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203418
[24] 《史记·六国年表》。
1703203419
1703203420
[25] 《国语·晋语九》。
1703203421
1703203422
[26] 《左传》成公二年,襄公三十年。童书业(《春秋史》,中华书局,2006:211)把“庐井有伍”释为“五家为伍的保甲制度”,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5:1118)则训“伍”为“赋”之借字,并得到何炳棣(《国史上的“大事因缘”解谜》,《光明日报》,2010~06~03)的支持。但这时管仲“十家为什,五家为伍”已过去了四十年,即使是“庐井有赋”也可以由户籍编伍来实施。
1703203423
1703203424
[27] 《史记·秦始皇本纪》。
1703203425
1703203426
[28] 《左传·哀公十五年》杜预注。
1703203427
1703203428
[29] 《荀子·仲尼篇》杨倞注。
1703203429
1703203430
[30] 《左传》僖公十五年,成公元年,昭公四年,襄公二十五年,定公六年。
1703203431
1703203432
[31] 《左传》哀公十七年,僖公二十五年,成公七年,僖公三十三年,宣公十五年。
1703203433
1703203434
[32] 《礼记·典礼下》。
1703203435
1703203436
[33] 《吕氏春秋》季春纪,季秋纪,孟冬纪。
1703203437
1703203438
[34] 《国语·晋语四》及韦昭注。
1703203439
1703203440
[35] 《左传》隐公五年,昭公六年。
1703203441
1703203442
[36] 《吕氏春秋·季秋纪》。
1703203443
1703203444
[37]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1703203445
1703203446
[38] 《国语·齐语》。
1703203447
1703203448
[39] 《管子》海王,轻重乙篇。
1703203449
1703203450
[40] 《墨子·非命下》。
1703203451
1703203452
[41] 《论语·子张》。
1703203453
1703203454
[42] 《白虎通·商贾》。
1703203455
1703203456
[43] 《国语·晋语八》。
1703203457
1703203458
[44] 《左传》襄公二十年,昭公二十年、二十五年。
1703203459
1703203460
[45] 《管子·小匡》。
1703203461
1703203462
[46]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703203463
1703203464
[47]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44。
1703203465
1703203466
[48] 《国语·齐语》。
1703203467
[
上一页 ]
[ :1.7032034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