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240227e+09
1703240227 美国或西方世界并没有就北约扩大是否明智的问题达成共识。支持方认为,北约稳定了原先苏联众多的卫星国与共和国,并阻拦了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军事干预,这两个国家均非北约成员。另一些人基本上赞同丘吉尔关于得胜方应宽容的说法,认为北约扩大是一种不必要的挑衅,必定会导致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认为北约不必扩大的另一层原因是,扩大北约的许多积极效果可以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artnership for Peace)实现。这一计划是1994年为促进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之间的安全问题合作而确定的协议。俄罗斯也是此计划的成员国,但是“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纲领下的承诺达不到北约联盟的核心承诺。在一些欧洲人和美国人看来,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价值。
1703240228
1703240229 历史学家会在未来数十年内辩论北约扩大是否正确,现在无法知道如果北约没有扩大,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否会更好;也无法知道如果北约没有扩大,欧洲的安全与稳定是否会恶化。即使事后回看历史,也无法做到100%的正确决策。
1703240230
1703240231 我个人倾向于进一步夯实“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或者更彻底一些的方案是,将俄罗斯纳入北约,这样俄罗斯会融入欧洲(我在2001年至2003年担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部主任时,曾梳理这些线索并撰写了一份备忘录。但是,这份文件和我当时的许多其他建议一样,不知所终)。当谈论历史时,总会有“如果……会怎样?”的发问,这同样适用于让俄罗斯融入北约的考虑。北约扩大有一个后果很明确:确实进一步疏离了俄罗斯。[13]
1703240232
1703240233 美国与俄罗斯在2008年格鲁吉亚问题上出现了一次明确的危机。格鲁吉亚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独立,和俄罗斯之间的摩擦持续了约20年,中心问题是格鲁吉亚境内两个民族和地区(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想独立建国。俄罗斯支持其诉求,并进行间接干预(提供资金、武器以及一些报告中提到的少量部队),并在2008年夏季直接动用大量部队来进行干预。战斗很短暂,但是停火之后俄罗斯并未从格鲁吉亚彻底撤军。这一问题没有通过政治途径解决,相反,俄罗斯承认这两个格鲁吉亚的地区独立,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意见相左。直到今天,俄罗斯在格鲁吉亚仍有驻军。[14]
1703240234
1703240235 然而,美国(以及欧洲大部分国家)与普京和俄罗斯最大的分歧还不是格鲁吉亚,而是出现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上。乌克兰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成为独立国家,独立后和欧盟长期以来一直在讨论彼此的关系。俄罗斯对欧盟与乌克兰之间的紧密关系感到不安,尤其是这可能影响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如果乌克兰与欧盟关系更密切,将为乌克兰加入北约铺平道路。2013年年底,矛盾达到白热化: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否决了与欧盟的贸易协议,支持与莫斯科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数十万抗议者走上基辅街头,接着发生了暴力冲突并不断升级,到2014年2月底,亚努科维奇被赶出了总统府。
1703240236
1703240237 这些都让普京难以接受:投资高昂的索契冬奥会正在进行,而全世界却关注乌克兰正在发生的一切。另一种可能是,普京难以接受这一发生在邻国的暴民驱逐专制领导人事件。不管是什么原因,接下来立即发生了克里米亚冲突。克里米亚位于乌克兰境内,以俄罗斯族人口居多(事实上,克里米亚曾经是苏联时期俄罗斯共和国的一部分,到1954年才划归乌克兰共和国)。冲突迅速升级,当地的俄罗斯族人在俄罗斯生产(大概也由俄罗斯供应)的武器装备下控制了这一区域。几周内,在绝大多数为俄罗斯族的公民投票后,克里米亚变成俄罗斯的一部分。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反应是,因为公投区域大多被俄罗斯支持的反叛分子控制,所以这次全民投票是一个骗局,并对俄罗斯实行政治施压和经济制裁,但却没有采用军事干预。这不仅是因为乌克兰还不是北约成员,而且在邻近俄罗斯边界的地方试图动武捍卫一个弱国的领土,其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1703240238
1703240239 不稳定并不局限于克里米亚。俄罗斯的装备和士兵(不穿正式军服,以掩盖其国籍)也进入了乌克兰东部。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有相当数量(但还不是多数)的俄罗斯族人。事实上,早在2014年3月,普京出台了一个安全原则,实质上宣告俄罗斯有权代表俄罗斯族人在任何受到威胁的地方进行干预。乌克兰政府军和由俄罗斯支持的地方民兵之间一直在乌克兰东部进行小规模战斗,直到2015年年初,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德国签署了停火和政治协议,即《明斯克协议》,但这一协议根本没有得到充分执行,双方都指责另一方不遵守协议中的一个或多个条款规定。[15]
