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33699
右与太祖为八柱国。
1703133700
1703133701
(上略)。
1703133702
1703133703
使持节大将尔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
1703133704
1703133705
(下略)。
1703133706
1703133707
兹请言宇文泰摹仿《周官》之事,先略引旧史之文有关于此者,然后再讨论之。
1703133708
1703133709
《周书》二《文帝纪》(《北史》九《周本纪》同)略云:
1703133710
1703133711
魏废帝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
1703133712
1703133713
魏恭帝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礼,建六官。初太祖以汉魏官繁,思革前弊,大统中乃命苏绰,卢辩依周制改创其事,寻亦置六卿官,然为撰次未成,众务犹归台阁,至是始毕,乃命行之。
1703133714
1703133715
《北史》五《魏本纪》云:
1703133716
1703133717
大统十四年五月以安定公宇文泰为太师,广陵王欣为太傅,太尉李弼为大宗伯,前太尉赵贵为大司寇,以司空于谨为大司空。
1703133718
1703133719
《通鉴》一六一《梁纪》“太清二年五月”载此事,胡《注》云:
1703133720
1703133721
宇文相魏,仿成周之制建官。
1703133722
1703133723
寅恪案:此即《周书》二《文帝纪》、《北史》九《魏本纪》所谓“大统中置六卿官”者也。
1703133724
1703133725
《周书》二四《卢辩传》(《北史》三〇《卢同传》附辩传略同)略云:
1703133726
1703133727
卢辩,范阳涿人,累世儒学。辩少好学,博通经籍,举秀才,为太学博士,以《大戴礼》未有解诂,辩乃注之。其兄景裕为当时硕儒,谓辩曰:“昔侍中注《小戴》,今尔注《大戴》,庶纂前修矣。”太祖以辩有儒术,甚礼之。自魏末离乱,孝武西迁,朝章礼度湮坠咸尽,辩因时制宜,皆合轨度。性强记默契,能断大事,凡所创制,处之不疑。初太祖欲行《周官》,命苏绰专掌其事,未几而绰卒,乃令辩成之。于是依《周礼》建六官,置公卿大夫士,并撰次朝仪、车服、器用,多依古礼,革汉魏之法,事并施行。辩所述六官,太祖以魏恭帝三年始命行之,自兹厥后,世有损益,于时虽行《周礼》,其内外众职又兼用秦汉等官,今略举其名号及命数附之于左:柱国大将军、大将军。
1703133728
1703133729
右正九命。
1703133730
1703133731
骠骑车骑等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
1703133732
1703133733
右九命。
1703133734
1703133735
骠骑车骑等将军左右光禄大夫、户三万以上州刺史。
1703133736
1703133737
右正八命。
1703133738
1703133739
(下略)。
1703133740
1703133741
《隋书》二七《百官志》略云:
1703133742
1703133743
周太祖初据关内,官名未改魏号,及方隅粗定,命尚书卢辩远师周之建职,置三公、三孤,以为论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庶务。制度既毕,太祖以魏恭帝三年始命行之。
1703133744
1703133745
观上所引旧载宇文泰摹仿成周,创建官制之始末,亦可略知梗概。《周礼》一书,其真伪及著作年代问题古今说者多矣,大致为儒家依据旧资料加以系统理想化之伟作,盖托古改制而未尝实行者,则无疑义也。自西汉以来,摹仿《周礼》建设制度,则新莽、周文帝、宋神宗,而略传会其名号者则武则天,四代而已。四者之中三为后人所讥笑,独宇文之制甚为前代史家所称道,至今日论史者尚复如此。夫评议其事之是非成败,本非本章之主旨及范围,故俱置不论。兹所言者,仅宇文泰摹仿《周礼》创建制度之用心及其所以创建之制度之实质而已。
1703133746
1703133747
宇文泰凭借六镇一小部分之武力,割据关陇,与山东、江左鼎足而三,然以物质论,其人力财富远不及高欢所辖之境域,固不待言;以文化言,则魏孝文以来之洛阳及洛阳之继承者邺都之典章制度,亦岂荒残僻陋之关陇所可相比。至于江左,则自晋室南迁以后,本神州文化正统之所在,况值梁武之时庾子山所谓“五十年间江表无事”之盛世乎?故宇文苟欲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之政策外,必应别有精神上独立有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其作用既能文饰辅助其物质即整军务农政策之进行,更可以维系其关陇辖境以内之胡汉诸族之人心,使其融合成为一家,以关陇地域为本位之坚强团体。此种关陇文化本位之政策,范围颇广,包括甚众,要言之,即阳传《周礼》经典制度之文,阴适关陇胡汉现状之实而已。其关系氏族郡望者,寅恪尝于考辨李唐氏族问题文中论之,如《李唐武周先世杂考》所引《隋书·经籍志》之文,即其确证之一也(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第二分)。约言之,西魏宇文泰改造汉人姓氏及郡望之政策分为二阶段,其先则改山东郡望为关陇郡望,且加以假托,使之与六镇发生关系。其后则径赐以胡姓,使继鲜卑部落之后。迨周末隋文帝恢复汉姓之时,大抵仅回至所改关陇郡望之第一阶段,如隋唐皇室之郡望仍称弘农陇西是也。关于北周隋唐人物之郡望,史家记载颇有分歧,如李弼一族,《周书》《两唐书》“弼孙密传”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俱属之辽东襄平,而《北史·李弼传》及魏征撰《李密墓志铭》则又皆以为陇西成纪人,究其所以纪述差异之故,盖由先后史家依据其恢复不同之阶段以立言所致,其余可以类推,未能一一于此详悉论列也。
1703133748
[
上一页 ]
[ :1.7031336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