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129977e+09
1703129977 (165)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优其蹈海而来者,即奉大对伦魁,又不限南士”。杨维桢:《送倪进士中会试京师序》,《东维子文集》卷3。是为乡试举人直接参加殿试之例,乃元朝廷灭亡前对士人的廉价优待。
1703129978
1703129979 (166) 苏天爵:《书泰定廷试策题稿后》,《滋溪文稿》卷30。
1703129980
1703129981 (167) 有高岩:《元代科举考》。
1703129982
1703129983 (168) 程端礼:《送朵郎中使还序》,《畏斋集》卷4。参见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10,“状元榜眼”条。也有称左榜之首为状元的。如叶子奇说:“元朝……开科为状元,自张起岩始”。见《草木子》卷3下,“杂制篇”。
1703129984
1703129985 (169) 《元婚礼贡举考》引《御试程式》。元统元年廷试在九月三日,见《元统元年进士录》。
1703129986
1703129987 (170) 许有孚:《柳下听莺》,《元诗选》一集丙集引《圭塘欸乃》。
1703129988
1703129989 (171) 会试下第者最初常用恩例为教授、学正、山长等学职,但未著为格,至正间遂成定制。乡试虽上名,但因南北阻兵,道里不通,不克赴京会试者,同此例。
1703129990
1703129991 (172) 《元史》卷45,《顺帝纪》八。
1703129992
1703129993 (173) 首科会试南宫者共135人。中第者虽仅56人,也已超出三人取一的比例。参见元明善:《送马翰林南归序》,《国朝文类》卷35。又,至正十一年预会试者凡373人。其中国子监生员应贡会试者120人。则由乡试上贡的举人为253人。按会试三人取一的规定,中选者应为84人。而殿试后赐第、出共身83人(国子生员试中者除外),亦证明殿试无黜落。参见周伯琦:《纪事四首奉呈》序,《近光集》卷3;《元史》卷92,《百官志》八,“科举附录”。
1703129994
1703129995 (174) 杨树藩:《元代科举制度》。
1703129996
1703129997 (175) 许有壬:《送冯照磨序》,《至正集》卷32。
1703129998
1703129999 (176) 苏天爵:《盖侁墓记》,《滋溪文稿》卷4。
1703130000
1703130001 (177) 此前一个多月,僧道免役的优遇先被取消。见《元史》卷38,《顺帝纪》一。
1703130002
1703130003 (178) 苏伯衡:《孔畅墓志铭》,《苏平仲集》卷13。
1703130004
1703130005 (179) 参见《元史》卷38,《顺帝纪》一;卷142,《彻里帖木儿传》;卷185,《吕思诚传》。又参苏天爵:《题诸公赠御史宝时中诗后》,《滋溪文稿》卷28。
1703130006
1703130007 (180) 据元史本传,“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人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
1703130008
1703130009 (181) 《元史》卷142,《彻里帖木儿传》。
1703130010
1703130011 (182) 《元史》卷38,《顺帝纪》一。
1703130012
1703130013 (183) 刘岳申:《与中丞许可用书》,《申斋集》卷4。
1703130014
1703130015 (184) 《元史》卷39,《顺帝纪》二。
1703130016
1703130017 (185) 《元史》卷40,《顺帝纪》三。
1703130018
1703130019 (186) 《元史》卷142,《彻里帖木儿传》。
1703130020
1703130021 (187) 权衡:《庚申外史》卷上。
1703130022
1703130023 (188) 关于伯颜擅权的后至元时期元王朝的政策,目前只有达尔德斯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论述伯颜废止科举的政治背景时,即部分地采取了他的观点。参见:《征服者与儒家》第三章,“伯颜及其反儒运动”。
1703130024
1703130025 (189) 《元史》卷138,《燕铁木儿传》。
1703130026
[ 上一页 ]  [ :1.7031299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