1703240240
1703240241 其实这一切与乌克兰重要性之外的很多原因有关。乌克兰只是一个约有4500万人口的小国,但在这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明显地影响了世人对俄罗斯以及与俄罗斯关系的认知。俄罗斯向欧洲重新引入了军事维度——许多观察家认为,这一维度已经随着冷战结束而消失了。这一做法破坏了军事力量不应用于改变边界的准则的全球共识,俄罗斯为其行为付出了并不高昂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却因为改变国际规则而得到不少民众的支持。
1703240242
1703240243 俄罗斯的魄力不仅仅表现在其周边地区。从2015年开始,俄罗斯在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其企图可能是表明其采取果断行动的意愿和能力,或者保持叙利亚军事设施的正常运转,又或者出于其他目的。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人们希望俄罗斯的干预是有限的,且目标明确、行动短暂,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希望落空了。俄罗斯大量使用空中力量,但不是针对恐怖分子,而是针对许多由美国或其合作伙伴支持的反对巴沙尔政府的团体。俄罗斯的意图似乎也不是为了防止巴沙尔政权崩溃,只是在没有规划并实施政治过渡方案前,先保持巴沙尔政权在位,它并没有安抚或从政治上转变叙利亚的企图或动机。
1703240244
1703240245 美俄关系(以及欧洲大多数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经过20多年的演变日益紧张。[16]富有意味的是,2016年2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慕尼黑的一次会议上说,世界正在滑向一场新冷战。[17]令局势更加紧张的是,和许多人所希望的相违背,俄罗斯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以民主和市场为导向的合作伙伴。相反,它是一个不自由的专制的政治实体。普京享有巨大的权力,毫不夸张地说,他所受到的来自体制和同僚的制约远远低于此前的苏联领导人。普京已经在俄罗斯实行“无制度约束”,并引入了一定程度的人治,这很令人担忧。
1703240246
1703240247 俄罗斯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其经济发展与能源价格息息相关。2015年石油价格崩盘,俄罗斯经济也随之下滑。问题是:普京是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减轻制裁),甚至引入一些改革,还是会转向更加抵制对抗的外交政策,充分挖掘民族主义的价值,以转移对国内多重问题的压力?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讨论应对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的各种方案。
1703240248
1703240249 其他大国关系以合作为主,例如美国和欧洲、日本和印度,而中国和日本或俄罗斯和欧洲(在“区域现实”这一章侧重讨论区域发展)之间,虽然有很多摩擦,但仍属于有序范畴。关键点在于,按照历史标准看,大国之间的关系相对良好,或者至少不太坏。这虽然突破了大国内外冲突的历史模式,却没有带来一个有序的世界。大国之间没有冲突与大国相互合作,这两者存在根本的差别。或者,回到本书的主题,权力均衡(被核威慑和非核威慑加强)和经济相互依赖等防护机制避免了直接冲突,但是仍然缺乏对合法性比较一致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其运用于更好地应对全球或区域挑战。这意味着,对于为什么这个世界越来越混乱的解释已经超出大国直接竞争动力学的范畴,答案在别处。本书下一章将梳理出当今混乱的根源。
1703240250
1703240251 [1]See Graham Allison,“The Thucydides Trap:Are America and China Headed for War?”The Atlantic,September24,2015,http://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5/09/united-stateschina-war-thucydides-trap/406756/;and Richard N.Rosecrance and Steven E.Miller,eds.,The Next Great War?:The Roots of World War I and the Risk of U.S.-China Conflict(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14).For a relatively sanguine perspective,see Stephen G.Brooks and William C.Wohlforth,“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China’s Rise and the Fate of America’s Global Position,”International Security40,no.3(Winter2015/16):7-53.More pessimistic are John J.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01);and especially Michael Pillsbury,The HundredYear Marathon: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2015).
