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216789
1703216790
利率管制扭曲了资金价格,导致了商业银行的高额垄断利润,损害了实体经济,加剧了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导致了大量以“利率”为标的的寻租行为的出现,催生着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滋生着腐败。
1703216791
1703216792
利率市场化显然不仅仅指贷款利率市场化,更包括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后者更具有基础性。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可能会收窄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的收益率,也可能会给一些资本实力较弱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但从长期看,有利于金融领域的适度竞争,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1703216793
1703216794
允许民营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和并购重组,虽然也是中国金融之“深度”改革的内容之一,但基于民营资本在规模、信誉、竞争力等处于明显劣势,民营资本如果还是基于原有的金融模式,那其对中国金融之“深度”改革的实际作用则相当有限。如果运行结构与现行金融机构一样,任何一家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在50年内都不可能挑战工商银行。所以,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在通常情况下只能起一个拾遗补阙的作用,也就是设立小微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
1703216795
1703216796
可以预计,有一种力量,将对现存金融体系提出全面挑战,那就是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平台构造的金融模式,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有可能全面挑战甚至颠覆现行金融模式,是因为它重新搭建了一个快速、高效、低成本、高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从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金融运行结构。对传统金融的运行结构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异物”,正是这个“异物”,可能会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基因”式的变革。互联网金融是中国金融之“深度”变革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节点。金融或许会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
1703216797
1703216798
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对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塑和对产业运行模式的重构
1703216799
1703216800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会对现存金融模式带来全面挑战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异常”的力量来自哪里?让我们先从互联网对社会组织结构、产业运行模式的重构说起,以此打开这个神秘的“黑匣子”。
1703216801
1703216802
互联网实现了对信息的整合,进而创造了价值无尽的信息流
1703216803
1703216804
互联网通过巨大的黏合作用和信息整合开创了一个无边界的社会,这个无边界的社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而富有生命力。它正在悄然无息而又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形成新的社会存在形式,进而彻底改变了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使创新变得更加频繁,奇迹不再持久。
1703216805
1703216806
如果把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看作是互联网始祖的话,那么穷尽互联网的历史也不过区区67年。以现在的标准看,埃尼阿克(Eniac)显然还不是互联网本身。一般认为,1969年美国军方所设计的局域网可以看成是互联网的前身,虽然这个局域网并没有对社会带来什么影响。真正的互联网形成于1983年。1991年Internet协会(CIEA)的成立标志着互联网全面发展时期的来临(刘积仁、史蒂夫·佩珀马斯特,2013)。所以,互联网的真实历史实际上只有30年,然而,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则是极其深远而巨大的。计算机的发明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互联网,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就如同1769年蒸汽机的诞生使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03216807
1703216808
互联网最基础的功能是对信息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价值无尽的信息流。人类社会的黏合剂实际上是信息。信息的贯通使众人形成了社会,单片的信息只有零碎的价值,信息的黏合具有社会价值。当众多信息的黏合被一种机制进行有序的整合而形成了巨大的无穷无尽的然而又是结构清晰的信息流时,一种无边界的平台就在眼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被物理空间所约束,社会的存在方式悄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巨大变化体现在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消费模式等诸多方面。这个对信息进行有序整合而形成巨大信息流的机制就是互联网。
1703216809
1703216810
互联网平台的无边界性,激发了人的巨大想象,人的创造精神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淋漓尽致的发挥。创新不再是科学精英的专利,创新走下了神坛。无论是美国的Facebook、Twitter,还是中国的腾讯、阿里、淘宝,例子数不胜数。互联网时代,奇迹不会持久,兴衰和沉浮的周期在缩短。在这个时代,我们只有适应并从中找到成功的机会。躲避或对抗,只是落后和失败的代名词。
1703216811
1703216812
互联网以信息流为基础牵引着物流的整合
1703216813
1703216814
互联网不仅实现了信息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合,从个体到整体的整合,由局部到无边界的整合,而且以此为基础,推动着物流的整合。进而,以其巨大的成本优势实现对已有产业的系统整合,重塑新的竞争格局。互联网既是传统产业的重构者,又是大众消费模式的牵引者,它在结构层面推动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1703216815
1703216816
如果说互联网的信息整合功能对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基于信息流基础上的对物流的牵引,进而对已有产业进行重构,则是其具有的巨大经济意义。互联网进入商业流通后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进而重构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行结构——电子商务(电商)——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而阿里巴巴所建构的新的商业运行结构则是诸多经典案例中的精品。相关报道显示,2013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一天的成交金额又创造了新的纪录,达到350亿元人民币。
1703216817
1703216818
实际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模式除了创造无边界的合作平台外,以信息流的整合牵引物流聚合是其成功的关键点。无边界的平台,克服了传统商业的物理空间、局域和时间约束,人们的消费过程可随时随地完成,基于信息流基础上的物流聚合,使消费者具有无限广阔的选择权,而分工基础上的协作以及无物理空间约束的特点,则极大地降低了商业成本。电商特别是像淘宝网这样的纯平台电商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或特点,正是传统商业模式的根本缺陷所在。互联网之所以成为传统商业的重构者甚至是颠覆者,是因为它们是大众消费习惯的牵引者、变革者,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商业文化的创造者。
1703216819
1703216820
互联网在攻克了传统商业帝国这个古老的产业后,下一目标又在哪里?
1703216821
1703216822
互联网金融:一种新的金融运行结构
1703216823
1703216824
互联网下一个要攻城略地的产业帝国一定是金融,这是因为金融产业与商业一样同属服务业且幅员辽阔、利润丰厚,舞台之大比商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与金融在功能上是耦合的,嫁接在互联网平台上的金融,就如同“马车变汽车”,将使金融的功能效率大幅提升。这种提升是质的飞跃,是基因式的变革。
1703216825
1703216826
关于金融规模或者容量的讨论
1703216827
1703216828
互联网所要重构的产业一定是“产业帝国”:规模大、服务面广、利润厚、具有统一的标准,对经济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金融业具备所有这些要素。
1703216829
1703216830
从世界范围看,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金融资产规模达到218万亿美元;其中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39%,约85万亿美元。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配置金融诸如支付、清算、储蓄、融资、投资、保险、理财等服务。金融和商业一样,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中,金融是名副其实的“产业帝国”,是产业链中的“皇冠”。这个传统“产业帝国”需要新的活力,活力源头来自基因的变革,变革的重要力量就是互联网。
1703216831
1703216832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金融更像一个“产业帝国”:臃大、傲慢而缺乏活力。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金融资产规模171.53万亿人民币,利润1.58万亿人民币;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133.62万亿人民币,占金融总资产的77.9%,利润1.51万亿人民币,占金融业利润的95.2%。行业中16家上市银行实现的净利润占沪深两市2467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2.6%。[2]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服务覆盖全社会,但服务效率低。总体而言,中国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由于缺乏系统性竞争,垄断利润太高,创新动力不足,活力明显不够,迫切需要来自体系外部的系统性压力和竞争。
1703216833
1703216834
金融这个传统的“产业帝国”,在中国需要新的活力。新的活力来自基因式的变革,新的活力来自体系外部的系统性压力,这个基因式变革和系统性压力的重要来源就是互联网,就如同传统“商业帝国”需要互联网焕发新的生命力一样。互联网这个无边界平台基础上的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
1703216835
1703216836
互联网与金融功能的耦合分析
1703216837
1703216838
仅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只是互联网金融生存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功能与互联网的耦合,或者说金融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特性在基因层面上的匹配,是互联网金融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逻辑基础。
[
上一页 ]
[ :1.7032167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