋取别国的财宝为进,闭门守城则为退)。祸害之大,莫过于轻视敌人(祸乱的害处,莫大于欺辱轻视敌人、侵犯掠夺没有休止、轻易发动战争并且贪财),轻视敌人就离丧身不远了(几,近的意思。宝,指身体。侵犯轻视敌人,离丧命就不远了)。所以在两军对阵、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那心怀仁慈而悲悯的一方,一定获得胜利(悲悯的一方爱护士兵,士兵就能勇于拼死效命)。
1703061274
1703061275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约而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恶柔弱,好刚强也。夫(1)唯(2)无知,是以不我知。夫唯,世人也。是我德之暗,不见于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知我者稀,则我贵矣。稀,少也。唯达道乃能知我,故为贵也。是以圣人被褐怀玉(3)。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也。匿宝藏德为贵也。
1703061276
1703061277 【注释】(1)夫:发语词。(2)唯:因为。(3)被褐怀玉:比喻怀藏宝物而不为人知。被,同“披”,穿着。褐,指粗布或粗布衣,古时贫贱人穿。怀,怀藏。
1703061278
1703061279 【译文】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老子说:我所说的话,简明易懂,简单易行)。但世俗间却没有人能听懂,没有人能照做(因为人们不喜欢柔弱,而喜欢刚强)。由于人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了解我(夫唯,指世人。是因为我的品德深藏于暗处,不显现在外面,穷尽精微,极尽玄妙,所以没有知道的)。了解我的人很少很少,所以才愈加显得可贵(稀,指少。唯有通达大道才能理解我,所以说难能可贵)。因此,圣人好比外穿粗布衣服,而怀里却揣着宝玉一般不为人知(披着粗布衣,淡薄于外;怀抱美玉,敦厚于内。像隐藏着珍宝一样怀藏着自己的德行,故而显得珍贵)。
1703061280
1703061281 【原文】天道不争而善胜,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畏之也。不言而善应,天不言,万物自动以应时。不召而自来,天不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也。繟然(1)而善谋。繟,宽也。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天网恢恢(2),疏而不失。天所罗网,恢恢甚大,虽疏远,司察人善恶,无有所失。
1703061282
1703061283 【注释】(1)繟然:宽缓、舒缓的样子。(2)恢恢:宽阔广大貌。
1703061284
1703061285 【译文】天之道,不通过争斗就能取得最彻底的胜利(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都害怕它),不需要发话就能得到最好的回应(天不说话,万物自然顺应时节),不必召唤就能令万物自然归向(天不召唤,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天看上去什么计划都没有,却比任何谋划都周到完备(繟,是宽的意思。天道虽然宽广宏大,但却善于谋划人事。世人修善和行恶,一一都会受到报应)。天网无边,网眼虽疏,可是无所漏失(天所张罗的大网,宽阔广大。虽然疏阔遥远,督查人的善恶,却没有丝毫疏漏的地方)。
1703061286
1703061287 【原文】民不畏死,治国者刑罚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治身者嗜欲伤神,贪财杀身,不知畏之。奈何(1)以死惧之(2)?人君不宽其刑罚,教人去情欲。奈何设刑罚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当除己之所残刻,教民去利欲。而为奇(3)者,吾得执(4)而杀之,孰(5)敢矣?以道教化,而民不从,反为奇巧,乃应王法,执而杀之,谁敢有犯者?老子伤时主不先道德化之,而先刑罚也。
1703061288
1703061289 【注释】(1)奈何:怎么,为何。(2)惧之:令其畏惧。威摄的意思。(3)奇:不正。指非法的。(4)执:拘捕,捉拿。(5)孰:谁。
1703061290
1703061291 【译文】人民要是不怕死(治国者刑罚严酷残忍,百姓没有生存的依靠,困顿痛苦,所以不怕死。修身者嗜好贪欲,伤害精神,贪求财报,虽有杀身之祸,不知道畏惧),又怎么能用死来威摄他们呢(君主不施行宽大的刑罚,教导人去除情欲,怎么能制定刑法,以死刑来威慑百姓)?假如人民果真怕死(应当废除自己的残忍凶暴,教化百姓去除对利益的贪欲),对不法之徒,我们可以抓起来杀掉,谁还敢作恶呢(以大道作为教化,如果有人仍不顺从,反而做奇巧之事,就对应王法条文,逮捕并且诛杀,谁还敢再犯法呢?老子哀伤当时的君主不能先用道德教化百姓,而是先用严刑惩罚百姓)?
1703061292
1703061293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1)之多,人民所以饥寒者,以其君上税食下太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人民不可治者,以其君上多欲,好有为。是以难治。其民化上有为,情伪难治也。人之轻死(2),以其求生之厚,人民所以轻犯死者,以其求生活之道太厚,贪利以自危也。是以轻死。以求生太厚之故,轻入死地。夫(3)唯无以生为者(4),是贤于贵生(5)也。夫唯独无以生为务者,爵禄不干于意,财利不入于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使,则贤于贵生者也。
1703061294
1703061295 【注释】(1)食税:享受税赋,靠赋税而生活。(2)轻死:不怕死。轻,轻视。(3)夫:发语词。(4)无以生为者:指不为欲望、享受所驱使的人。(5)贵生:指贪图享受。贵,重视、看重。
1703061296
1703061297 【译文】人民之所以挨饿,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收税太多(人民饥寒的原因,是君主享受的赋税太多),因此才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贪功好利的缘故(百姓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多欲,喜好做作施为),所以才难以统治(他的人民效法君主的有为,以至性情虚伪而难以治理);人民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其过分贪求生活上的享受(百姓之所以轻易触犯死罪,因为他们要求生活的享受太多,所以贪图利益而让自己陷于危难),因此才冒死求利(因为要求生活享受丰厚的缘故,轻易使自己陷入被处死的境地)。只有那些不汲汲于生活享受的人,相比于那些贪利重欲的人而言,那才是真正高明的人(唯独不以生活享受为要事的,爵禄就不能侵犯他的意志,财利也不能干扰他的操守,连天子也不能强迫他为臣,诸侯也不能无缘无故去驱使他,这就是他高明于那些贪利重欲者的地方)。
[ 上一页 ]  [ :1.7030612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