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27744
(49) 《成吉思汗的千户——〈元朝秘史〉与拉施特〈史集〉的比较》,《史学杂志》第62编第8号(1953年)。此用潘世宪汉译文。
1703127745
1703127746
(50) 《元朝秘史》第213节旁译和总译。关于漠北的“酒局”,见韩师儒林:《元代漠北酒局与大都酒海》,载《穹庐集》。
1703127747
1703127748
(51) 《元史》卷135,《忽林失传》。
1703127749
1703127750
(52)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16,《蒙古札记》。
1703127751
1703127752
(53) 见《元史》卷126,“校勘记”2。
1703127753
1703127754
(54) 《华夷译语》上,“数目门”。
1703127755
1703127756
(55) 刘敏中:《哈剌哈孙神道碑》,《中庵集》卷4。
1703127757
1703127758
(56) 《元朝秘史》第187节、219节。
1703127759
1703127760
(57) 《元朝秘史》第208节。
1703127761
1703127762
(58) 《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分册,页363;第1分册,页237。所谓“御前千户”、“大千户”,均指成吉思汗的直属千户。
1703127763
1703127764
(59) 《元朝秘史》第213节、218节、222节、223节等。
1703127765
1703127766
(60) 《元朝秘史》第212节。
1703127767
1703127768
(61) 《金史》卷93,《宗浩传》。参见王国维:《萌古考》,《观堂集林》卷15;伯希和等:《圣武亲征录译注》,页407。
1703127769
1703127770
(62) 参见白拉都格其:《弘吉剌部与特薛禅》,《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呼和浩特,1979年。
1703127771
1703127772
(63) 《史集》德黑兰刊本,页404。
1703127773
1703127774
(64) 弗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汉译本,北京,1980年,页165。
1703127775
1703127776
(65) 《元史》卷1,《太祖纪》。
1703127777
1703127778
(66) 《元史》卷118,《特薛禅传》。
1703127779
1703127780
(67) 《元史》卷119,《木华黎传》。
1703127781
1703127782
(68) 《元史》卷166,《石高山传》;卷131,《奥鲁赤传》。《奥鲁赤传》所称“五部军”,据《通制条格》残本卷3《户令》“良贱为婚”条,即为从五部抽编之探马赤军,说详下。
1703127783
1703127784
(69) 《元史》卷122《阔阔不花传》系之于“岁庚寅”。成吉思汗在位期间无庚寅年,此当为戊寅(1218年)之误。木华黎受命征金的年代,《元史》本纪及本传系于1217年,《史集》、《圣武亲征录》却系之于1218年。戊寅之说,或有所本。
1703127785
1703127786
(70) 《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分册,页350、272。
1703127787
1703127788
(71) 据《元朝秘史》第120节,“再蒙格秃乞颜的儿子翁古儿等敞失兀惕巴牙兀惕每自的行来也有来”(basa Münggetü Kiyan-u Kö’ün önggür-ten Changshi’ut Ba-ya’ut-iyar-an ayisungu aju’u)。大多数蒙古学家都将这句话理解为“还有蒙格秃乞颜的儿子汪古儿和其他人,带着他们的敞失兀惕和巴牙兀惕人也来了”(参见伯希和:《元朝秘史蒙文复原及1至6卷法译本》页154)。据达力扎布教示,依此处的行文风格,上述理解是最贴切的。日本学者村上正二提出,此句主语应断为mönggetü Kiyan-u Kö’ün,önggür-ten changshi’ud Baya’ud,译言“蒙格秃乞颜的儿子和汪古儿等敞失兀惕和巴牙兀惕(部众)”,见《蒙古秘史译注》卷2,页221、页225—226。村上的解释,似与史实更其接近。
1703127789
1703127790
(72) 《元朝秘史》第213节。
1703127791
1703127792
(73) 《元朝秘史》第212节。
1703127793
[
上一页 ]
[ :1.7031277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