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09113e+09
1703309113 [429]参见这篇格外详尽、见识广博的文章:Anek Laothamatas,“Business and Politics in Thailand: New Patterns of Influence”,见Asian Survey 28: 4(1988年4月),第451—470页。阿内克指出,在1979年,仅四个府拥有地方商务会所,但是到1987年,所有七十二府都把它们建起来了。而且,这些商务会所的府际联盟还利用议会的途径,奋力拼争,日渐成功地扩张了它们相对于首都(既有首都的官僚,也有首都的大资产阶级)的势力。
1703309114
1703309115 [430]阿内克有几个显著的数字说明这一点。在1963—1973年军人独裁者沙立、他侬和巴博控制下的三个内阁中,确切地说,商人有2人,不到总数的4%。在1975—1976年以选举为基础产生的内阁中,商人有35人,约占40%。1976年10月6日政变之后的一段时期里(1976—1980年初),这个比例降至13%。在1980年代(1980—1986)恢复的以选举为基础的议会系统中,它又蹿升到将近44%。同上,第455页。
1703309116
1703309117 [431]对这些谋杀的附有翔实统计资料的严谨探讨,参见Morell和Chai-anan,Political Conflict,第225—253页。
1703309118
1703309119 [432]多数谋杀都是在小镇和村子里干的。它们极不均衡的地理分布(北部居多)突显了中央政府本身无预这种暴行。
1703309120
1703309121 [433]最恶名远扬的是所谓“红卫队”,其中许多人是出自中情局驻老挝“秘密部队”的前雇佣兵,他们的行动,听命于在武装力量的“国内安全行动指挥部”(ISOC)里占主导地位的派系。但也有乡村童子军,它是有王室撑腰的右翼治安维持队。参见前文第七章,第157—160页(边码),以及该处所引文献;还有Morell和Chai-anan,Political Conflict,第241—246页。
1703309122
1703309123 [434]在1976年10月6日政变之后的最初一段时期里,王室与政变领导人达成的一项笨拙妥协方案,产生了以最高法院法官他宁为首的极右却是文官执掌的政府。几乎刚过了一年,这个政府就被江萨将军,一个异常老谋深算的军人政客,兵不血刃地推翻了。说服北京停止支持泰共,以换取暹罗在支持红色高棉反抗入侵的越南军队上的合作,这是江萨的韬略。当“小瓶”作为王储出家仪式上的贵宾突然现身曼谷的时候,这笔交易就公开定案了。(在暹罗,习惯上大多数年轻男子都要做短期的和尚。)
1703309124
1703309125 [435]他出版过涉及强奸、洗脑和共产主义威胁的一些神经兮兮的书。
1703309126
1703309127 [436]在一篇早期的演说中,他宁愚蠢地把他的政府比作一只柔弱的软体动物,需要又硬又厚的外壳保护,这外壳将由军队、宫廷与正在激增的右翼治安维持队来提供。
1703309128
1703309129 [437]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有的将军乐于看到脾气暴躁的差拉快点去和上帝作伴。
1703309130
1703309131 [438]军方自身正日渐意识到,在历经巨变的泰国社会,梦想一种新的沙立式军队专制统治已经过时了。
1703309132
1703309133 [439]“Sia”是潮州话“大亨”的泰语化说法。早先这个词只对泰国华人使用,包含着轻蔑和敬畏交织的暧昧情感;晚近它越来越多地用于节节攀升的泰国泰人大亨,轻蔑感少了,敬畏感多了。
1703309134
1703309135 [440]虽军队亦然。自江萨1977年10月奇袭得手以来,两次政变企图均告完败。它们的领导人是一群心比天高的上校,被不严谨地称作“青年土耳其党”(Young Turks),从未能够把军队统一起来支持他们的图谋。然而很说明问题的是,青年土耳其党的“纲领”宣称他们负有拯救国家的使命,但与其说是从共产主义手中拯救,不如说是从贪婪的大资本家手里拯救。这些理想主义者的薪水与购买他们郊区豪宅所需的款项之间的缺口,提示了他们缺乏政治说服力的另一个缘故。
1703309136
1703309137 [441]泰国华裔泰差拜普家族拥有庞大的曼谷城市银行。年轻一代中有两位泰差拜普在1986年竞选议员成功——这是该家族首次认为值得将它的子孙推入选举政治;其中一位还是湄公酒业集团董事会前主席。披帕先生的朋友通常唤作“老八大亨”(eighth Sia),意思是说,他的全部七位兄长也都是位重名显的大亨。
1703309138
1703309139 [442]这个组织不在国家警察总署控制之下,而是一种特别的准军事队伍,受武装部队管辖。它最初的创立,是作为反共平叛运动的组成部分。
1703309140
1703309141 [443]Philippine Star Week,1987年3月8—14日。
1703309142
1703309143 [444]1987年7月,她估计在未来六年里,偿债将花费政府税收的40%和全部出口收益的27%。1986年的经济增长率是0.13%。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7年7月28日。
1703309144
1703309145 [445]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1987年2月12日;以及菲律宾历史学家卡利南(Michael Cullinane)友好地提供的信息。他是作为进步党(Progresistas)候选人参加竞选的,那时的所有党派中,该党最明目张胆地坚持与美合作。上面这篇文章似乎不可信地表示,梅莱西奥的祖父,某个叫“马丁”·许寰哥的人,才是这个统治家族真正的移民创始人。
1703309146
