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188013e+09
1703188013
1703188014 古者三年之丧,非殡、奠、葬、祭,夫妇不相见。贫家米盐琐细,势必相关,惟宿必于中门之外,相语必以昼,不得入房室。犯者不许入祠,挞四十,婚嫁丧疾费皆不给。
1703188015
1703188016 古者期、大功,并三月不御于内。礼废既久,人性日漓,今酌定:期三月,大功浃月。犯者不许入祠,挞三十,丧疾费不给。
1703188017
1703188018 照方苞心目中向往的古礼,丧期中对夫妇性生活的禁制还要严厉得多,他已经算是放宽了,但仍达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三年之久夫妇不许过性生活,要说话必须在白天说才行。与这样的禁欲清规成为对比,我们只要回忆《金瓶梅》第六十五回西门庆“守孤灵夜半口脂香”,就可以想见礼教与放荡这两极是相去何其遥远了。
1703188019
1703188020 有些人的自觉禁欲,其意甚诚,达到今人难以想象的严苛地步,非举例不足以获得感性认识。比如明代黄绾,在《明道编》卷二述自己青年时受浮薄子弟不良影响,后发愤自省事云:
1703188021
1703188022 予……久而方觉其非,悔恨发愤。闭户书室,以至终夜不寐,终日不食,罚跪自击,无所不至。又以册刻“天理”、“人欲”四字,分两行,发一念由天理,以红笔点之;发一念由人欲,以黑笔点之。至十日一数之,以视红黑多寡为工程。
1703188023
1703188024 黄绾所为,即所谓“修身”。不要以为他有心理变态,用类似态度“修身”者确有人在,不妨理看一例,出自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确实是一位道学家),在《曾文正公手书日记》中可以找到这样的内容:
1703188025
1703188026 在彼(田敬堂家)应酬一日,楼上堂客(田家女眷)注视数次,大无礼。与人语多不诚,日日如此,明知故犯。(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
1703188027
1703188028 (曾母寿辰)不能预备寿面,意在省费也;而晡时内人言欲添衣,已心诺焉。何不知轻重耶!颠倒悖谬,谨记大过!(同上初二日)
1703188029
1703188030 在人家做客应酬,朝人家女眷看了几眼,就要自责;母寿想省钱而未备寿面,而太太说要添衣服心里就肯,但马上认识到其间的“颠倒悖谬”,又深深自责。真正是“狠斗私字一闪念”的劲头!
1703188031
1703188032 黄绾的红点黑点,曾国藩的“谨记大过”,都使人联想到明、清时代流行的《功过格》。《功过格》原是道教徒用来帮助进行宗教道德修养的,后来渐趋世俗化,成为民间进行道德检查(自检或绳人)的一种工具,其中有大量涉及性问题的条款——带着极强烈的禁欲主义色彩。比如在最早的《太微仙君功过格》中可以看到:
1703188033
1703188034 亲妻子,疏父母:百过(注意前述曾国藩的寿面和添衣问题正合此款)。
1703188035
1703188036 与处女、尼姑、寡妇私通:三百过。
1703188037
1703188038 作淫书:无量过。
1703188039
1703188040 不久视美人:五功。
1703188041
1703188042 这是早期的作品(成于公元1171年)。明、清两代,《功过格》更多。比如在著名的《十戒功过格》中有:
1703188043
1703188044 谈及妇女容貌媸妍:一过。
1703188045
1703188046 遇美色流连顾盼:一过。
1703188047
1703188048 无故作淫邪之想:一过。
1703188049
1703188050 淫梦一次:一过。
1703188051
1703188052 淫梦而不自刻责,反追忆摹拟:五过。
1703188053
1703188054 有意与妇女接手,心地淫淫者:十过。
1703188055
1703188056 再如《警世功过格》,其中有:
1703188057
1703188058 谈淫亵语:十过。
1703188059
1703188060 点演淫戏一场:二十过。
1703188061
1703188062 嫖妓或男同性恋性行为一次:五十过。
[ 上一页 ]  [ :1.7031880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