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1464
1703061465
【注释】(1)城郭: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2)沟池:护城河。(3)治:修筑。(4)宫室:古时房屋的通称。后来特指帝王的宫殿。(5)边国:外国。(6)佼:群臣皆忘主而趋向私交。(7)讨:查究,处治。(8)慑:威胁,使恐惧。(9)咈:古同“拂”,违逆,乖戾。(10)守备:防守;防备。(11)菽粟:豆和小米。泛指粮食。(12)事:使用,役使。(13)威:畏惧,通“畏”。(14)居:治理。(15)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亦用为国家的代称。(16)倾:倾塌,倒下。本文指国家倾覆。
1703061466
1703061467
【译文】墨子说:“国家有七种忧患。这七种忧患是什么呢?整个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卫,却去修建宫殿,这是第一种忧患;敌国军队压境,却得不到周边国家的救援,这是第二种忧患;让老百姓去做没有实际利益的事情,奖赏没有才能的人,这是第三种忧患;为官者只想着保持俸禄,游说者只担心结交不到好的朋友,国君制订法令来处置臣子,臣子畏惧而不敢直言上谏,这是第四种忧患;国君自以为仁爱聪慧而不询问政事,自认为国家安定强盛而不加强守备,这是第五种忧患;国君信任的人并不忠诚,忠于国君的人却不被信任,这是第六种忧患;种植和储藏的粮食不足以养活老百姓,大臣的德能不能够为国家办事,奖赏不能让人心悦诚服,惩处不能让人产生敬畏,这是第七种忧患。治理国家出现这七种忧患,国家必定灭亡;守护城池出现这七种祸患,敌军一到,必然城失国灭。这七种忧患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必定会有灾难。”
1703061468
1703061469
辞 过
1703061470
1703061471
【题解】本篇用古今对比的方法从宫室、衣服、饮食、舟车四个方面,说明了“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的道理,强调节俭的重要性,要求领导者不能够奢侈浪费和享乐腐化。
1703061472
1703061473
【原文】墨子曰(墨子曰以下出辞过篇):“古之民未知为(1)宫室时,就(2)陵阜(3)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避润(润下有湿字),边(4)足以圉(5)风寒,上足以待(6)雪霜雨露,官墙之高,足以别(7)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使上(使上作便于生)不以为观乐(8)也;作为衣服带(9)履(10),使身(使身作便于身)不以为辟怪(11)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敛(12)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13)曲直(14)之望(15)、青黄(16)刻镂(17)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18)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19)凶饥、振(20)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诚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1703061474
1703061475
【注释】(1)为:此处指建造。(2)就:靠近,走近,趋向。(3)陵阜:丘陵。(4)边:四周。(5)圉:通“御”,抵挡,防御。(6)待:防备。(7)别:区别。(8)观乐:观赏享乐。(9)带:腰带。(10)履:鞋子。(11)辟怪:怪异。(12)敛:征收。(13)台榭:台和榭。亦泛指楼台等建筑物。(14)曲直:此处指景观的蜿蜒与平缓。(15)望:视野、视力所及。(16)青黄:谓用彩色加以修饰。(17)刻镂:雕刻。(18)法象:效法;模仿。(19)待:应付。(20)振:救济。
1703061476
1703061477
【译文】墨子说:“上古的先人们不懂得建造房屋,选择靠近山丘的地方,挖掘洞穴,居住在里面。由于地下潮湿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圣明的君王便建造房屋。建造房屋的原则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免潮湿,四周墙壁足以抵御风寒,屋顶足以防备雪霜雨露,屋内墙壁的高度足以区分出男女有别,仅此而已。但凡耗尽财力、劳力又无更多益处的工程,是不会去做的。因此,圣贤的国君建造房屋,(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用来观赏和享乐的;制作衣服、腰带、鞋子,是为了有益于身体,不是用来显示奇特怪异的。所以,圣贤的国君他自己本身节俭而使人民得到他的身教,因此天下的百姓都来归附,并且得到很好的教化,日常生活丰衣足食。如今的君主建造宫殿却不是这样的。他们一定会向百姓大量征收钱物,凶残地掠夺百姓用于衣食的财物,来建造宫室楼台、亭榭曲直交错的景观和彩绘雕刻的装饰。国君建造这样的房屋,那么左右的亲近臣子也都会效仿。因此国家的财物不够用来应付饥荒、救济孤寡,所以国家贫穷,百姓难以治理。国君确实想要天下太平,憎恶天下混乱,那么建造房屋就不能不节俭了。”
1703061478
1703061479