1703309147 [446]埃米迪奥是人民力量党总书记。何塞·“佩平”·许寰哥是联盟另一主要组成部分“菲律宾民主党—战斗党联盟”(PDP-Laban)的主席。
1703309148
1703309149 [447]Time,1987年1月5日。
1703309150
1703309151 [448]有关这个阶层,最权威的书仍然是Edgar Wickberg,The Chinese in Philippine Life, 1850—1898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5)。
1703309152
1703309153 [449]关于大帆船贸易,参见William L. Schurz,The Manila Galleon,重印版(New York: Dutton,1959)。此外,一些开明的教士和官员,惊骇于美洲殖民者的野蛮勒索,他们施加压力,迫使马德里试图在菲律宾做些改良,时断时续地禁止无官职的西班牙人在外省居住。
1703309154
1703309155 [450]有关西属菲律宾的文献颇为丰富,但尤请参见James L. Phelan,The Hispaniz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Spanish Aims and Filipino Responses, 1565—1700(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59);Nicholas P. Cushner,Spain in the Philippines: From Conquest to Revolution(Quezon City: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Press,1971);Renato Constantino,The Philippines: A Past Revisited(Quezon City: Tala,1975),第一和第二部分;许多令人叹服的论文,参见Alfred W. McCoy和Ed. C. de Jesus编,Philippine Social History: Global Trade and Local Transformations(Quezon City: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Press,1982)。
1703309156
1703309157 [451]借用他们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经历,西班牙人称这些东南亚穆斯林为“摩尔人”(“摩洛人”)。这个名称过了四个世纪还继续在使用。今天,那些寻求从菲律宾独立出来的穆斯林,就松散地团结在他们所称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号下。菲利普二世的魂灵一定被逗乐了。
1703309158
1703309159 在历史学/人类学上有关“摩洛人”(Moros)的最佳资料来源是:P.G. Gowing,Muslim-Filipinos—Heritage and Horizon (Quezon City: New Day,1979);Cesar Adib Majul,Muslims in the Filippines(Quezon City: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ress,1973),和他的The Contemporary Muslim Movement in the Philippines(Berkeley: Mizan,1985);T.J.S. George,Revolt in Mindanao: The Rise of Islam in Philippine Politic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有关摩洛族内两个较大的种族—语言群体的重要专著有:Thomas Kiefer, The Tausug: Violence and Law in a Philippine Muslim Society(New York: Holt, Reinhart & Winston,1972);Reynaldo Clemeña Ileto,Magindanao, 1860—1888: The Career of Dato Uto of Buayan(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Southeast Asia Program Data Paper no. 32,1971)。
1703309160
1703309161 [452]典范之作是Horacio de la Costa,The Jesuits in the Philippines, 1581—1768(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1)。但亦参见Gerald H. Anderson编,Studies in Philippine Church History(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9);以及敏锐地挑战传统观念的这部书:Vicente L. Rafael,Contracting Colonialism: Translation and Christian Conversion in Tagalog Society under Early Spanish Rule(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8)。
1703309162
[ 上一页 ]  [ :1.7033091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