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18172
1703118173
图九 楼兰古城出土遗物[35]
1703118174
1703118175
坐佛题材的造像在楼兰十分流行,在楼兰LA西北部的LB遗址也有发现[36]。丽艾推测这件木雕原来可能是“过去七佛”或“十方佛”[37]。不过,这件木雕与哈达、秣菟罗八面体佛塔上装饰的佛像更为相似,我们推测可能属于“过去七佛”或“七佛一菩萨”题材。
1703118176
1703118177
又如,斯文·赫定在佛塔LA.X附近曾发现一件青铜香炉,子母口,器表装饰莲瓣纹(图九:2)[38]。犍陀罗艺术中,莲花图案由塞人工匠从印度艺术引入,后来被模式化,形成三角尖的莲瓣模样,常常用于装饰实用器物。塔克西拉达摩罗吉卡佛塔中出土的遗物匣,很多都装饰着模式化的莲瓣纹,年代为1~2世纪(图十:1)。从纹饰看,楼兰香炉的年代不早于公元2世纪。
1703118178
1703118179
1703118180
1703118181
1703118182
图十 犍陀罗艺术品[39]
1703118183
1703118184
1980年,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调查时,还发现一些带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遗物。一件是形制特异的陶灯(图九:3),法国考古队在犍陀罗发现过一件公元3世纪的陶塑,表现一个女子手持陶灯,几乎与楼兰古城所出陶灯一模一样(图十:2)。另一件是红铜釜,直口,折肩,附有对称的纽耳,鼓腹,圜底,壁薄如纸(图九:4),与巴基斯坦斯瓦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红铜釜非常相似(图十:3)。第三件是彩色四瓣花木雕,花瓣为尖圆形,衬有分叉的花萼(图九:5)。四瓣花装饰出现较早,公元前11世纪的帕提亚王宫中的铺地砖已采用四瓣花装饰。犍陀罗艺术大量使用四瓣花装饰,但是这种带有分叉花萼的四瓣花出现较晚,我们可以在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藏公元2~3世纪的犍陀罗雕塑作品中见到(图十:4)。
1703118185
1703118186
楼兰佛塔与这些犍陀罗艺术风格的文物存在共存关系,年代大致相仿。据以上讨论,楼兰八面体佛塔的年代与哈达八面体佛塔相近,可能在公元4世纪左右。
1703118187
1703118188
楼兰是中国早期佛教的一个重要传播中心。从东汉后期开始,楼兰在敦煌太守治下[40]。显然,八面体佛塔起源于犍陀罗,然后通过楼兰传入河西走廊,并为凉州僧人普遍接受。
1703118189
1703118190
事实上,楼兰佛教不仅在佛塔方面,在佛像方面也对河西佛教艺术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楼兰木雕就和北凉石塔的坐佛像十分相似,都有圆形头光和背光,两者无疑存在承继关系(图十一:1~2)。另外,楼兰古城出土坐佛木雕虽然不能确认是否属于“七佛一菩萨”题材,但是LB.II遗址曾出土一件交脚弥勒木雕残件,与北凉石塔的弥勒坐姿如出一辙,可见北凉石塔弥勒坐像是在楼兰佛教艺术影响下产生的(图十一:3~4)。这两件弥勒坐像的双腿几乎呈水平状,这是早期弥勒坐像的特点,与后来双脚悬于座下的交脚坐姿弥勒截然不同。
1703118191
1703118192
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复原一条八面体佛塔从犍陀罗向中国传播的路线。八面体佛塔起源于犍陀罗,首先向北传播至阿富汗的哈达,然后向东传至楼兰,由此向东依次传至敦煌、酒泉、武威等地;并从楼兰向北,传至高昌地区,这可能与楼兰人的迁徙或北凉沮渠氏入主高昌有关。焉耆也发现了八面体佛塔,可能就是在高昌佛教影响下产生的[41]。传入北凉的八面体佛塔继续向东发展,北魏年间甘肃庆阳石窟寺开始出现八面体中心柱窟。隋唐五代时期,八面体佛塔在中国内地普遍流行起来,例如陕西户县草堂寺唐代兴建的鸠摩罗什塔,就采用八面体;河南登封唐代会善寺净藏禅师塔,也采用八面体形式[42]。
1703118193
1703118194
1703118195
1703118196
1703118197
图十一 楼兰与北凉佛像[43]
1703118198
1703118199
(原载《西域研究》2006年第4期)
1703118200
1703118201
[1] 湛如:《印度早期佛塔信仰的形成与流变》,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0,第154~185页。
1703118202
1703118203
[2] 〔日〕高田修:《佛像の起源》,岩波书店,1967。
1703118204
1703118205
[3] 李玉珉:《中国早期佛塔溯源》,《故宫学术季刊》1989年第6卷第3期。
1703118206
1703118207
[4] 萧默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史》,文物出版社,1999,第264~273页。
1703118208
1703118209
[5] 贾应逸、祁小山:《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1703118210
1703118211
[6] 林立:《米兰佛寺考》,《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3期。
1703118212
1703118213
[7] M. M. Rhie,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 vol.1 (Later Han,Three Kingdoms and Western Chin in China and Bactria to Shan-shan in Central Asia),Leiden/Boston/Koln/Brill,1999,pp. 400-402.
1703118214
1703118215
[8] 〔日〕伊藤敏雄:《シルクロード幻視行——楼兰故城》,《シルクロード纪行》(周刊朝日百科)第4期,朝日新闻社,2005,第15页。
1703118216
1703118217
[9] 贾应逸、祁小山:《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第215页。1995年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到楼兰考察,证实了这个事实。
1703118218
1703118219
[10] 《法华经·见宝塔品》把堂塔称作“塔庙”。文中说:“我之塔庙为听《法华经》,故涌出其前。”
1703118220
1703118221
[11] James Fergusson,History of Indian and Eastern Architecture,2 vols.,London,1876 (revised and edited by James Burgess,2 vols.,London,1910).
[
上一页 ]
[ :1.7031181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