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264624
[41] A.S.Whiting,Soviet Policiesin China:1917—1924,Stanford,1968,pp.116,305.刊载于《外交人民委员部通报》(ВесmникНКИД)上的陈炯明致列宁信,由李玉贞全文译出(前引《孙中山与共产国际》,第132—133页)。陈炯明在信中这样表达了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全面赞同:“我更坚信,布尔什维克主义带给人们的是福音,我将倾全力在全世界传播布尔什维克主义。”
1703264625
1703264626
[42] 关于孙中山、陈炯明等国民党与苏俄的关系,请参阅如下专著。刘德喜:《两个伟人和两个大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前引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M.Kriukov,The Winding Road to Alliance:Soviet Russia and Sun Yatsen(1918—1923),Far Eastern Affairs,1999,No.2—3;H.Л.Мамаева,Коминmерн и Гоминьдан:1919一1929,Моск ва,4999(玛玛耶娃:《共产国际与国民党》)。
1703264627
1703264628
[43] Wl.Wilenski(Sibirjakow),AmVorabend der Entstehung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in China,Die Kommunistische Internationale,No.16,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载《共产国际》德语版;汉译见《党史通讯》1986年第1期)。
1703264629
1703264630
[44] 《魏金斯基给某人的信(1920年6月,上海)》(《文件一》)。
1703264631
1703264632
[45] 《上海电第38号间谍(俄国军官)通报(1920年4月19日)》(《C》)。
1703264633
1703264634
[46] 《波塔波夫给契切林的报告(1920年12月I2日,莫斯科)》(《文件七》)。
1703264635
1703264636
[47] 杜洛斯基著,震瀛译:《我们要从哪里做起?》(原文是L.Trotsky,What should we begin with?,Soviet Russia,Vol.2,No.24,Jun.1920)。译者震瀛是袁振英。
1703264637
1703264638
[48] 《魏金斯基给某人的信(1920年6月,上海)》(《文件一》)的编者注,及前引Ефимов,Сунь Яmсен.Поиск пуmи1914—1922,стр.117—119(《孙逸仙——道路的探索》)。
1703264639
1703264640
[49] 马贵凡:《维经斯基第一次来华时的身份不是共产国际代表》,载《党史通讯》1985年第11期。
1703264641
1703264642
[50] 本书关于西伯利亚、远东的俄共地方组织和对华工作机关沿革的叙述,除特别注明外,皆依据如下研究成果:И.Н.索特尼科娃(Сотникова)报告、马贵凡编译:《负责中国方面工作的共产国际机构》,《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Г.М.Адибеков,сЭ.Н.Шахназарова,К.К.Шириня,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 Коминmерна:1919—1943,Москва,1997(阿蒂贝克夫等编:《共产国际的组织机构》);堀江则雄:《远东共和国の梦[远东共和国的梦想]》,未来社1999年版;山内昭人:《初期コミンテルンの组织构造(二)——东アジア关系[早期共产国际的组织结构(二)——东亚部分]》,“早期共产国际与东亚关系研究会”第二次研讨会(京都)报告,1999年7月。
1703264643
1703264644
[51] 关于党组织的沿革,依据Сибирскоебю роЦ КРКП(б),1918—1920гг.:сборник докуменmов,ч.1,Новосибирск,1978,стр.59,253—254,304—305(《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局(1918—1920年)史料集》第I部)。包括该资料集在内,有关党组织的沿革,得山内昭人先生指教颇多,特此感谢。
1703264645
1703264646
[52] 《关于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机构和工作问题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1920年12月21日,伊尔库茨克)》(《文件八》)。
1703264647
1703264648
[53] 前引索特尼科娃报告,马贵凡编译《负责中国方面工作的共产国际机构》。
1703264649
1703264650
[54] 前引李玉贞《旅俄华侨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
1703264651
1703264652
[55] 马林离开莫斯科赴中国的时间是1921年3月。
1703264653
1703264654
[56] 前引索特尼科娃报告,马贵凡编译:《负责中国方面工作的共产国际机构》。
1703264655
1703264656
[57] 《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关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日本科的组织与活动的计划(1920年10月25日以后)》,《斯米尔诺夫给季诺维也夫的信(1920年11月13日)》,皆收于:Дальневосmочная Полиmика Совmтской России:1920—1922гг.’Новосибирск,1996,стр.147—151,155—156(《苏俄的远东政策》)。
1703264657
1703264658
[58] 关于远东共和国与中国之间的外交交涉,请参阅М.А.Персид,Дальневосmоч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и Киmай,Москва,1962(佩尔西茨:《远东共和国与中国》);李嘉谷:《中苏关系(1917—1926)》,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章。
1703264659
1703264660
[59] 《关于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机构和工作问题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1920年12月21日,伊尔库茨克)》(《文件八》)。
1703264661
1703264662
[60] 前引堀江则雄《远东共和国的梦想》,第87页。
1703264663
1703264664
[61] В.И.Глунин,Григормй Войтинс кий,Видные совеmские коммунисmы:учасmники киmай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Москва,1970,стр.68(格卢宁:《格里戈里·魏金斯基》,《著名的苏联共产党人:中国革命的参加者》)。
1703264665
1703264666
[62] 东方学院(Восточный институт)1899年创办于符拉迪沃斯托克,1920年成为国立远东大学东方系。
1703264667
1703264668
[63] Dae-SookSuh,The Korean Communist Movement:1918—1948,Princeton,1967,p.18.金万谦属于高丽共产党的伊尔库茨克派。1926年,为了与张作霖交涉中东铁路问题,金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派至奉天,其后也做过外交方面的工作。补注——最近出版了金万谦的详细传记:Б.Пак,Ким Мангым(И.С.Серебряков),Москва,2001(鲍里斯·朴:《金万谦(谢列勃里亚科夫)传》)。
1703264669
1703264670
[64] 《魏金斯基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处的信(1920年8月17日,上海)》(《文件二》)。
1703264671
1703264672
[65]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1册,明报月刊出版社1971年版,第85—87页;罗章龙:《回忆党的创立时期的几个问题》,张申府:《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情况的回忆》,皆收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二),第二版,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03264673
[
上一页 ]
[ :1.7032646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