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127975e+09
1703127975
1703127976 (165) 《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1分册,页71。
1703127977
1703127978 (166) 同上书,页179。
1703127979
1703127980 (167) 同上书,页180。
1703127981
1703127982 (168) 《秋涧集》卷50。
1703127983
1703127984 (169) 《圣武亲征录校注》,页56。
1703127985
1703127986 (170) 《元朝秘史》,第137节。
1703127987
1703127988 (171) 《元朝秘史》,第137节总译。
1703127989
1703127990 (172) 张养浩:《佟锁住传》,《归田类稿》卷11。
1703127991
1703127992 (173) 《元朝秘史》,第180节总译。
1703127993
1703127994 (174) 《圣武亲征录译注》,页49。
1703127995
1703127996 (175) 《元朝秘史》第200节。“不敦”的读法,见村上正二:《蒙古秘史日文译注》卷2,页337—338。
1703127997
1703127998 (176) 《元朝秘史》第100节旁译。
1703127999
1703128000 (177) 伯希和:《元朝秘史蒙文复元及一至六卷法译》,巴黎,1949年,页143。
1703128001
1703128002 (178) 村上正二:《蒙古秘史日文译注》卷1,页168注3。
1703128003
1703128004 (179) 《元朝秘史》第169节。
1703128005
1703128006 (180) 《元朝秘史》第146节、85节。此处用札奇斯钦译文,见《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页92。
1703128007
1703128008 (181) 《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分册,页117,俄译本,莫斯科,1952年,页90。
1703128009
1703128010 (182) 彼特鲁舍夫斯基:《13、14世纪的伊朗农业和土地关系》,页240。
1703128011
1703128012 (183) 一部分战俘,恐怕从最初起就以私属人户(即哈兰)形式为本使占有。显然不是所有的哈兰都必须经由家内奴婢转化而来。
1703128013
1703128014 (184) 参见德福:《新波斯语中的突厥、蒙古语成分》卷1,页397。
1703128015
1703128016 (185) 《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2分册,页15。
1703128017
1703128018 (186) 德福:《新波斯语中的突厥、蒙古语成分》卷1,页398。
1703128019
1703128020 (187) 《蒙古社会制度史》俄文本,页118。
1703128021
1703128022 (188) 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页258、页260注5。
1703128023
1703128024 (189) 田津波:《元朝秘史中的若干段落研究》,《哈佛亚洲研究》卷15(1952年),页382—383。
[ 上一页 ]  [ :1.7031279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