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20025
1703120026
[63]利维(小):《现代中国的家庭革命》,第355页。
1703120027
1703120028
[64]庆丕:《在中国海关》,第201页。
1703120029
1703120030
[65]奥尔加·兰:《中国的家庭与社会》,第22—23页。
1703120031
1703120032
[66]吴敬梓:《儒林外史》,杨宪益、戴乃迭译,第2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2页。)
1703120033
1703120034
[67]奥尔加·兰:《中国的家庭与社会》,第325页。
1703120035
1703120036
[68]弗里德:《中国社会结构》,第91页。
1703120037
1703120038
[69]杨联昇:《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报”》,载费正清编:《中国的思想和制度》,第304页。
1703120039
1703120040
[70]弗洛伊德:《文明及其缺憾》,约翰·里维埃尔译,第60—61页。
1703120041
1703120042
[71]L.A.卡瑟:《社会冲突的功能》,第151—152页。
1703120043
1703120044
[72]马士:《中朝制度考》,第72页。
1703120045
1703120046
[73]张纯明:《中国人关于好政府的标准》,《南开社会经济季刊》,Ⅷ,第2期,第244页。
1703120047
1703120048
[74]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10页。
1703120049
1703120050
[7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弗洛伦斯和麦克休译,第3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上,第58—59页)
1703120051
1703120052
[76]马士:《中国公行考》,第37—38页;斯普林克尔:《清朝法律制度》,第95页。
1703120053
1703120054
[77]斯普林克尔:《清朝法律制度》,第100页。
1703120055
1703120056
[78]1963年11月21日就该词与加利福尼亚大学陈世骧教授进行了讨论。
1703120057
1703120058
[79]弗里德:《中国社会结构》,第224、103—104页。
1703120059
1703120060
[80]吴敬梓:《儒林外史》,杨宪益、戴乃迭译,第65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85页)
1703120061
1703120062
[81]D.S.尼维森:《和珅及其政敌:18世纪的思想和政治行为》,载D.S.尼维森和A.F.赖特编:《行动中的儒学》,第227页。
1703120063
1703120064
[82]H.皮瑞恩:《欧洲史》,B.梅尔译,Ⅰ,第134页。
1703120065
1703120066
[83]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华出使急件,1843年6月27日至1906年8月14日》,第20卷,1862年10月22日恭亲王致蒲安臣函。
1703120067
1703120068
1703120069
1703120070
1703120072
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 第二章 传统的幕府
1703120073
1703120074
“幕府”一词用于指活跃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地方官员私人聘用参谋人员的制度,而以清代(1644—1912)最为盛行。第一个字——“幕”,按照中国最早的词源字典《说文》(编纂于公元100年)的解释,是“帷在上曰幕”;第二个字“府”是“文书所藏之处”,[1]这个字更早的基本的含义仅仅是“仓库”,但它最后却有了“政府”的涵义,用来指政府办公的地方或地方政府,然而它从来不用于指帝国中央政府。[2]这两个字合起来即是“幕府”,其含义的进一步引申则是“军事政府”,这里的“幕”则指军队驻扎用的篷帐,这个词最早就是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军事环境的。
[
上一页 ]
[ :1.7031200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