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16412
[243]军机处的奏折说:“各国政府大都附设法制局,以备考核各处法案而统一之。法案已核定后始付议院议决。臣馆职司编制,应一面调查各国宪法成例拟定草案,一面于各部院各省所订各项法制悉心参考,渐谋统一方法。俟资政院设立后,随时将臣馆核定之稿送邮院中,陆续解决。”(《东方杂志·内务》第三期)
1703316413
1703316414
[244]参见《宪档》上册,第50页。
1703316415
1703316416
[245]参见《宪档》下册,第796、800页。
1703316417
1703316418
[246]金毓黻:《宣统政纪》卷二十八。
1703316419
1703316420
[247]金毓黻:《宣统政论》卷二十九。
1703316421
1703316422
[248]《政治官报·谕旨类》,宣统二年十一月十八日,第1130号。
1703316423
1703316424
[249]陈旭麓编:《宋教仁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6页。
1703316425
1703316426
[250]《泽公奏陈政治各书提要折》,《申报》一九〇六年十二月一日。
1703316427
1703316428
[251]参见《外交报汇编》第4册,广文书局印行,第19、613页。
1703316429
1703316430
[252]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第393卷,商务印局馆(上海),1936年。
1703316431
1703316432
[253]感谢俞江先生把他的论文提供于我,以上分析依据的材料均出自俞江《两种清末宪法草案稿本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6期。
1703316433
1703316434
[254]参见罗华庆《清末“预备立宪”模仿日本明治宪政论》,载《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成都出版社,1992年,第174~176页。
1703316435
1703316436
[255]参见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第6页。
1703316437
1703316438
[256]三石善吉著,余项科译:《传统中国的内发性发展·中文版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1703316439
1703316440
[257]关于“官僚”与“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请参见列文森著,郑大华、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第258~261页。
1703316441
1703316442
[258]孔飞力著,陈兼、刘昶译:《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49~250页。
1703316443
1703316444
[259]列文森著,郑大华、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第200页。
1703316445
1703316446
[260]列文森著,郑大华、任著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第201~202页。
1703316447
1703316448
[261]Alasdair MacIntyre, 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p.60.(London:Duckworth,1988.)
1703316449
1703316450
[262]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华书局,1954年,第137~138页。
1703316451
1703316452
[263]《新民丛报》第21号,封底。
1703316453
1703316454
[264]康有为:《公民自治篇》,载《新民丛报》第5、6、7期。
1703316455
1703316456
[265]参见梁启超《新大陆游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8~159页。
1703316457
1703316458
[266]参见H.S.康马杰《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1703316459
1703316460
[267]《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232页。
1703316461
[
上一页 ]
[ :1.7033164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