1703240252
1703240253 [2]Wayne M.Morrison,China-U.S.Trade Issue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No.RL33536(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2015),3,https://www.fas.org/sgp/crs/row/RL33536.pdf.
1703240254
1703240255 [3]See Bush and Scowcroft,A World Transformed,chap.4,and Baker,The Politics of Diplomacy,chap.7.
1703240256
1703240257 [4]“Joint Statement Following Discussions With Leade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February27,1972,U.S.Department of State,Office of the Historian,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69-76v17/d203.
1703240258
1703240259 [5]“Joint Communiqué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December16,1978,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U.S.,http://www.china-embassy.org/eng/zmgx/doc/ctc/t36256.htm;“Joint Communiqué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ugust17,1982,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U.S.,http://www.china-embassy.org/eng/zmgx/doc/ctc/t946664.htm.
1703240260
1703240261 [6]Taiwan Relations Act,Pub.L.No.96-8,https://www.gpo.gov/fdsys/pkg/STATUTE-93/pdf/STATUTE-93-Pg14.pdf.
1703240262
1703240263 [7]See,for example,Robert D.Blackwill and Kurt M.Campbell,Xi Jinping on the Global Stage:Chinese Foreign Policy Under a Powerful but Exposed Leader,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Special Report No.74(New York: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2016).
1703240264
1703240265 [8]Fu Ying and Wu Shicun,“South China Sea:How We Got to This Stage,”The National Interest,May9,2016,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south-china-sea-how-we-got-stage-16118.
1703240266
1703240267 [9]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can be found at its website,AIIB.org.
1703240268
1703240269 [10]See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Co.,2014),306-308;and Fu Ying,“The US World Order Is a Suit That No Longer Fits,”Financial Times,January6,2016,http://www.ft.com/intl/cms/s/0/c09cbcb6-b3cb11e5-b147-e5e5bba42e51.html.
1703240270
1703240271 [11]See Josef Joffe,“Is There Life After Victory?What NATO Can and Cannot Do,”The National Interest,Fall1995,http://nationalinterest.org/article/is-there-life-after-victory-what-natocan-and-cannot-do-827.
1703240272
1703240273 [12]Mary Elise Sarotte,1989:The Struggle to Create Post-Cold War Europe(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9);and Mary Elise Sarotte,“A Broken Promise?”Foreign Affairs93,no.5(September/October2014),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russia-fsu/2014-08-11/broken-promise.For an official account,see Baker,The Politics of Diplomacy,especially chap.14.
1703240274
1703240275 [13]NATO enlargement triggered an intense,sustained debate in the foreign policy community.For background to the decision and the debate,see James Goldgeier,Not Whether But When:The U.S.Decision to Enlarge NATO(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9).Also see G.John Ikenberry,After Victory:Institutions,Strategic Restraint,and the Rebuilding of Order After Major War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especially235-239;Ronald D.Asmus,Opening NATO’s Door:How the Alliance Remade Itself for a New Era(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2);and Eugene Rumer,“NATO Expansion:Strategic Genius or Historic Mistake?”The National Interest,August21,2014,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natoexpansion-strategic-genius-or-historic-mistake-11114.
1703240276
[ 上一页 ]  [ :1.7032402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