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27644
1703127645
[补记:这是我于1986年末提交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论蒙古游牧国家的政治制度:蒙元政治制度史研究之一》中的一部分。学位论文里若干比较成熟的见解,曾在后来撰写的相关主题的论文里有所利用和发挥。现在发表在这里的,除第五部分作了较多修改外,基本上是最初提交稿本的原貌。在进行本论文答辩时,我的两名指导教师韩儒林、翁独健教授都已先后去世,故由翁先生的同事和朋友刘荣煖教授作为我的导师代表,出席答辩会。谨以此文表达我对三位恩师的终身难忘的感谢和怀念。]
1703127646
1703127647
(1)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
1703127648
1703127649
(2) 《汉书》卷19上,《百官公卿表》上。
1703127650
1703127651
(3) 《后汉书》卷33,《郡国志》五。《汉书》卷94上,《匈奴传》上,严师古注:“千长者,千人之长。”
1703127652
1703127653
(4)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排印本,页768,胡三省注。
1703127654
1703127655
(5) 内田吟风:《匈奴史研究》,大阪,1953年,页52。
1703127656
1703127657
(6) 《三国志》“魏志”卷30,《乌丸传》注引《英雄记》所载袁绍《拜乌丸三王为单于版文》。
1703127658
1703127659
(7) 《北史》卷98,《蠕蠕传》。
1703127660
1703127661
(8) 《宋书》卷95,《索虏传》。
1703127662
1703127663
(9) 内田吟风以为他们是屠各部落中的其他贵显姓氏,证据似嫌不足。见内田上引书,页75。
1703127664
1703127665
(10) 《后汉书》卷119,《匈奴列传》。
1703127666
1703127667
(11) 《晋书》卷97,《北狄传》。
1703127668
1703127669
(12) 见内田上引书,页38。
1703127670
1703127671
(13) 《后汉书》卷120,《乌桓传》。
1703127672
1703127673
(14) 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纯等译,北京,1981年,页199、115。
1703127674
1703127675
(15) 克烈部人也先不花曾祖,早年“以百夫长事王可汗”。见姚燧:《答失蛮神道碑》,《牧庵集》卷13。也先不花传见《元史》卷134。
1703127676
1703127677
(16) 见《圣武亲征录》;《元朝秘史》第120节;拉施都丁:《史集》,余大钧等汉译本(据俄译本转译),第1卷第1分册,页286。并参见P.伯希和及L.韩伯诗:《圣武亲征录译注》卷1,莱顿,1951年,页129。
1703127678
1703127679
(17) 《史集》,余大钧等汉译本,第1卷第2分册,页41。
1703127680
1703127681
(18) 拉施都丁:《史集》,巴赫曼·卡里弥博士刊本(Bahman Karīmī,Jāmī‘al-Tawārīkh,Tahran,1338「1959年」),页243。汉译本此处译作“按万、千、百人点数”,兹据以复按波斯文原文,改译如是。蒙古时代的波斯文史料有区别地用hazār和hazarāh两个词来翻译蒙语minqan的“一千”和“千户”这两个意思。同样地,它也分别用sad、dah和sadah、dahah两套词汇来翻译蒙文的ja’un(百,百户)和harban(十、十户)。
1703127682
1703127683
(19) 《元朝秘史》第191节旁译。
1703127684
1703127685
(20) 《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分册,页185、345;《元朝秘史》第191节。
1703127686
1703127687
(21) 《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分册,页206。
1703127688
1703127689
(22) 《国朝文类》卷24。
1703127690
1703127691
(23) 王恽:《兀良氏先庙碑铭》,《秋涧集》卷50。
1703127692
1703127693
(24) 《元朝秘史》第202节。
[
上一页 ]
[ :1.7031276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