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9638
1703069639
[8]章开沅主编:《清通鉴:顺治朝·康熙朝》(1),康熙五十年六月初五日,岳麓书社,2000,第1179页。
1703069640
1703069641
[9]《反腐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
1703069642
1703069643
[10]《康熙起居注》(第八册),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徐尚定标点,东方出版社,2014,第162页。
1703069644
1703069645
[11]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5)》卷四八,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第1971页。
1703069646
1703069647
[12]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5)》卷四八,康熙三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第1971页。
1703069648
1703069649
[13]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5)》卷四八,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第2054—2055页。
1703069650
1703069651
[14]《康熙起居注》(第五册),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徐尚定标点,东方出版社,2014,第485页。
1703069652
1703069653
[15]《康熙起居注》(第五册),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徐尚定标点,东方出版社,2014,第485页。
1703069654
1703069655
[16]《康熙起居注》(第五册),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徐尚定标点,东方出版社,2014,第485页。
1703069656
1703069657
[17]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5)》卷四八,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第2056页。
1703069658
1703069659
[18]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5)》卷四八,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初三日,第2054页。
1703069660
1703069661
[19]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5)》卷四八,康熙三十六年五月初三日,第2054页。
1703069662
1703069663
[20]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4)》卷二六,康熙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第1444页。
1703069664
1703069665
[21]《康熙起居注》(第八册),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徐尚定标点,东方出版社,2014,第161页。
1703069666
1703069667
[22]《康熙起居注》(第四册),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徐尚定标点,东方出版社,2014,第13页。
1703069668
1703069669
[23]《康熙起居注》(第八册),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徐尚定标点,东方出版社,2014,第161—162页。
1703069670
1703069671
[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七册),《直隶总督赵弘燮奏为病已稍愈拟送章文鐄回京供职折》(康熙五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档案出版社,1985,第739页。
1703069672
1703069673
[25]《康熙起居注》(第八册),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446页。
1703069674
1703069675
[26]《康熙起居注》(第八册),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446页。
1703069676
1703069677
1703069678
1703069679
1703069681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第三节 黄宗羲定律
1703069682
1703069683
康熙默许官员们的灰色收入,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他阅读中国历史的一个心得。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官员们私下征收的杂费,一旦经由朝廷拿到台面上来明确化,那么,另一些灰色杂费又会偷偷滋生,因为“揩国家的油”是官员群体改不掉的本性。这就是所谓的“黄宗羲定律”。黄宗羲说:“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明夷待访录·田制三》)确实,中国历史上每次国家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因为出现新的税费而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所以康熙说,“自古以来,惟禁止火耗而已,不可开”[1],“若将火耗明定额数,人无忌惮,愈至滥取”[2]。也就是说,如果明定“火耗”标准,官员不但收起“火耗”来会更肆无忌惮,而且在标准之外还要多收。
1703069684
1703069685
康熙认为,既然“揩油”是官员群体的本性,那么皇帝能做的,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们少“揩”一点而已。但是完全不给他们“揩油”的空间,是不可能的。其实仔细探讨起来,这种“陋规”思维并不止存在于官场,甚至遍及全社会。民国时人记载,在北平,仆人们来买东西时,商店照规矩会自动把价格提高一成,作为仆人们的佣金,这在北平通俗叫“底子钱”。小康之家给仆佣的工资很低,因为他们明知厨子买菜时要“揩油”,仆人购买家用杂物时也要捞上一笔。明清皇帝的政治思维,与市井细民的持家打算,真是完全同构,如出一辙。
1703069686
1703069687
所以晚年面对官场贪风,康熙的应对策略是一方面默许官员们一定程度上索取“火耗”,另一方面是提倡理学。他希望官员们以“存理遏欲”为思想武器,保持廉洁,或者至少在“揩油”时保持一定的“度”。这种解决方式,实际上还是把问题轻轻推到“良心”二字之上。应取与不应取,只有一线之隔,如何保持这一线之防,全在人心之“正”与“不正”了。
[
上一页 ]
[ :1.7030696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