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18422
[19] 例如,据考古资料,山东临淄齐国都城遗址,位于淄河的西岸。全城由大小两大部分组成,小城是宫城,位置在大城(郭城)西南,部分嵌入大城西南角的高地上。大城是官吏和百姓的居住区和活动区。值得重视的是,在小城内已探出3条街道,大城内探出7条,皆与城门相接,并将大城划分出十多个棋盘式方块。这些棋盘式方块的划分,也就是后来都城里坊的雏形。见前引《山东临淄齐故城试掘简报》、《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此外如秦都雍城,也是“一般居民区大体集中于南部,各类手工业作坊则分散于城内外各处”。参见徐卫民《秦都雍城考论》,《唐都学刊》2000年第1期。
1703118423
1703118424
[20] 参见张继海《汉代的城市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55~56页。
1703118425
1703118426
[21] 参见杨宽《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再探讨》,《考古》1989年第4期。刘庆柱:《汉长安城布局结构辨析——与杨宽先生商榷》,《考古》1987年第10期;《再论汉长安城布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答杨宽先生》,《考古》1992年第7期;《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四十年》,《考古》1996年第10期。
1703118427
1703118428
[22] 齐东方:《魏晋隋唐城市里坊制度——考古学的印证》,第54页。
1703118429
1703118430
[23] 参见张继海《汉代的城市社会》,第344页。
1703118431
1703118432
[24] 如徐卫民《秦都雍城考论》第80页又提到:在雍城内还发现了“市”的遗址,市位于城的北部,在北城墙南面偏东300米处,经详细勘探,知其是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全封闭空间,四周围以夯墙,围墙内为露天市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左右,和四川汉画像砖上的市亭图基本一样。
1703118433
1703118434
[25] 参见徐富昌《睡虎地秦简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3,第537~538页。
1703118435
1703118436
[26] 参见盖山林《和林格尔汉墓壁画》附图七“宁城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及蒋英炬、杨爱国等编《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1)所收有关图像。
1703118437
1703118438
[27] 《魏书》卷三三《公孙表附公孙邃传》,中华书局,1974,第786页。
1703118439
1703118440
[28] 《魏书》卷十八《广阳王嘉传》,第429页。
1703118441
1703118442
[29] 参见申言《中国古代城市研究概说》关于“郭区分期说”的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期。当然也有不少市仍位于城外,并未挤入城中。如据日本僧人圆仁所记,唐代的莱州“城东西一里,南北二里有余……州城外西南置市”。〔日〕圆仁撰、顾承甫等点校《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92~93页。
1703118443
1703118444
[30] 河滨渔者编类图说《长安志图》卷上:“市制,四面皆市人居之,中为二署,盖治市之官府也。”按此书附(宋)宋敏求《长安志》,收入《宋元方志丛刊》第一册,中华书局,1990,第207页。关于唐代长安城东西两市周边工商业人口居住的情形,可参见呼琳贵《由礼泉坊三彩作坊遗址看唐长安坊里制度的衰败》:“实际上,东、西二市仅仅是一个中心点,其周围的坊里也已渗入其中,共同形成了一个商业区。如西市之北的礼泉坊中就有三彩、粉彩等作坊在生产大量的丧葬用品。”《人文杂志》2000年第1期。
1703118445
1703118446
[31] 姜伯勤:《从判文看唐代市籍制的终结》,《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
1703118447
1703118448
[32] 参见齐东方《魏晋隋唐城市里坊制度——考古学的印证》,第66、72页。
1703118449
1703118450
[33] 如唐代的登州城,据日本僧人圆仁记述:“城东一里,南北一里。……城外侧近有人家。……城正东是市。” 圆仁撰、顾承甫等点校《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第89页。
1703118451
1703118452
[34] 如据宿白的研究,唐代北都太原城的居民区在城南,大约是东西6坊,南北9坊之制。成都府城遗址,面积相当于16个坊,府衙位置在西北隅的高地上,城东半部8个坊的痕迹尚可分辨。山西大同旧城是唐重建的云州,它以一个大十字街分城内为4个坊。参见宿白《隋唐城址类型初探(提纲)》,《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第279~285页。又刘建国征引考古资料,认为镇江城六朝时期青云门夯土墙的发现,其意义在于:“一是填补了六朝坊、市围墙的考古空白,提供了这一时期的一个具体的实例;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南朝以前京口城市并布局的线索,即坊、市从内城延至郭城的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方正结构,街道走向亦与之对应。”刘建国:《古城三部曲——镇江城市考古》,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第109页。程存洁根据石刻资料的记载,也指出唐代北方边境城市幽州不仅置坊,而且设市(《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编》,中华书局,2002)。
1703118453
1703118454
[35] 卢海鸣:《六朝建康里坊制度辨析》,《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1703118455
1703118456
[36] 参见前引杜勇、耿曙生等文。
1703118457
1703118458
[37] 刘淑芬曾征引宋敏求《长安志》卷一〇的一则记载“大和二年,休祥坊百姓三百接宰相诉:当坊右龙武城地,赐百姓,经四十余年不纳税,今被擗仗,使田全操并却,征索时久”,说明时人视“坊”为“城”的情形。刘淑芬:《六朝的城市与社会》,第434页。按宋敏求《长安志》这一则文字,见《宋元方志丛刊》第一册,第127页。
1703118459
1703118460
[38] 参见梁江、孙晖《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城市规划》2003年第1期。
1703118461
1703118462
[39] (宋)王溥:《唐会要》卷八六《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1874页。
1703118463
1703118464
[40] (唐)刘禹锡:《刘禹锡全集》卷二五《观市》,中华书局,1990,第247页。
1703118465
1703118466
[41] 张泽咸:《唐代工商业》,第236页。
1703118467
1703118468
[42] 白寿彝总主编、史念海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隋唐时期”(上册),第728页。
1703118469
1703118470
[43]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考古》1963年第11期。
1703118471
[
上一页 ]
[ :1.7031184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