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252286e+09
1703252286 108   优秀者信仰尽失,而低劣者激情澎湃
1703252287
1703252288 那些爱吹毛求疵的言辞人是怎样通过持续的嘲讽和指责,来动摇政府威信和让大众兴起改变现状之念的,并不难想见。较不为人知的是,这个削弱政府威信的过程有时可以催生新的狂热信仰。好斗的言辞人「在探索现有秩序的根源以指出它缺乏法源与正义」[21]时,更多时候不是为一个自由社会铺路,而是为一个崇尚无比团结和盲从的集体铺路。广泛地鼓吹怀疑主义和不敬神往往会导致意料不到的结果。例如,文艺复兴是尊人抑神的,但它却成为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新狂热主义的一个前奏。启蒙时代的法国人努力暴露王室与教会的黑暗,宣扬理性与宽容,不料却引发革命和民族主义,其余波至今荡漾。马克思及其追随者攻击宗教、民族主义与重商主义不遗余力,却引发狂热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斯大林主义和主宰世界的激情。
1703252289
1703252290 这是因为,戳破一种狂热信仰或偏见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撼动狂热主义的根本。我们只是不让它从某一点跑出来,但结果很可能是让它从别的裂缝中冒出来。这样,好斗的言辞人在攻讦既有的信念与忠诚的同时,会无意中在幻灭的群众间创造出一种对信仰的饥渴。这是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忍受生活的贫乏无聊,除非是有某些东西可以让他们热烈献身,或有某种激情的追求可以让他们隐埋自己。所以,不管那些对现行政权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的言辞人初衷为何,他们都会成为一种新信仰的先驱。
1703252291
1703252292 真诚的言辞人不需要靠绝对的信仰活下去。他把探索真理的过程看得与真理本身同等重要。他不会排斥思想上的冲突,也乐意参与一来一往的论辩。要是他提出一套哲学或学说,那主要是为了展现才华和作为思想演练,而不是要把它作为行动纲领和信仰原则。固然,出于虚荣心,他们为自己的学说辩护时会相当凶猛,但他诉诸的原则一般都是理性而非信仰。狂热者和对信仰如饥似渴的群众则反是,他们更喜欢给思辨加上神圣的光环,使之成为一种新信仰的源泉。耶稣并不是基督徒,一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1703252293
1703252294 总而言之,那些好斗的言辞人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群众运动铺平道路:(一)攻击既有的信条与制度,使之威信尽失,不再受人民拥护;(二)在没有信仰就不能活的群众中创造一种信仰真空,以致一个群众运动起而宣扬某种新信仰时,幻灭了的群众会振臂相迎;(三)为新信仰提供主义与口号;(四)动摇「优秀者」——就是没有信仰也可以活下去的人——的信念,让他们在面对新狂热信仰的兴起时,没有抵抗的能力——因为看不出来为任何信念与原则捐躯是有意义的,他们会不作抵抗就向新秩序投降。[22]
1703252295
1703252296 一俟不敬神的知识分子把破坏工作完成,就会出现叶芝《基督再临》(The Second Coming)一诗中的情况:
1703252297
1703252298 优秀者信仰尽失,而低劣者
1703252299
1703252300
1703252301
1703252302
1703252303
1703252304 激情澎湃。
1703252305
1703252306
1703252307
1703252308
1703252309
1703252310
1703252311
1703252312 他们深信天启近在咫尺,
1703252313
1703252314
1703252315
1703252316
1703252317
1703252318
1703252319
1703252320 深信基督再临[23]指日可待。[24]
1703252321
1703252322
1703252323
1703252324
1703252325
1703252326
1703252327
1703252328 至此,可供狂热者表演的舞台已布置就绪。
1703252329
1703252330 109   催生群众运动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们本质上都是个人主义者
1703252331
1703252332 一个群众运动的悲剧角色往往是为其前导的言辞人,又特别是那些活得够久,眼看着旧秩序为群众的行动所推翻的言辞人。
1703252333
1703252334 一般的印象是,群众运动(特别是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群众下定决心要推翻腐化高压的暴政,为自己赢得行动、言论与良心的自由。这种印象是言辞人对现政权不断口诛笔伐所造成的。事实上,一个群众运动所体现的自由,一般都比它们致力要推翻的旧秩序来得少。[25]
1703252335
[ 上一页 ]  [ :1.7032522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