【原文】“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1)皮(2)带(3)茭(4),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5)而凊(6)。圣王以为不中(7)人之温清,故作诲妇人以为民衣,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8)之中,足以为轻且暖,夏则絺绤(9)之中,足以为轻且清,谨此则止。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10)耳目而观(11)愚民也。当是之时,坚(12)车良马,不知贵也;刻镂(13)文采,不知喜也。得其所以自养之情,而不感于外,是以其民俭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14)也;府库实满,足以待不极;兵革不顿(15),士民不劳,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业,可行于天下矣。当今之主,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冬则轻暖,夏则轻清,皆已具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锦绣文采(16)靡曼(17)之衣,铸金以为钩(18),珠玉以为佩(19);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身服之。此非云益暖之情也,单财劳力,毕(20)归之于无用也。以此观之,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也。夫以奢侈之君,御淫僻(21)之民,欲用无乱,不可得也。君诚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衣服不可不节。”
1703061480
1703061481
【注释】(1)衣:此处作动词,指穿着……(2)皮:兽皮。(3)带:佩带、扎着。(4)茭:草绳。(5)轻:轻便。(6)凊:凉爽。(7)中:合适,适当。(8)练帛:熟帛,谓煮练过的帛。(9)絺绤:絺,细葛布;绤,粗葛布。都是将葛经过浸渍煮沦的加工法制成的。絺绤,指葛布衣服。(10)荣:使……荣耀,使……光荣。(11)观:欣赏、观赏。(12)坚:结实、坚固。(13)刻镂:雕刻。(14)赡:供给人财物。(15)顿:古同“钝”,不锋利。(16)文采:错杂艳丽的色彩。(17)靡曼:华美,华丽。(18)钩:衣带上的钩。(19)佩: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20)毕:完全。(21)淫僻:邪恶不正。
1703061482
1703061483
【译文】上古的先人们不懂得制作衣服,披着兽皮,扎着草绳,冬天即使不轻便但却温暖,夏天即使不轻便但却凉爽。圣贤的君王认为这不能很方便的让人得到温暖与凉爽,于是就教妇女制作人穿的衣服。制作衣服的原则是:冬天则将柔弱的丝麻夹于衣中,足以变得轻便而且温暖;夏天则用葛麻布夹于衣中,足以变得轻便而且凉爽。仅此而已。所以圣人制作的衣服,只要合身保暖就足够了,并不是为了显示尊贵而让老百姓观赏。在那时候,结实的车子、优良的马匹,并不被认为是高贵,雕刻刺绣并不让人觉得喜欢,人们对于自给自足的生活很满足,而不会去攀比。所以老百姓节俭而且容易教化,君王花费节省而且容易照顾;府库充足,足以应对非常之变;武器、铠甲不困顿,兵士、百姓不疲劳,足以征讨不肯臣服的诸侯。所以称霸天下的大业就可以实现了。当今的君主,他们制作衣服就与此不同了。冬天的衣着轻便暖和、夏天的衣着轻便凉爽,全都具备了,他们却仍然向百姓大量征收税赋,凶暴地掠夺百姓用于衣食的钱财,用来制作锦绣光彩的华丽衣裳,并用金子熔铸成带钩,用珍珠宝玉制作佩带的饰品;女工刺绣,男工雕刻,用来制作身上的穿戴。这就不是为增加温暖的情形了,耗尽财力人力,完全得不到实际的利益。由此看来,他们制作衣服,不是为了身体舒适,而都是为了显耀华丽。因此,他们的百姓邪僻而且很难教化,国君奢侈而且很难劝谏。让奢侈的国君去统治邪僻的百姓,想要财政不混乱是不可能的。国君要是真想让天下太平,真憎恶天下混乱,那么制作衣服就不能不节俭”。
1703061484
1703061485
【原文】“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1)树艺(2)以为民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故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3)蒸炙(4);大国累(5)百器,小国累十器(6);前方丈(7),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掺(8),口不能遍味;冬则冻冰,夏则馂(9)饐(10)。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11),欲无乱不可得。君诚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1703061486
1703061487
【注释】(1)耕稼:泛指种庄稼。(2)树艺:种植,栽培。(3)刍豢: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泛指肉类食品。(4)炙:烤。(5)累:堆积,积聚。(6)器:用具的总称。(7)方丈:一丈见方。(8)掺:执持,握持。(9)馂:吃剩下的食物。(10)饐:(食物)腐败发臭。(11)冻馁:谓饥寒交迫。
1703061488
1703061489
【译文】“上古的先人们不懂得制作食物的时候,圣人就教给男人们耕种庄稼、栽培果树等技艺来供给百姓饮食,使其能够增加元气,补充虚弱,解决温饱,强身健体而已。他们的开支节省,生活简朴,所以百姓富裕,国家太平。而今却不是这样,国君对百姓厚征重敛,用来制作美食、蒸烤畜肉。大国使用的餐具器皿上百件,小国使用的餐具器皿数十件。摆在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眼睛都不能全看到,手都不能全抓到,口都不能全尝到。剩余的食物冬天凝冻,夏天腐烂。君主享用饮食如此,那么左右近臣也都效仿。因此,富贵的人铺张浪费,孤寡的人受冻挨饿,想保持天下不乱,是不可能的。国君真想让天下太平,真憎恶天下混乱,那么对于制作饮食就不能不节俭。”
1703061490
1703061491
