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75882e+09
1703075882
1703075883 (89) 杨振红:《秦汉“名田宅制”说——从张家山汉简看战国秦汉的土地制度》,《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于振波:《张家山汉简中的名田制及其在汉代的实施情况》,载《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贾丽英:《汉代“名田宅制”与“田宅逾制”论说》,《史学月刊》2007年第1期。对“名田宅”何时变得有名无实,三文看法不同。
1703075884
1703075885 (90) 王国维:《唐写本敦煌县户籍跋》,《观堂集林》卷二一;张泽咸:《唐代阶级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141页。
1703075886
1703075887 (91) 分见《全唐文》卷四六九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资治通鉴》卷二一九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四月。
1703075888
1703075889 (92) 帕金森:《官场病》,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0页。
1703075890
1703075891 (93) 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1703075892
1703075893 (94) 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00页。
1703075894
1703075895 (95) 何汝泉:《唐代使职的产生》,《西南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
1703075896
1703075897 (96) 宁志新:《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90、92、122页。
1703075898
1703075899 (97) 张国刚:《唐代阶官与职事官的阶官化论述》,《中华文史论丛》1989年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1703075900
1703075901 (98) 冯培红:《论唐五代藩镇幕职的带职现象——以检校、兼、试官为中心》,收入《唐代宗教文化与制度》,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07年版,第209页。
1703075902
1703075903 (99) 王鏊:《震泽长语》卷上《官制》,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页。
1703075904
1703075905 (100) 唐长孺:《唐代的内诸司使及其演变》,《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44页以下;赵雨乐:《唐宋变革期内诸司使之等级问题初探》,《宋史论文集:罗球老师荣休纪念专辑》,香港中国史研究会1994年版;《唐宋变革期之军政制度:官僚机构与等级之编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版。赵冬梅:《北宋的武选官及其选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98年博士论文。
1703075906
1703075907 (101) 孙国栋:《晚唐中央政府组织的变迁》,收入其《唐宋史论丛》,台湾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88页以下。
1703075908
1703075909 (102) 陈仲安:《唐代的使职差遣制度》,《武汉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何汝泉:《唐代使职的产生》;宁志新:《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编》,第111页。
1703075910
1703075911 (103) 赵雨乐:《唐宋变革期内诸司使之等级问题初探》,《宋史论文集:罗球老师荣休纪念专辑》,香港中国史研究会1994年版,第70页以下;《唐宋变革期之军政制度:官僚机构与等级之编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版,序论。日人的相关研究,参看佐伯富:《宋代の皇城司につぃて》,《东方学报》9,1938年;《宋代走马承受の研究》,《东方学报》14,1944年;砺波护《三司使の成立について——唐宋の变革と使职》,《史林》第44卷第4期,1961年。
1703075912
1703075913 (104) 刘琴丽:《唐代武官选任制度初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1703075914
1703075915 (105)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1703075916
1703075917 (106) 柳立言:《何谓“唐宋变革”?》,《中华文史论丛》第8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703075918
1703075919 (107) 岳珂:《愧郯录》卷七《散阶勋官寄禄功臣检校试衔》,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7页。
1703075920
1703075921
1703075922
1703075923
1703075924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1703071989]
1703075925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第九章 进阶、买卖、转让、结衔、迁转
1703075926
1703075927 在中国古代,作为官员管理的常规手段——进阶,发展得非常成熟。除了劳考进阶,古代还有“泛阶”的做法。这种“大呼隆”集体晋级,在两晋南北朝唐宋很盛行,被用来体现皇帝恩惠、满足官员的位阶欲望。
1703075928
1703075929 除了正常进阶之外,还存在着提供财物换取位阶的做法。这个制度很早就出现了,明清蔚为大观。但在帝制前期、中期与后期,多少还有些不同。前期以卖爵为主。中期的用财物换取位阶的做法,往往与初仕者的番上劳务结合在一起,算是番上劳务的代役钱。后期则明显成为一种“买卖”,直接拿钱购买学历、实官与品衔。
1703075930
1703075931 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所获位阶,有时候可以转让他人,主要是转让给亲属。有时候朝廷设置了占有位阶的上限,超过了上限的部分被要求转让给亲属。当然这种限制依然表明,皇帝承认了官爵是一种个人既得权益,官僚有一定的所有权。
[ 上一页 ]  [ :1.7030758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