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168575
1703168576
Y女士说:“社区服务有,家政啊!跟社区主任说一声,我下岗了,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活儿,给我介绍一个。咱就说咱的具体困难,人就帮你解决,在人家能帮你解决的范围内。社区主任帮我介绍过,我也干过。社区服务就是家政。”
1703168577
1703168578
可见,社区帮助贫困女性就业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基本上都是家政服务和护理服务等。她们的工作不仅收入低,而且缺乏劳动稳定性、必要的医疗保障,这进一步增加了她们陷入贫困的风险。另一方面,女性长期从事家政服务、护理服务等“女性行业”,进一步强化了性别的社会分工,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
1703168579
1703168580
一些被访女性反映她们从来没有到社区登记,让社区主任或劳动保障工作站找过工作。ZSM说:“从我失业那天起,也没让上去找过工作,公益性岗位我也没干上。”还有一些贫困女性对社区的工作表示了不满。W女士说:“我们社区啥服务都没有,我们和社区没啥关系,一点利都没有。”ZL也有同感,“社区也没人管你,我认为那帮人对于有困难的人也没有什么关心,问啊啥的,咱也不知道她们都关心什么样的人。”
1703168581
1703168582
WYX说:“工作,社区不给找,有点好活都安排自己家亲戚朋友了。我们这社区啥事也不管,什么也没有。以前包片民警老来,谁都认识。现在这个从来不来,根本就不认识。根本就不知道谁是,根本就不下片儿啊。我们都没见过。社区没有啥用,就是来收卫生费。”
1703168583
1703168584
在访谈中,有的贫困女性表达了希望通过社区的帮助自主创业的愿望。LYM下岗后,一直在外面打工。
1703168585
1703168586
L女士说:“我也想着,看在社区的帮助下能不能干点啥。你看我们这片儿,下岗的女性也挺多的,但这不是我自己的力量能解决的。咱干不了,要是能够通过她们(社区主任),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干点什么,也行。但社区现在也挺忙,好像也考虑不到这些东西。你看我们这个下岗的多,我们想在这干点儿什么,在社区里面,能力之内的干点什么,他们可能都没有这个权力。就比如说咱想干一些公益事业的,你得找社区,社区的权限是有限的。我在电视里面,我也是经常看的,你看在南方的一些社区里面,就是说帮助这些下岗的筹集资金啊,或者说是解决人家的后顾之忧啊,你看咱这儿做得好像不是太那个。”
1703168587
1703168588
有限的社区服务没能给予城市贫困女性有力的支持,帮助她们摆脱贫困和受排斥的处境。
1703168589
1703168590
2.公益性岗位人选确定的不平等
1703168591
1703168592
公益性岗位是再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名词概念,目前还难以从政策上对其范围作明确规定。我国劳动保障部《关于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的通知》(劳社厅发[2003]4号)对公益性岗位的解释是:主要由政府出资扶持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公益性岗位概括起来有三类:一是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二是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电话亭、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服务等。三是社区内单位的后勤岗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临时用工岗位。截止到2006年末,黑龙江省共安置社区公益性岗位及其他形式就业人员149.1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1.2%。[102]
1703168593
1703168594
笔者在对从事公益性岗位下岗失业女性的小组访谈中了解到,在国家帮助下岗失业女性再就业——从事公益性岗位上,存在着机会的不平等。同是下岗失业,如果不是从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没有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也就没有机会从事这一工作。JAH说:“社区的公益岗位,由政府掏钱,就是40、50的,女的40,男的50,还必须得是国营下岗的、符合要求的、身体健康、没有顶替的,可以去社区报名,我们那时候是治安员。”
1703168595
1703168596
焦点组成员说:“凡是能干上这个工作的,全是国营下岗的,集体的没有这个待遇。集体的不给办再就业优惠证、下岗证。没有证,干不了。集体企业下岗的说给办优惠证,但也没给办……我们能干这活儿就很知足了。有多少人,想干还干不上呢。”
1703168597
1703168598
从焦点组成员的谈话中,笔者了解到由于集体企业下岗失业女性没有再就业优惠证,而我国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都是与其密切相关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主要工作也是围绕着优惠证开展。因此,集体企业下岗失业女性根本享受不到一些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源。
1703168599
1703168600
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标准是哈尔滨市的最低工资。2006年哈尔滨市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由平均每月400元调整到了529元。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应为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由市就业资金补贴。虽然公益性岗位的工资不高,但国家缴纳社会保险费对下岗失业女性形成了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目前报名参加公益性岗位的人很多。可是即使申请这一岗位女性的条件相当,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这一工作。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LXZ和SSJ都曾经申请过社区公益性岗位,但都没有被选上。她们都是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有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身体健康。那她们为什么没有能够从事上这一工作呢?在与非贫困女性的访谈中笔者找到了答案。
