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89135e+09
1703089135 因须社最后一集在杨寿枏的云在山房举行,所以这段记述对于理解须社的结局非常重要。不过,《小启》类似于请帖,所述与会人物和情节容与社集实情有别。事实上,亲历者胡嗣瑗的日记,为了解须社散局的缘由和境况提供了新的线索。胡嗣瑗《直庐日记》1931年五月十二日云:“晚间词社一百集,在杨寿枏宅,外请陈宝琛、陈止存诸人。郭则沄以与宝琛避面不至,且怂恿社中多人不至,亦大可笑。作诗钟一唱乃散。”[155]看来须社百集,社长郭则沄竟未与会,且怂恿多位社友不到,结果百集大会仅作诗钟一唱,便草草收场。郭氏之所以如此行事,乃因其此时与陈宝琛有矛盾,遂避免见面。产生矛盾的缘由似为陈宝琛儿媳妇与郭氏因经济纠纷在天津涉讼。[156]因此,仅据杨寿枏的《小启》来讲须社最后一次社集,就与当日实情有些不符。
1703089136
1703089137 其实,随着社友的凋零与他适,在1931年初,须社已显衰象。正月到二月,五次社集,胡嗣瑗仅到两次。三月初三日,“同社春稧(原文)集饮”,到者仅九人,“视往年萧索多矣”,胡氏不禁“为之感叹”。这种情况已预示着须社面临散局的命运。二月十九日为98集,所以三月初三日当是99集。[157]此后两月无会,须社事实上已陷于停顿。因此,五月十二日百集大会,更像是一个告别会。
1703089138
1703089139 不过,虽然冰社、须社的填词活动仅历时三载,并不算长,且散局之时还颇有人事纠纷。但该社当日与沪上著名词社沤社“南北相望”,[158]影响甚大。陈声聪就说:“此为北方词社重张坛坫之最盛时期,与沪上朱古微之沤社相犄角。”[159]须社词作后来由郭则沄编辑,经词坛盟主朱祖谋、夏孙桐选定,刻印出版,都五卷,取名《烟沽渔唱》。[160]
1703089140
1703089141 与郭则沄早早脱离宦海不同,关赓麟在北洋政府时期一直任职交通部。1928年政府南迁后,关氏继续在国民政府交通部做官。在南京时期,关赓麟又立清溪诗社,继续主持风雅。癸卯科进士、交通部同僚顾承曾对此颇有记述:
1703089142
1703089143 同学关君颖人降情文苑,纂述逾尺,尤劬于诗。游衍北都垂三十年,为寒山、稊园两社主盟,与诸前辈名士相赓和。英谈隽句,思风遒举,牵拂之雅,盛极一时。洎乎政府南奠,以扶轮大雅往应嘉招,仍综轨政,括囊流略,因时厘整。然诗事迄未肯遂废,又立青溪诗社,耆宿时彦常相过从。[161]
1703089144
1703089145
1703089146
1703089147
1703089148
1703089149
1703089150
1703089151 清溪诗社成立于1930年,“规制一承稊园。东南才俊云集,多至七十余人……茶陵(谭延闿)幕府多湘籍诗人,与者尤盛”。[162]当然,内中不少成员是宣南三社的旧人,如关赓麟、靳志、顾承曾、关霁、宗威、冒鹤亭、侯毅等,均为社中巨擘。[163]至1936年,关赓麟将1930年至1933年的社作编成《清溪诗社诗钞第一辑》出版。游洪范在序言中说:“庚、癸四载,人各有诗,颖人先生点定付钞,都为一集。”[164]但好景不长,抗战军兴,靳志、关霁、宗威、侯毅等人西行入重庆陪都,关赓麟则北返故都,重整稊园。
1703089152
1703089153 与此同时,郭则沄也在卢沟桥事变后由天津迁回北京,遂又结蛰园律社与瓶花簃词社,关赓麟、陈宗蕃、夏仁虎等为社中中坚。关赓麟的稊园诗社“与蛰园人才互相交错,有列一社者,有二社兼入者”,此时“京师骚坛,不过寥寥此数耳”。1947年1月8日郭则沄溘然长逝,[165]蛰园、瓶花两社“遂同萎谢”。此后关赓麟在稊园诗社之外,“又唱立咫社,专作词。旋将诗词合为一,仍称稊园吟集”。迨1962年春,关赓麟“遽归道山,于是坛坫萧条,词客星散”。[166]
1703089154
1703089155 可以说,数十年坛坫盟主郭则沄、关赓麟之亡,真不啻旧体诗词社之亡。
1703089156
1703089157 [1] 关于日本教习,可参考汪向荣的《日本教习》一书。
1703089158
1703089159 [2] 胡骏:《补斋日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71)、(72),第199、217、515~516页。
1703089160
1703089161 [3] 郭家声:《龙钟三十九用苏韵》,《忍冬书屋诗集》卷5,第2页b。
1703089162
1703089163 [4] 胡骏《补斋日记》多记在京师法政学堂授课与主持蜀学堂之事。李向东等标点《徐兆玮日记》第1册,第591页;史晓风整理《恽毓鼎澄斋日记》第1册,第414页。
1703089164
1703089165 [5] 胡骏:《补斋日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71),第363页。
1703089166
1703089167 [6] 《直隶总督陈夔龙奏为翰林院修撰刘春霖改充直隶学堂监督年满请奖叙事》(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录副奏片,档号03-7573-092;《教育次长暂行代理部务袁希涛呈大总统直隶职绅总统府秘书刘春霖在籍办学成绩卓著请给予一等奖章文》,《政府公报》第510号,1917年6月12日。
1703089168
1703089169 [7] 讲义全文收在黄纯垓《小醉山草堂文集》卷13,讲义叙言在卷13,第1页a~7页b。
1703089170
1703089171 [8] 《直隶总督陈夔龙奏主事杨肇培等办学期满请奖片》,《政治官报》第1204号,宣统三年二月初十日,折奏类,第12~13页。
1703089172
1703089173 [9] 《直隶总督杨士骧奏为侍讲衔翰林院检讨邢端留津襄办扩充实业事》(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片,档号04-01-12-0669-069;杨绍周:《解放前的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24),第130页。
1703089174
1703089175 [10] 《学部奏庶吉士雷恒办学期满循章请奖折》,《学部官报》第61期,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一日,第328页;《本署司详复奉饬核议两江师范学堂教务长翰林院检讨雷恒请援案奏奖文》,《江宁学务杂志》第10期,宣统二年十二月,公牍,第22~23页。
1703089176
1703089177 [11] 《高等学堂教务长办学期满请奖》,《申报》宣统元年二月二十九日,第2张第3版。
1703089178
1703089179 [12] 《两江总督张人骏奏为江苏试用道吴璆人品端正操履谨严请吏部带领引见事》(宣统二年七月初一日)朱批奏片,档号04-01-12-0687-045;《两江总督张人骏奏为委任吴璆署理江宁提学使事》(宣统三年七月二十日),朱批奏片,档号04-01-30-0073-018;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703089180
1703089181 [13]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第106页。
1703089182
1703089183 [14] 《暂护江苏巡抚陆钟琦奏为留籍办学人员法部主事章钰三年期满请照章核奖事》(宣统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档号04-01-38-0200-050。
1703089184
[ 上一页 ]  [ :1.7030891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