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20033e+09
1703320033
1703320034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说:“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今后中国发达起来了,也永远不称霸。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列强侵略、压迫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强加于人。”我们应该牢记。
1703320035
1703320036 中美关系亟待突破
1703320037
1703320038 1996~1997年,中美两国国内一些人的愤怒和偏激情绪都在上升。
1703320039
1703320040 姜昆著的《笑面人生》一书,写一个在北京北郊开饭馆的老板,“听不得人说中国不好”。这位老板说:“我听不得人说我们中国不好,我们自个说可以,外人不行。”
1703320041
1703320042 1996年10月,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五十五万字的《遏制中国》一书。
1703320043
1703320044 请看这本书一些章节的题目:“居心不良的新‘黄祸论’”、“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美国国会利用达赖分裂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可以休矣”、“美国国会:台湾的第五纵队”、“人权大棒横扫亚非拉”、“新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东亚的盾与剑”、“石油和钓鱼岛:未来日中冲突的关键因素”、“并非优惠的最惠国待遇”、“东盟:不断扩大的火药库”、“微妙的越南”……
1703320045
1703320046 同月,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中国为什么说不》一书。批评美国制造“中国威胁论”,企图挑起冷战,并把中国视为继纳粹德国、前苏联、伊拉克等之后的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五个敌人,策划采用军事的、综合的手段击败中国。
1703320047
1703320048 美国方面。
1703320049
1703320050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文明的冲突》的基础上,扩写成一本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于1997年出版。亨廷顿的文章以及专著,在全世界引起了持续的反响和巨大的争议。
1703320051
1703320052 该书认为,冷战之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明方面的差异和矛盾。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七种或八种主要文明,这就是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再加上非洲文明。今后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1703320053
1703320054 亨廷顿说他写作此书的意图是为了在冷战之后寻求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
1703320055
1703320056 作为一种对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的思考和探索,亨廷顿此说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有一定价值,而且也有一定实例支持他的部分观点。但是亨廷顿的重点完全放在“冲突”上,就难免陷入偏颇与片面,并且为加剧紧张提供了一种学术背景。
1703320057
1703320058 亨廷顿提出了一个命题:儒教和伊斯兰教正在联合起来,对西方构成挑战。而且,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西方文明不会形成普世文明。一些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又反对西方价值而复兴本土文化,实行自我伸张。在这本书中,“中国威胁论”和“伊斯兰威胁论”是论述的重点。
1703320059
1703320060 早在1993年亨氏单篇文章《文明的冲突》发表之后,中国就作出了强烈反应。
1703320061
1703320062 1994年,中国十四种刊物发表了二十五篇文章,评论亨廷顿的观点。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将这二十五篇文章,加上他自己写的文章在内一共二十八篇文章编成一本书出版,书名是《文明与国际冲突——中国学者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收入书中的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冷战结束之后的国际关系,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了批评性的研究。
1703320063
1703320064 亨廷顿的专著于1996年出版之后,中国学者李慎之对亨氏的论点提出了一个新的解读。李先生在《太平洋学报》1997年第二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亨廷顿的“冲突情结”来自一个不便启齿的预测:再过五十年,美国国内的人口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黑人、拉美裔及亚裔人口将会超过欧洲裔白人人口。同时,欧洲的人口也在下降,而亚洲人口、特别是伊斯兰人口则急剧扩张。亨廷顿担心这个不利于白种人的人口对比,会对西方文明造成巨大压力。只不过,亨廷顿碍于“种族歧视”的帽子,不便将此种担心直白说出,于是便以“文明冲突”的方式委婉地道出他内心的心曲。
1703320065
1703320066 李慎之观点可备一说。下面让我们看看亨廷顿的“伊斯兰威胁论”和“中国威胁论”。
1703320067
1703320068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靖华指出:伊斯兰的复兴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对现代世俗化进程的一种传统抗议形式,但它的真实意图是改变自身经济利益和权力关系。伊斯兰运动只是一个各成员奉行不同教派、不同战略,持有不同利益的松散运动。穆斯林国家是以民族国家而不是以宗教文化属性来确认自我利益的,导致冲突的主因是国家利益和权力关系。
1703320069
1703320070 穆斯林世界远非是伊斯兰旗帜下铁板一块的凝固体。虽然从中亚经伊朗至阿拉伯再到北非,似乎存在一条“弧形的伊斯兰动荡带”,但那更多的是一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派别行为,并非是国家主体行为。
1703320071
1703320072 另外,广义的伊斯兰教与政治上的原教旨主义有区别,与美国冲突较为激烈的是一部分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而不是作为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整个伊斯兰教。
1703320073
1703320074 伊拉克与科威特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两国却发生了你死我活的激烈战争。冲突的根源是历史上领土纠纷和现实的国家利益问题。
1703320075
1703320076 1998年10月间,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和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叙利亚争端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战争边缘。土耳其总理耶尔马兹指责叙是“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组织总部所在地”,土耳其军队蓄势待发。冲突的根源是领土争端、水资源争端以及土耳其抗议叙利亚支持土国内的库尔德分裂主义势力。
1703320077
1703320078 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都是伊斯兰教信仰者。但在1998年夏,却因为塔利班杀害伊朗驻阿富汗外交人员,激化了两方由来已久的矛盾,也几乎要发生战争。
1703320079
1703320080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埃及都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但他们是美国的地区战略盟友。
1703320081
1703320082 虽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与美国在文明类型上完全不同,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也大相径庭,但是,经济、战略与安全的利益成为他们结合的纽带。
[ 上一页 ]  [ :1.7033200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