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8791
至于擒拿犯法吏员一举,负面作用也很快反映出来。群众运动的火候是最难掌握的。不久,就有许多地方的地方官为了政治利益,威胁利诱百姓们保举自己,打击他人,更有许多地方群众为了抗税不交而把正常工作的税收官员捉拿到京。这类事情远比真正捉到的贪官要多,弄得朱元璋一个劲地呜呼不已。
1703068792
1703068793
皇帝晚年,对自己的暴力惩贪曾经有过困惑和动摇。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对刑部官员说:“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12]
1703068794
1703068795
虽然朱元璋屡次重申“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后世敢有言改更祖法者,即以奸臣论,无赦”,但还是改变不了他曾经希望世世代代指导人民的《大诰》很快被弃如敝屣的现实。虽然没有哪个后世皇帝敢明确宣布废除《大诰》,但在朱死后,《大诰》再也没有发挥过实际作用。到明代中叶,《大诰》已经鲜为人知,明末时在民间几乎一本也没有了,这也许是朱元璋从来没有想到的。
1703068796
1703068797
更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在世时贪污腐化现象得到了一时的抑制,然而却积蓄了巨大的反弹能量。在他死后,腐败又迅速发展起来,大明最终以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王朝之一”的身份被列入史册。
1703068798
1703068799
朱元璋的错不在于反腐,而在于运动式、单一化反腐。近代法律家沈家本先生对《大诰》所载案例逐条进行考证,其结论是几乎所有大诰刑案都存在或法外用刑,或处刑不当,或枉施刑罚的问题。面对贪腐,朱元璋过于迷信暴力。他在反腐问题上几乎穷尽了各种手段。在惩贪问题上,“强盗”出身的他显得相当“一根筋”,他相信暴力恫吓可以取代一切其他努力,认为用刀剑可以创造出一个绝无贪污的世界,可事实远非这么简单。
1703068800
1703068801
[1]《御制大诰三编·民拿害民该吏第三十四》。
1703068802
1703068803
[2] 《御制大诰·耆民奏有司善恶第四十五》。
1703068804
1703068805
[3]《御制大诰·耆民奏有司善恶第四十五》。
1703068806
1703068807
[4]《御制大诰三编·违诰纵恶第六》。
1703068808
1703068809
[5]《御制大诰三编·逃囚第十六》。
1703068810
1703068811
[6]张廷玉等:《明史(三)》卷一三九,列传第二七,《叶伯巨传》,中华书局,2000,第2652页。
1703068812
1703068813
[7]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二《明史·明初文人多不仕》,曹光甫校点,凤凰出版社,2008,第497页。
1703068814
1703068815
[8]叶伯巨:《万言书》,转引自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第444页。
1703068816
1703068817
[9]《御制大诰·序》。
1703068818
1703068819
[10]《御制大诰续编·罪除滥设第七十四》。
1703068820
1703068821
[11]王毓铨:《申明亭》,载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1997年修订本,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第913页。
1703068822
1703068823
[12]张廷玉等:《明史(三)》卷一三八,列传第二六,《杨靖传》,中华书局,2000,第2637页。
1703068824
1703068825
1703068826
1703068827
1703068829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第二章 海瑞:一个清官的孤独抗争
1703068830
1703068832
第一节 “笔架先生”的另类精神
1703068833
1703068834
四十五岁上,鬓角发白的县学教谕海瑞晋升为浙江淳安县令。年近半百才熬成七品,对许多官场中人来说,得算仕途困顿,然而对海瑞来说,却是破格提拔。海瑞出身仅为小小举人,三十七岁中举,四十一岁才分配到福建做教谕,相当于县教委主任。能在四年之内就升为县令,实在让许多人羡慕。
1703068835
1703068836
破格晋升的原因是“狷介”的名声。和现在一样,破格的举动往往意味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而眼球的集中则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自从“笔架先生”的名声传开之后,全省官员都知道了这个脾气有点古怪的正八品小官。
1703068837
1703068838
那是海瑞任教谕的第二年,他的直接领导,延平府视学到南平视察工作,在南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学官署接见学官。两名副手在海瑞带领下进入大厅,一见到视学,一左一右急趋上前,抢步跪倒,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二人中间,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视学先是惊讶,继而羞怒,冷笑一声,对两旁随从说:“哟,你们看这三个人,倒是个山字笔架!”
1703068839
1703068840
两跪夹一站,可不是活脱脱一副山字笔架的模样。视学觉得海瑞是有意轻慢自己,拂袖而去,连准备好的饭也没吃。海瑞认为视学缺乏正气,不严格遵守国家规定。开国之时,国家就规定学官在学校见上官,拜而不跪,以此体现师道尊严。百年之后,士风日坏,学官们为了讨好上级,无所不为,跪迎上官早已相习成风,所以海瑞的这一站就站得惊世骇俗。一下子,“海笔架”的名声在官场上传开了。
[
上一页 ]
[ :1.7030687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