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264547
[3] List of the Delegates to the First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 Moscow,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No.1,1919.另外,两位代表的名字分别作Lau-Siu-Djau,Chan-Su-kooy。
1703264548
1703264549
[4] 李玉贞:《旅俄华侨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张希哲、陈三井主编:《华侨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史馆1997年版。
1703264550
1703264551
[5] 本书叙述侨居俄国的中国人的动向以及其联合会的活动时,主要依据下述研究成果:А.И.Картунова,Квопросу о контактах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 ей Китайс кой секцииРКП(б)с организациями КПК:По новым документам 1921—1922,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1988,No.2(卡尔图诺娃:《关于俄共(布)华人分部代表与中共组织的联系问题(据新发现的1921—1922年文献写成)》,载《远东问题》;汉译见《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6辑,1990年);薛衔天、李玉贞:《旅俄华人共产党组织及其在华建党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台北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版,第43—53页;前引李玉贞《旅俄华侨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
1703264552
1703264553
[6] 第二次大会的两名中国代表之一“An En-hak”(Ан Ен-хак)一直被译为“安恩学”,最近的研究终于弄清应该是“安龙鹤”(前引李玉贞《旅俄华侨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
1703264554
1703264555
[7] 俄国社会政治史档案馆(原俄国现代史资料研究保存中心)资料,全宗489,目录1,卷宗14,第122页。不过,经过一番曲折,远东局最后设在了伊尔库茨克。
1703264556
1703264557
[8] 请参阅伊藤秀一《コミンテルンとアジア(一)——第二次大会に关する觉书[共产国际和亚洲(一)——第二次大会研究笔记]》,大阪市立大学中国史研究会编:《中国史研究》1971年第6号;神户大学文学会编:《研究》1971年第47号。
1703264558
1703264559
[9] М.А.Персиц,Восточные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сты в России и некоторые вопросынад ионально-освободи тельного движения(1918-июль 1920),Коминмернu Восток,Москв а,1969(佩尔西茨:《旅俄东方国际主义者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若干问题》,载《共产国际与东方》)。
1703264560
1703264561
[10] 同前;К.В.Шевелев,Из истории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оммун и 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Китая,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mока,1980,No.4(舍维廖夫:《中国共产党成立史》,载《远东问题》;汉译见《“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703264562
1703264563
[11] E.H.Carr,The Bolshevik Revolution:1917—1923,Vol.3,London,1961,n.109.
1703264564
1703264565
[12] 《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就国外东亚人民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1920年9月1日,莫斯科)》(《文件四》)。
1703264566
1703264567
[13] 同前;上田秀明:《极东共和国の兴亡[远东共和国的兴亡]》,アイペックプレス[埃佩出版社]1990年版,第98、108页。
1703264568
1703264569
[14] 前引舍维廖夫《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1703264570
1703264571
[15] 原晖之:《シベリア出兵——革命と干涉1917—1922[出兵西伯利亚——革命与干涉]》,筑摩书房1989年版,第527—529页;前引上田秀明《远东共和国的兴亡》,第108页。
1703264572
1703264573
[16] Ю.m.Гарупшнц,Борьба Китайских Марксистовза создание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Китая,Нарооы Азuuu Афрu кu,1961,No.3(加鲁尚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载《亚非人民》)。
1703264574
1703264575
[17] M.Meisner,LiTa-chao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arxism,Cambridge,Mass.,1967,pp.115,282;汉译见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译组译:《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
1703264576
1703264577
1703264578
[18] А.А.Мюллер,В пламени революци и(1917—1920.),Иркутск,1957,сгр.144-145(缪勒尔:《在革命的烈火中》)。其中与李大钊接触的部分有中文节译(《李大钊与布尔特曼》,载《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6—7期)。
1703264579
1703264580
[19] 前引《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第128页。因其汉译不一定准确,本书引文参照着俄语原文,适当地加以修改。
1703264581
1703264582
[20] В.Н.Кучко,Н.Г.Буртман-революционер,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ст,Опыmugpokuucmopuu КПК.К60-леmuю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артmuuОпыm,Москва,1981(库李科:《布尔特曼——革命家、国际主义者》,《中共历史的经验教训——纪念中共成立六十周年》;中文节译见《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3期)。
1703264583
1703264584
[21] К-н,Л.,Нюма Буртман,Народоо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mока,No.2,1921(《纽姆·布尔特曼》,载《远东人民》)。该悼词的作者К-н,Л,是常与布尔特曼一起活动的学友考夫曼(L.G.Kaufman)。
1703264585
1703264586
[22] 《关于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机构和工作问题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1920年12月21日,伊尔库茨克)》(《文件八》)。
1703264587
1703264588
[23] 同前;前引《纽姆·布尔特曼》。
1703264589
1703264590
[24] 本书有关波波夫的叙述,除特别注明外,皆依据前引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第55—56页;李丹阳、刘建一:《英伦航稿——早期来华的苏俄重要密使考》,《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5期;李丹阳、刘建一:《早期来华的苏俄重要使者——波波夫》,《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6期。补注——最近出版了波波夫的详细传记:М.В.Крюков,Улица Мольера,29:Секреmная миссия полковника Попова,Москва,2000(刘克甫:《莫利爱路29号:波波夫上校的秘密使命》)。
1703264591
1703264592
[25] H.Owen Chapman,The Chinese Revolution,1926—1927:a record of theperiod und ercommunist control as seen from the nationalist capital,Hankow,London,1928,p.45.
1703264593
1703264594
[26] С.M.Wilbur,Sun Yat-sen:Frustrated Patriot,NewYork,1976,pp.115—116;汉译见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703264595
1703264596
[27] 《上海佐藤少佐给总长的电报(1920年10月7日)》(《C》)、《外高秘第351号有关上海方面过激派等件(1921年3月18日)》(《C》)。
[
上一页 ]
[ :1.7032645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