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71445
1703071446
李鸿章出身并不显贵。他出生之际,李家尚属庶民小地主水平,李鸿章曾经在家书中说,祖父每到过年时就会被债主围困,时间长了,甚至为亲友所厌:“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几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支吾终非久长之计,即向亲友商借。借无还期,亦渐为亲友所厌。”[43]李鸿章十五岁时,父亲李文安才中进士。但是李文安以普通京官终,仕宦所得十分有限。李家后来成为合肥首富,李鸿章的贡献当然是第一位的。
1703071447
1703071448
李鸿章做官第一目的当然不是要发财,但是他为官不以操守为重,而且又掌握大量社会经济资源,自然导致大量财富沿着权力管道汇入其门。这在晚清参与洋务运动的督抚中,应该具有一定典型性。
1703071449
1703071450
[1]容闳:《西学东渐记》,徐凤石、恽铁憔原译,张叔方补译,杨坚、钟叔河校点,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第71页。
1703071451
1703071452
[2]梁启超:《李鸿章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第110页。
1703071453
1703071454
[3]见宋路霞:《细说李鸿章家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第100—101页。
1703071455
1703071456
[4]见上书,第101页。
1703071457
1703071458
[5]见上书,第98—99页。
1703071459
1703071460
[6]见上书,第99页。
1703071461
1703071462
[7]见上书,第104—105页。
1703071463
1703071464
[8]见宋路霞:《细说李鸿章家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第104页。
1703071465
1703071466
[9]郭汉鸣、洪瑞坚:《安徽省之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转引自陈恩虎:《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农业发展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第59页。
1703071467
1703071468
[10]许知为:《李鸿章家族在芜湖的经商活动》,载《工商史迹》,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第35页。
1703071469
1703071470
[11]见赵焰:《野狐禅》,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第203页。
1703071471
1703071472
[12]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207页。
1703071473
1703071474
[13]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259页。
1703071475
1703071476
[14]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52页。
1703071477
1703071478
[15]见谢世诚:《李鸿章与晚清吏治》,《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59页。
1703071479
1703071480
[16]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92页。
1703071481
1703071482
[17]梁启超:《李鸿章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第109页。
1703071483
1703071484
[18]赵烈文:《能静居日记》(第一册),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日丙午,廖承良标点整理,岳麓书社,2013,第344页。
1703071485
1703071486
[19]赵烈文:《能静居日记》(第二册),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甲寅,廖承良标点整理,岳麓书社,2013,第657页。
1703071487
1703071488
[20]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57页。
1703071489
1703071490
[21]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84页。
1703071491
1703071492
[22]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202页。
1703071493
1703071494
[23]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信函八》(3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247页。
[
上一页 ]
[ :1.7030714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