【原文】“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1)不移(2),远道不至(3),故圣王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其为舟车也,完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禁不急(4)而行,民不劳而上足以用,故民归(5)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完固轻利,皆已具矣。必厚敛于百姓以为舟车饰,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6)其纺织而修(7)文采,故民寒;男子离(8)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9),故右左(10)象(11)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固(当无固字)国乱。君诚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1703061492
1703061493
【注释】(1)任:负担,担当。(2)移:挪动。(3)至:到达。(4)急:迫切,要紧。(5)归:归附。(6)废:放弃。(7)修:学习。(8)离:脱离。(9)若此:如此,像这样子。(10)左右:近臣;侍从。(11)象:效法。
1703061494
1703061495
【译文】“上古的先人们不懂得制造车船,太重的东西无法搬运,路途遥远很难到达。因此,圣贤的君王开始制造车船,用来方便老百姓作事。他们制造车船,强调完整、坚固、轻巧、便利,可以载负重物到达遥远的地方。因为花钱少又获利多,因此百姓喜悦并用它赚取利益。于是,法律、禁令不需要催促就可以施行,人民安逸而国君财用充足,所以百姓归附。而今的君主制造车船就与此不同了。完备、坚固、轻巧、便利都具备了,却仍向百姓横征暴敛,用来装饰车船,用彩色刺绣装饰车辆,用精雕细刻装饰舟船。于是,女子放弃纺织而去学习刺绣施彩,所以百姓受冻;男子放弃耕种而去学习雕刻,所以百姓挨饿。君主制造车船如此华美,亲近臣子也都效仿。因此,老百姓饥寒交迫,于是就去做奸邪的事。奸邪之事多则刑罚苛刻,刑罚苛刻但国家却依然混乱。国君真想使天下太平,真憎恶天下混乱,那么制造车船就不能不节俭。”
1703061496
1703061497
尚 贤
1703061498
1703061499
【题解】尚贤,就是崇尚贤人。墨子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说明“尚贤”是政事的根本,要想国富民强,就必须“尚贤”。一定要把有德有能的人选拔上来,不管他们与王公大人的关系如何,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只要是有德有能之人,就应该举而用之。
1703061500
1703061501
【原文】子墨子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是其故何也?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1),则国家之治厚(2)。故大人之务(3),将在于众贤而已。然则众贤之术,将奈(4)何哉?譬若(5)欲众其国之善射御(6)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辨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7)国家之珍(8),而社稷之佐(9)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不义。’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10)曰:‘始(11)我所恃(12)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避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13)也。今上举义不避亲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14)也。今上举义不避远(15)近,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无恃。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人闻之皆竞(16)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17)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18)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19)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20)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与之爵,重与之禄,任之以事。非为贤赐(21) 也,欲其事之成。故当以德就列,以官(22) 服事,以劳受赏,量(23)功(24) 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恒(25) 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避私怨,故得士。得士则谋不困(26) ,体不劳,名立(27) 而功成,美章(28) 而恶不生,故尚贤者政之本也。”
1703061502
1703061503
【注释】(1)众:多。(2)厚:忠厚。(3)务:紧要的事情。(4)奈何:怎么,为何。(5)譬若:譬如。(6)射御:射箭御马之术。古代六艺中的两种,都属尚武的技艺。(7)固:本,原来。(8)珍:珍宝。(9)佐:辅臣。(10)谋:考虑。(11)始:起头,最初。(12)恃:依凭,依赖。(13)亲:亲近,接近。(14)近:亲近。(15)远:疏远。(16)竞:竞相。(17)物:内容,实质。(18)术:方法。(19)列:安排。(20)肆:店铺;此处指商人。(21)赐:奖赏。(22)官:从政。(23)量:衡量。(24)功:政绩。(25)恒:永久,永远。(26)困:缺乏。(27)立:树立。(28)章:彰显。
1703061504
1703061505
