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74325e+09
1703074325
1703074326 1.秦汉官僚的特权较小。秦朝的丞相之子也要服徭役,汉朝六百石以上官员(约相当后代七品以上),本人及家庭可以免役,但不能免税。
1703074327
1703074328 2.魏晋南北朝的官僚贵族,不但本人,其家族成员,以至其依法占有的依附人户,都在不课不役之列。其免役免税范围相当之大。
1703074329
1703074330 3.唐宋九品官本人及亲属,享有较大的减免赋役特权。
1703074331
1703074332 4.明初曾剥夺官僚免粮权,把免役权限于本人及家庭;至清朝,官僚的免粮免丁特权再遭削减。
1703074333
1703074334 那么通观帝制时代,官僚经济特权变化趋势,与他们的任官特权、教育特权、法律特权的各期变化,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综合观察历代官僚的法定特权和习惯性特权,先秦很大,秦汉很小,魏晋南北朝很大,唐宋有所衰减,明清继续萎缩。官僚特权的历史变化,留下了一个“之”字形的轨迹和五阶段的波形。
1703074335
1703074336 (1)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6页。
1703074337
1703074338 (2) 如高容在哀平间为光禄大夫。其子高诩“以父任为郎中”,见《后汉书》卷七九《儒林高诩传》。六百石尚书可以任子,属特殊优待。
1703074339
1703074340 (3) 拙作:《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以下。
1703074341
1703074342 (4) 《晋书》卷九二《王沈传》;《魏书》卷六十《韩显宗传》。
1703074343
1703074344 (5) 张祥光:《论两晋南朝门阀制度》,《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
1703074345
1703074346 (6) 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2页以下。
1703074347
1703074348 (7)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182页。
1703074349
1703074350 (8) 《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
1703074351
1703074352 (9) 乌廷玉:《唐代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的历史地位》,《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1期。
1703074353
1703074354 (10) 宁欣:《唐代门荫与选官》,收入《唐史识见录》,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68页。
1703074355
1703074356 (1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三月壬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00页。
1703074357
1703074358 (12) 《宋史》卷一五九《选举志五·铨法下》。何忠礼先生考证此制是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制度。见其《宋史选举志补正》,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2页。
1703074359
1703074360 (13) 游彪:《宋代荫补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相关各章。
1703074361
1703074362 (14) 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1703074363
1703074364 (15) 范仲淹:《答手诏陈十事》,《宋文鉴》卷四三,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56页。
1703074365
1703074366 (16)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五《宋恩荫之滥》。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36页。
1703074367
1703074368 (17) 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6卷(宋代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5页以下。
1703074369
1703074370 (18) 白文固:《北宋文武官员恩荫制度探究》,《史学月刊》2002年第3期。
1703074371
1703074372 (19) 《元史》卷八三《选举志三》及《元典章》卷八《吏部二·职官荫子例》。制表参考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39页。
1703074373
1703074374 (20) 《元史》卷八三《选举志三》。
[ 上一页 ]  [ :1.7030743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