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382755
1703382756
当年的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这样写道,世界上的学问,分为“理论”与“实践”两种,“前者属于知识而已,后者又示人利用其能力以举措事物,而适合于人生之正鹄者也”。
1703382757
1703382758
“伦理学之正鹄在实践,非在讲求”,“此言学皆起于实践问题,故皆范于伦理学”。
1703382759
1703382760
而20年后,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则这样指出:实践这种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主要的不是“实现预想的目的”,而是“在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料的情况”。
1703382761
1703382762
用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话来说,实践,就是不断面对和发现宇宙和人生之“奇境”。
1703382763
1703382764
当年,他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这样说:宇宙即差异。
1703382765
1703382766
而20年后,他在《矛盾论》中则说,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世界的本质就是差异。
1703382767
1703382768
我们当然不能说,毛泽东在24岁时就已经形成了他的思想,而在此后的20年里,毛泽东的思想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是,读《伦理学原理》批注的确可以看出:当时只有24岁的毛泽东,已经开始尝试在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思想的矛盾和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创立一种“新学”。这种“新学”虽说还不是后来的“毛泽东思想”,但很显然,毛泽东立足于宇宙和世界大势,开一代学风和文风,创立一种崭新学说的抱负,在他24岁的时候,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1703382769
1703382770
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被同学们称作“毛奇”,意思就是“宇宙中的奇男子”。
1703382771
1703382772
老师们格外赏识他,而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则是教授伦理学的杨昌济和教授国文的袁仲谦二位先生。在保留下来的听课笔记中,毛泽东记录了国文老师的见解:
1703382773
1703382774
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夫子以好学称颜回,则曰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
1703382775
1703382776
钱穆曾经说过:“中国传统,重视其人所为之学,而更重视为此学之人。”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特别是杨昌济、袁仲谦两位老师传授给毛泽东的,与其说是知识和学问(理论),不如说是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独立思考和埋头苦干的品质(实践)。
1703382777
1703382778
在青年毛泽东那里,“大气量人”就是能于人心中发现“天理”的人。“天理”者,“在天为日,在地为电,在人为心”,故游乎自然天地之间,方可培育强大的精神和身体能力。
1703382779
1703382780
听课笔记里这样说:
1703382781
1703382782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1703382783
1703382784
……
1703382785
1703382786
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湖失;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1703382787
1703382788
袁仲谦和杨昌济,都把培育和塑造学生的精神与身体能力作为教育之根本。而为了发现、培育心灵和意志的力量,杨昌济还发明了一套独特的锻炼方法:他废止朝食,行深呼吸,主张静坐,常年行冷水浴,冬天也不间断。
1703382789
1703382790
在学习、追随老师方面,毛泽东则有过之无不及,暑假期间,他与另外两个同学同住在湘江岸边岳麓山上的爱晚亭中读书,每天仅吃新蚕豆饭一顿,既废朝食,也不晚餐。毛泽东更把“浴”扩大范围,在太阳下,大风里,暴雨下,赤膊而立——毛泽东把这叫作“日浴”、“风浴”和“雨浴”。
1703382791
1703382792
岳麓山上有一副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在岳麓山上,爱晚亭下,毛泽东等一天早晚的生活,便是体操、静坐、读书、看报和讨论问题。夜里,他们就露宿在草地上,彼此离得远远的,以与宇宙相接,吸纳天地之气。
1703382793
1703382794
天地乃发扬精神与身体能力之舞台,毛泽东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1703382795
1703382796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1703382797
1703382798
在24岁的毛泽东看来,中国固然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此不足畏也,不足叹也,不足悲观丧气也。
1703382799
1703382800
恰恰相反,这种变局,正为青年一代提供了焕发斗争意志和“抵抗力”的千载难逢的大舞台。
1703382801
1703382802
面对大厦将倾,面对江河日下,毛泽东呼唤他的学友们站起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03382803
1703382804
在第四师范读书时的听课笔记《讲堂录》中,还记载了20岁的毛泽东这样一段极有洞见的话:
[
上一页 ]
[ :1.7033827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