1703168601
1703168602
CLJ目前从事公益性岗位——城管执法,主要负责公共设施的丢失、缺损,垃圾的乱倒乱放,水果摊乱摆等。据C女士说:“不瞒你,找人去的,要不去不了。名额多少不知道,反正报名的人很多。”WLR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
1703168603
1703168604
W女士说:“社区通知的信息,社区有认识人就告诉你,没人连信息都不知道。头两批招的时候,还挺那啥(公正)。后来就多了,就严了,就不好去了。选人的时候必须经过社区、街道。主要看看身体状况,关键得找人,报名人很多。虽然工资挣得少点儿,但给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得到社区和街道找人。”
1703168605
1703168606
可见,没有可靠的人际关系,也就意味着将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终将丧失许多再就业机会。
1703168607
1703168608
3.再就业培训的不足与不平等
1703168609
1703168610
下岗失业人员因年龄大、技术单一,限制了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因此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一直非常重视。希望通过就业培训的提供,帮助他们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转业转岗人员掌握实用技能,自谋职业者增强创业能力。再就业培训被认为是帮助被劳动力市场所排斥的人员回到劳动力市场中去的手段。经济制度转型前,就业培训主要是由单位以及学校完成的。那时由于没有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仅仅在极小的范围内进行。经济制度转型后,再就业培训一部分仍然由再就业中心承担,但大部分转移到了其他社会部门。目前,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的信息主要由社区负责提供。
1703168611
1703168612
在正顺社区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下岗失业女性在接受再就业培训方面存在着机会的不平等。同是下岗失业,有的女性享受到了这一待遇,有的就没有享受到。在笔者所访谈的40多位贫困女性中,只有YDH(焦点组)、KZY、SL、JAH、ZL和LYJ 6位女士参加过培训,其余女性都没有接受过再就业培训。PJL说:“听邻居说过,有人去劳动局培训过,微机什么的,但我没接到过通知。下岗了,我也不经常去单位、去社区,跟她们也没什么联系。”LYM说:“听说有培训,但具体执行下来的时候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好像是社区通知,但没人找过我,所以我也就没培训过。”
1703168613
1703168614
在调查中,从与参加过就业培训女性的谈话中,笔者发现目前我国的再就业培训存在一些问题。YDH说:“我参加过计算机培训,根本没用,时间太短,根本学不会。”KZY说:“社区通知,拿着再就业优惠证就可以免费培训。给我介绍到区劳动局,什么电脑、烹饪、刺绣,好几样呢,你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我培训的是制作西点,培训两周,就简单的,两周那烦琐的你根本整不出来。”LY说:“劳动局有,做菜、蒸画卷、馒头、炸大果子、麻花什么都教。劳动局就是大框教,时间短,告诉的也不明白。你就去几天,回来要是接触不着的话,就不能会。它实质不太能满足需要,你得有基础,或者是回来后,你自己再慢慢摸索,因为时间短,告诉的也不明白。”SL下岗后参加的培训比较多,体会也比较深。
1703168615
1703168616
S女士说:“社区通知你去培训,你就必须得去,不去不给你开支。有人检查,没有戳不行。在市劳动局我总共培训过四次。第一次学美发,花了14块多买了美发的工具,学了一个月啥也没会。给了一个结业证,说拿证能找工作,也没整上,回来就扔在了抽屉里。第二次是05年学做买卖,自己做老板。学了一个月,也没整上。第三次学电脑、微机,一共学了半个月。发证时,要10元钱,我没要,人家说培训不花钱,办证得花钱。老师真讲,但我没时间上,而且上也不解决问题,什么也学不会。考试很正规,但考试时都抄,ABCD填一下就完事了,都走形式。”
1703168617
1703168618
虽然我国实行了再就业培训政策,但被访女性对培训现状并不十分满意。首先,培训内容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贫困女性的特定培训需求。其次,培训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被访女性反映没有学到实际的技能。再次,培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两周左右,最长的一个月。对于职业技能和文化程度都很低的女性来说,短期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1703168619
1703168620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了前面谈到的同样的问题,即从集体企业下岗失业的贫困女性,由于没有再就业优惠证,所以她们没有资格享受再就业培训的待遇。由此可见,虽然伴随经济制度的转型,单位制在逐渐解体,然而转型前存在的企业职工待遇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在延续着。
1703168621
1703168622
(二)救助服务的不足与不平等
1703168623
1703168624
保障城市贫困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是社区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女性贫困更加突出。据此社区社会保障这一新生体制出现了。社区社会保障是在社区成员享受了法定的基本保障、单位系统的补充保障之后,又出现新的困难,而家庭保障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发挥其救急、解困、托底的保障功能。不能把社区社会保障只理解为社区内的社会保障工作,它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层次,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发展[103],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最低生活保障上。
[
上一页 ]
[ :1.7031685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