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154461e+09
1703154461 “社会信息的公开化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制度化,使之成为一种可以操作,可以审查,透明度很高的程序,使政府行政处于社会公众有效的监督之中。”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邢兆良教授认为,“它使政府行政在信息发布的内容、性质、时间成为一种承担法律义务的强制性行为。重大社会信息的发布因此而不会因人、因时而具有随意性。”
1703154462
1703154463 “现在条例仅仅是一部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而不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更高层级的法律。”李成言认为,“正因为如此,使得其主要适用于行政机关,还无法涵盖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构的信息公开,也无法规制遍布社会基层的村务公开、校务公开,等等。”为此,李成言呼吁,希望有关部门不断总结经验,把更多主体纳入到信息公开的范围,使条例逐步上升为法律,以便更好地推进整个公共领域、公权领域的透明化,更为全面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1703154464
1703154465 “政府还需要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在政府基层的执行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现在中央很重视政府信息的公开,但实际情况是,越到基层政府越得不到重视,老百姓也不太了解。”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位大学生“村官”认为,“目前很多老百姓还不太了解条例,申请也不清楚找谁,政府应想办法使广大民众了解,并积极参与到相关行动中。”
1703154466
1703154467 “条例的实施,涉及到的媒体关系也是一个的重要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对记者表示,“根据条例,政府进行信息公开实际上要处理与公众、媒体以及所掌握的信息等多种复杂关系。条例的实施,从媒体自身而言,应该对自己获知的信息进行验证和判断。首先,媒体不是‘包打听’,无权要求政府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其次,媒体应该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对政府隐瞒信息的行为进行披露。而政府方面,则要有服务意识,要学会尊重媒体,给予媒体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更多的束缚,让媒体更多承担起为百姓代言的责任和义务。”
1703154468
1703154469 “条例所追求的目标将成为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但是有了条例,并不意味着公民的知情权就可以无障碍地实现。”齐善鸿认为,条例虽为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能性,但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要保障公民知情权能够真正有效实现,还有赖于我们的正确认识和严格执行,对违反条例行为责任的严肃追究,对侵犯公民信息获取权的有效救济,以及其他相关条件的配合,如抓紧修改完善保密法、档案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等。
1703154470
1703154471 “法律法规必须是刚性的,因为它牵涉各种利益的博弈,如果它不刚性或者不够刚性,必然有被强势者操控的可能。”杜立元认为,要保障条例顺利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703154472
1703154473 首先,各级行政机关应依据条例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或规章予以规范,在政府内部建立相关的自律性规范及激励机制,促使政府及工作人员强化主动公开的意识,规范主动发布信息的程序。
1703154474
1703154475 其次,应建立起条例的落实监督机制,建立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隐瞒信息的问责追究制度,通过媒体披露违反条例,隐瞒政府信息的典型案例,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703154476
1703154477 最后,行政机关应制定信息公开的纠纷处理制度以化解可能产生的大量行政诉讼,在行政纠纷发生后,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公民理性对待信息公开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以达到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政府和公民的真正和谐。
1703154478
1703154479
1703154480
1703154481
1703154482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1703149480]
1703154483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 民间反腐网:法律刀尖上的“舞蹈”
1703154484
1703154485 民间反腐网站的崛起,是我国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但这种觉醒还仅仅是起步,需要健全的法制来精心培育。
1703154486
1703154487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问题官员”被民间反腐网站拉下马,一些长期处于迷茫或崩溃边缘的举报者、上访者、维权者,似乎从这里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捷径。
1703154488
1703154489 这些民间反腐网站的创办者,均称办网站的初衷是为公众伸张正义,促使国家法制更完善,并遵循公益性原则,提供一个舆论监督的公共平台。
1703154490
1703154491 但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这些民间反腐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可其时常发生的诬告、诽谤、干扰案件侦办,甚至招摇撞骗或敲诈勒索等现象,也在严重地损害着自身的声誉。
1703154492
1703154493 日前,记者深入采访了一些民间反腐网站的创办人,以期揭开这些网站的生存状态。
1703154494
1703154495 成为反腐新渠道
1703154496
1703154497 李信案被认为是民间反腐网进入公众视线的标志性事件。早在2004年,号称“中国民间反腐第一人”的李德新,在其创办的“中国舆论监督网”上,连续曝光了山东省济宁市“下跪副市长”李信的违法证据,最终使这名官员被绳之以法。
1703154498
1703154499 从此,我国民间反腐网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活跃于网络世界。
1703154500
1703154501 据北京一位民间反腐网内部人士透露,民间反腐网的全职在岗人员,往往只有网站创办者一人,其他均由聘请的专业人员兼职。这些网站大多有分站点、通讯员、记者甚至主编,并公开向社会征集新闻线索。
1703154502
1703154503 由于这些民间反腐网从业人员行踪不定,一般只能通过网络联系方式找到。记者随便打开几个较知名的民间反腐败网,发现网站负责人都会在网页下方,留有自己的联系方式,比如QQ号码、电子邮箱等。
1703154504
1703154505 2009年10月7日,记者通过朋友认识了北京一家民间反腐网负责人张先生。他告诉记者:“为收集信息,最近忙于各地招聘工作人员,对象是当地媒体的采编人员,让他们兼职为网站进行一些辅助调查。”
1703154506
1703154507 “网站主要还是发举报者、维权者、上访者的线索或来稿。收到后,网站会安排人员进一步调查核实。”张先生说,如果情况属实,我们会先以网站名义给相关地方或部门发函,附带拟发稿件并要求回复。“这些地方或部门害怕曝光,接到函后往往都会及时处理。”
1703154508
1703154509 记者了解到,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民间反腐网就会发稿,然后告知上访人把网页打印出来,到相关部门反映。对情况比较严重的,网站也会做跟踪报道,协调一些相关的兄弟网站转载,尽量扩大影响力。
1703154510
[ 上一页 ]  [ :1.7031544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