【译文】墨子说:“现在朝廷中从政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众多、刑律政教都井井有条。然而却不能如此,这是什么缘故呢?究其原因,在于现在朝廷中从政的王公大人,不能把尊重贤才、重用有德能的人作为执政方略。国家拥有的贤良之士越多,那么国家风气就越淳厚。所以大人们的要务,就在于使贤才越来越多而已。然而,使贤才越来越多的方法是什么呢?譬如想使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多起来,就一定要使这类人富裕、高贵,受到尊敬和赞誉,于是国内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将会增多,更何况德行敦厚、言谈雄辨、道术广博的贤士呢?这些人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社稷的辅臣,也一定要使其富裕、高贵,受到尊敬和赞誉,然后,国家的贤良之士也会增多。所以前代的圣君执政时讲道:‘对不义之人不使其富足,不使其尊贵,不予亲爱,不予接近。’因此,国内富贵之人听到后,都退而考虑说:‘以前我们所依仗的是富贵,如今君王选拔义士不避贫贱者。既然如此,我们不能不行仁义’。君王亲爱的人听到后,退而考虑道:‘以前我所凭借的是君王的宠爱呀,如今君王选拔义士不排斥被疏远的人。既然如此,我们不能不行仁义啊。’君王亲近之人听到后,退而考虑道:‘以前我们所依赖的是君王的亲近,如今君王选拔义士不在意和自己关系远近。既然如此,我们不能不行仁义啊。’君王疏远之人听到后,退而考虑说:‘以前我们认为自己被疏远而无所依靠,如今君王选拔义士不避疏远者。既然如此,我们不能不行仁义啊。’人们听到这些,都争着去做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这是什么缘故呢?答案是:君王使用臣子只用‘尚贤’这个标准;臣子侍奉君王只有‘仁义’这一条途径。所以,以前圣明之君施政,使有德者列于其位,使贤能者得到尊重;即使是农民、工匠和商人,他们中有才能的也会被选拔举荐,给以高位,给以厚禄,委任以政事。这并不是因为其贤能便赏赐,而是想要通过他们成就事业。所以,应当凭德行归其位次,以官职为国家服务,论业绩进行奖赏,按功劳而颁给俸禄。所以官吏不会始终富贵,而百姓也不会终生贫贱,有才能就会得到选拔举荐,无才能就会被免职,崇尚公义,消除私怨,所以能获得贤士。(君王)得到贤才则计谋不会穷尽,身体不会疲劳,名声树立且功业成就,正面的人事物更加彰显而邪恶的就不会产生了。因此说,尊重贤才,是为政的根本。”
1703061506
1703061507
【原文】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1)大人(2),皆欲其国家之富也,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3)而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何以知其然也?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不能杀,必索良宰(4);有一衣裳不能制,必索良工;有一疲马不能治,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5),必索良工。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诚知其不能也,必不使(6)。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至建其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其亲一危弓、疲马、衣裳、牛羊之财欤?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唯法(7)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尚贤之为说,不可不察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1703061508
1703061509
【注释】(1)王公: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亦泛指达官贵人。(2)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3)然:这样,如此。(4)良宰:优秀的膳宰。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员。(5)张:拉开。(6)使:任用。(7)法:效法。
1703061510
1703061511
【译文】墨子说:“天下的王公大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富裕,人口众多,刑罚律令有序,然而却不知道(实现这一期望)必须尊重贤人,使用有才能的人。因此,我认为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小事上明白选贤任能的道理,而大事上却不明白。怎么知道他们是这样呢?如今,王公大人有一只牛羊不会屠杀,必然去寻求好屠夫;有一套衣料不会缝制,必然去寻求好裁缝;有一匹生病之马不能医治,必然去寻求好兽医;有一张有破损的弓不能拉开,必然去寻求好工匠。纵然(他们身边)有骨肉至亲,没有技能却富贵起来的人和面貌美好的人,如果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做这些事,必定不会让他们来做。这是什么缘故呢?恐怕他们毁坏财物呀。此时,王公大人在这一点上,则不丧失其尊贤使能的‘原则’。然而他们对治国就不是这样了。王公大人对于骨肉至亲,对无缘无故富贵起来的人和外貌美好的人,就予以推举。原来,王公大人对其国家的热爱,还不如喜爱他的一张有毛病的弓、一匹生病的马、一套衣服、一只牛羊啊!因此,我认为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小事上明白选贤任能之道而大事上却不明白。从前的圣君治理天下,其所看重的未必是王公大人的骨肉至亲、无缘无故富贵起来的人和外貌美好的人。因此,从前尧推举舜、汤选拔伊尹、武丁推举傅说,哪里是因为他们是骨肉之亲、正当富贵起来的人和外貌美好的人呢?仅仅是因为要依照他们的言论,运用他们的谋略,实行他们的治国之道,上可以利于大自然,中可以利于鬼神,下可以利于人民。所以‘尚贤’这一学问,不可不详察呀!‘尚贤’,关乎大自然、鬼神、百姓的利益,是政事的根本。”
1703061512
1703061513
非 命
[
上一页 ]
[ :1.7030614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