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21068
1703121069
[41]道格思爵士:《北京政治家》,《19世纪》,ⅩL,第896页。
1703121070
1703121071
[42]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第89页。
1703121072
1703121073
[43]裴丽珠:《赫德爵士传奇》,第143页;立德夫人:《李鸿章的生平和时代》,第332页。
1703121074
1703121075
[44]《李集·遗集》,卷3,页3b,17b,卷4,页3a,9a;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286页;立德夫人前引书,第194页;鲍尔吉前引书,第80页。
1703121076
1703121077
[45]《李集·函稿》,卷13,页8b。
1703121078
1703121079
[46]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第71页。
1703121080
1703121081
[47]《李集·遗集》,卷6,页1b。房兆楹先生为我指出了这首诗,志此鸣谢。
1703121082
1703121083
[48]加利福尼亚大学陈世骧教授为我解释诗意并校正译文,谨志此鸣谢。
1703121084
1703121085
[49]《李集·遗集》,卷6,页1b—2a。
1703121086
1703121087
[50]同上,卷6,页2a。
1703121088
1703121089
[51]《李集·遗集》,卷6,页2b。
1703121090
1703121091
[52]李少陵:《曾国藩》,第82页。
1703121092
1703121093
[53]宓吉:《阿礼国传》,Ⅱ,第328页。
1703121094
1703121095
[54]《李集·遗集》,卷1,页8a。
1703121096
1703121097
[55]德巴里:《亲儒思想的再评价》,载芮沃寿:《中国思想研究》,第86页。
1703121098
1703121099
[56]芮玛丽:《同治中兴》,第75页。引自《北华捷报》,1865年和1868年。
1703121100
1703121101
[57]马蒂格侬:《中国的伟大人物李鸿章》,载《新闻评论》(1925年9月1日),第18、20页;阿灵敦:《青龙过眼》,第23页;濮兰德:《李鸿章》,第3页;立德夫人:《李鸿章的生平和时代》,第1、6页;道格思爵士:《李鸿章》,第24页;诺曼:《远东民族和政治》,第251页;李提摩太:《留华四十五年记》,第298页;玛高温:《李鸿章阁下》,载《远东》,第2套,第1集,第3期,第74页;科士达:《伟大的中国总督和外交家》,载《国际月刊》,Ⅱ,第587页;丁韪良:《花甲记忆》,第349页;杨约翰:《伴随格兰特将军周游世界》,Ⅱ,第373页;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284页。
1703121102
1703121103
[58]马士:《太平天国纪事》,第415页。
1703121104
1703121105
[59]濮兰德:《李鸿章》,序言第5页。
1703121106
1703121107
[60]立德夫人:《李鸿章的生平和时代》,第44页;1962年4月4日在加州旧金山访李国超;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Ⅱ,第84页;吴汝纶:《李文忠公神道碑》,载《李集·卷首》,页62b;《李集·函稿》,卷1,页33a;吴卫平:《淮军的崛起》,载《中国论文集》,第14卷,页33;威尔逊:《常胜军》,第296页;江世荣:《捻军史料丛刊》,Ⅱ,第42页。
1703121108
1703121109
[61]立德夫人前引书,第195、331页;宓吉:《李鸿章》,载《布莱克伍德出版公司爱丁堡杂志》,CLⅩⅩ,第1034期,第849、840页;丁韪良:《花甲记忆》,第355页;季南:《英国对华外交》,第245页;宓吉:《阿礼国传》,Ⅱ,第190页;庆丕:《在中国海关》,第156页;吴汝纶:《李文忠公墓志铭》,《李集·卷首》,页66a。
1703121110
1703121111
[62]袁道丰:《李鸿章和中日战争》,载《天下月刊》,Ⅲ,第1期,第10页;裴丽珠前引书,第143页;立德夫人前引书,第332页。
1703121112
1703121113
[63]《李集·函稿》,卷13,页10a。
1703121114
1703121115
[64]同上,卷1,页15b;江世荣前引书,Ⅱ,第149页;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Ⅱ,第376页。
1703121116
1703121117
[65]《李集·函稿》,卷9,页17b;卷5,页12a。
[
上一页 ]
[ :1.7031210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