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21394
1703121395
[47]日意格:《福州船政局及其成果》,朗格译,第30页;《李鸿章访问英国记》,载《伦敦新闻画刊》增刊,CⅨ,第193页。
1703121396
1703121397
[48]《李集·函稿》,卷20,页19b。
1703121398
1703121399
[49]《李鸿章访问英国记》,第193页;诺曼前引书,第251—253;濮兰德:《李鸿章》,第267页。
1703121400
1703121401
[50]科士达前引文,第588页;1962年4月4日访李国超。
1703121402
1703121403
[51]庆丕:《在中国海关》,第90页。
1703121404
1703121405
[52]拉法尔格前引书,第148—149页。
1703121406
1703121407
[53]一说伍廷芳生于新加坡,见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译者
1703121408
1703121409
[54]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天津领事急件》,1896年12月19日里德致柔克义;庄延龄:《中国佬约翰及其他》,第2版,第213—214页。
1703121410
1703121411
[55]《李集·函稿》,卷17,页7b,29a—b。
1703121412
1703121413
[56]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天津领事急件》,1896年12月19日里德致柔克义;卡尔森前引书,第23页。
1703121414
1703121415
[57]房联喆:《周馥》(手稿),经作者同意引用;《大清缙绅全书》,1884—1895,卷2,页7a,14b。
1703121416
1703121417
[58]1963年6月13日访李国超。
1703121418
1703121419
[59]恒慕义前引书,Ⅱ,第870页。
1703121420
1703121421
[60]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03页;拉法尔格前引书,第19页;弗维恺前引书,第110页。
1703121422
1703121423
[61]费维恺前引书,第110页。
1703121424
1703121425
[62]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03页;陈其田前引书,第44—45页。
1703121426
1703121427
[63]恒慕义前引书,Ⅱ,第721页。
1703121428
1703121429
[64]芮玛丽前引书,第130页。
1703121430
1703121431
[65]何爵士:《自传》,第211页。
1703121432
1703121433
[66]容闳前引书,第170页;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03—404页。
1703121434
1703121435
[67]拉法尔格前引书,第29—30页;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03—404页。
1703121436
1703121437
[68]拉法尔格前引书,第117—118页。
1703121438
1703121439
[69]卡尔森前引书,第30, 33页;《李集·函稿》,卷17,页18a。
1703121440
1703121441
[70]丁韪良:《花甲记忆》,第351页。
1703121442
1703121443
[71]李文安:在明末叛乱时期,江西湖口许氏移居安徽合肥。在合肥,许父与李心庄成为朋友。李心庄没有儿子,许父遂命子福山做了李心庄的养子,这就是合肥李氏的由来。李鸿章之父李文安之前,李家从未有人取得过显赫的声名。1838年,李文安中了进士。他是弟兄四个中的老小,由于奉旨建造了庐州学宫,也成了四兄弟中最为同县人所铭记不忘的一个。他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1853年12月10日,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奏陈,由于安徽贼势猖獗,皖籍京官应回籍兴办团练以抵抗太平军。由是,李文安奉旨回庐州供职于安徽巡抚福济手下。他是十二月(1853年12月30日——1854年1月28日)启程离京的,比其子李鸿章晚近一年。然而,袁甲三却奏请将文安留在了临淮协助他招募团练以御捻军。此后,文安仍往庐州抵抗太平军。1855年7月6日,他因病去世,终年55岁。他身后留下寡妻(也姓李,李家可与李家通婚,但不可与许氏通婚)、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关于这两个女儿,我们只知道长女嫁与记名提督张绍棠,次女嫁与江苏候补知府费日启。1962年6月7日访李国超;黄云:《续修庐州府志》,卷58,页1b;卷34,页12a,12b—13a;吴汝纶:《李文忠公神道碑》,载《李集·卷首》,页62a;恒慕义前引书,Ⅰ,第464页;《李集·遗集》,卷4,页4b。
[
上一页 ]
[ :1.70312139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