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265606e+09
1703265606 [18]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大会》(载《先驱》第8期,1922年5月)也报道说:“1920年8月某日,上海有八个青年社会主义者,为实行社会改造和宣传主义起见,组织了一个团体,这团体叫做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1703265607
1703265608 [19] 施存统也在1927年发表的脱离中共的声明(《悲痛中的自白》,《中央副刊》1927年8月30日)说到:“当1920年5月间,陈独秀、戴季陶诸先生发起组织共产党时,我便在内。”
1703265609
1703265610 [20] 陈独秀字仲甫,但此外又举陈独秀名,故王仲甫和陈独秀不应是同一人。施存统在“晓民共产党”案的预审法庭上也说“王仲甫”是其同志之一,可见“王仲甫”并非笔误。
1703265611
1703265612 [21] 《俞秀松致骆致襄信(1920年4月4日)》,载《红旗飘飘》第31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1703265613
1703265614 [22] 施复亮(施存统):《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载《党史资料丛刊》1980年第1辑;施复亮:《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皆收于前引《“一大”前后》(二)。
1703265615
1703265616 [2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有如下记载:“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是从去年[1920年]年中成立的。起初,在上海该组织一共只有五个人。”前引《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556页。
1703265617
1703265618 [24] 《俞秀松自传(1930年,莫斯科)》,俄国社会政治史档案馆(原俄国现代史资料研究保存中心)资料,全宗495,目录225,卷宗3001;转引自杨福茂《俞秀松对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贡献》,载《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5期。
1703265619
1703265620 [25] 陈公培:《回忆党的发起组和赴法勤工俭学等情况》,前引《“一大”前后》(二)。
1703265621
1703265622 [26] 前引《俞秀松烈士日记》,6月19日条。
1703265623
1703265624 [27] 1920年6月19日的《民国日报》《觉悟》上,有费哲民和孙祖基的送别诗两首,据认为是6月16日晚为施存统举行的欢送会上所作。
1703265625
1703265626 [28] 1920年6月16日的《民国日报》《觉悟》记载,戴季陶将于6月17日前往湖州。
1703265627
1703265628 [29] 当时,陈独秀曾称他们自己的组织为“社会党”。见《对于时局的我见》,载《新青年》八卷一号,1920年9月。
1703265629
1703265630 [30] 李达结束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回国,是1920年8月19日,游杭州后抵上海是9月6日。见《外秘乙第325号留日学生总会及该会文牍主任李达之行动(1920年9月10日)》;《外秘乙第395号留日学生总会件(1920年9月27日)》;(《G》)。依据回忆录进行的中共成立史研究里面,李达的回忆录往往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回忆录有关1920年8月以前的记述,引用时应该特别慎重。
1703265631
1703265632 [31] 周佛海:《扶桑笈影溯当年》,《陈公博·周佛海回忆录合编》,春秋出版社1967年版,第139—140页。
1703265633
1703265634 [32] 前引施复亮《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
1703265635
1703265636 [33] 陈独秀:《真的工人团体》,载《劳动界》1920年8月第2期。
1703265637
1703265638 [34] 海隅孤客(梁冰弦):《解放别录》,前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9辑,第8页;原载《自由人》(香港)1951年11月24日。
1703265639
1703265640 [35] 《郑佩刚的回忆》,前引《“一大”前后》(二)。
1703265641
1703265642 [36]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李大钊研究会编:《李大钊史事综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页。另,《国风日报》副刊《学汇》也刊登了《同志凌霜的一封来信》(1923年6月18、20—25日),此处注明写信日期为1923年3月10日。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教研室编刊:《中国无政府主义资料选编》,1982年版,第458—471页。
1703265643
1703265644 [37] 原著为Arthur Ransome,Six Weeks in Russia in 1919,London,1919.兼生译《一九一九旅俄六周见闻记》,在出版単行本前,曾在《晨报副刊》上连载(1919年11月12日至1920年1月7日)。
1703265645
1703265646 [38] 《广州共产党的报告》,前引《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0页。
1703265647
1703265648 [39] 当时在广州活动的无政府主义者谭祖荫也谈到,1920年10月,黄凌霜曾受李大钊指示,陪俄国人Perkdin(波金,大概是佩尔林)等来广州。见前引《谭祖荫的回忆》。
1703265649
1703265650 [40] 谌小岑:《五四运动中产生的天津觉悟社》,《五四运动回忆录》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参加“华俄通信社”工作的觉悟社的两个社员,大概是曾于1921年5月随霍多罗夫来广州的薛撼岳(见《广东群报》1921年5月17日),和梁乃贤。
1703265651
1703265652 [41] Доклад Делегации Китайского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го Союза Молодежи на 2-м Конгрессе Коминтерна Молодежи,Народ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mока,No.4,1921(《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的报告》,载《远东人民》;汉译见前引《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第51—57页)。另,该报告称,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时的名称是“青年社会革命党”。
1703265653
1703265654 [42] 前引《郑佩刚的回忆》。
1703265655
[ 上一页 ]  [ :1.7032656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