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8283e+09
1703382830 中国社会的分裂,就表现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巨大差别,而现代科学技术不产生于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读书人鄙视动手,从而使得知识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不能结合在一起,更在于知识者与劳动者,是判然分离的两个阶级。青年时代便形成的这一观点,毛泽东坚持了一生。
1703382831
170338283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王阳明说,“新民”就是“亲民”,而与天下人同心同德,就是“明明德”,也就是“亲民”。
1703382833
1703382834 因此,要改造中国,就必须从加强国家组织能力入手,而要加强国家组织能力,则必须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而这样的新的社会组织,必须是政治组织。正像希腊的政治组织由“公民”组成一样,毛泽东认为,这样的新的社会组织,应该由“新人”或者“新民”组成。
1703382835
1703382836 1918年4月14日,是个星期日。这一天,毛泽东等14人,在蔡和森家开满桃花的庭院里,成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起初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后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学会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1703382837
1703382838 新民学会最终发展到80名成员,大多数成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如毛泽东、何叔衡)以及早期领导人(如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罗学瓒、罗迈、陈章甫、夏曦等),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在残酷的革命中牺牲了。
1703382839
1703382840 这就是24岁时的毛泽东:他以《伦理学原理》批注开一代学风,倡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历史的比较,提出了中国之衰败在于“抵抗力”——国家和社会政治组织能力低下的独特见解;他从组织新民学会、创办工人夜校入手,立志去创造一个新社会和新世界。
1703382841
1703382842 这就是24岁时的毛泽东:1917年暑假,他和另外一个同学不带一文钱,徒步走遍长沙、宁化、安化、益阳、沅江5县,行程900多里,进行历时一个多月的农村调查。
1703382843
1703382844 他后来这样回忆说:“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1703382845
1703382846 那时,除了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著作之外,这个沉思着时间与空间这种“大本大源”问题的青年,最喜欢读的是历史与地理著作。1915年9月6日,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信中这样深刻地说:
1703382847
1703382848 观中国史,当注意四裔,后观亚洲史乃有根;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取于外乃足以资之内也。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及百科,莫不根此。研究之法,地图为要;地图之用,手填最切。
1703382849
1703382850 一册山河。
1703382851
1703382852 1912年,19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而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套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则使他熟记并深深地爱上了中国的山河。
1703382853
1703382854 1925年,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执行委员及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毛泽东,再次来到长沙,他漫步湘江畔,再登爱晚亭,感慨系之,吟成《沁园春·长沙》一首,再现了第一师范时代“立此大心”、结识“大气量人”时的豪情壮志:
1703382855
1703382856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703382857
1703382858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03382859
1703382860
1703382861
1703382862
1703382863 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 [:1703381987]
1703382864 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 第三章 从“兄弟”到“同志”
1703382865
1703382866 正像康德所说的那样,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众所周知,马克思把这种人类的秉性,称为“人的类本质”。在马克思看来,随着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逐,人的上述“类本质”却正在丧失,于是,从25岁起——也就是从写作著名的《巴黎手稿》那时起,马克思就决绝地要抓住这种正在消失的“人的类本质”,正是这种力量,决定了马克思人生中那致命的觉悟与转变。
1703382867
1703382868 与人类共命运——正是马克思的这一宏愿,深深打动、震撼了毛泽东和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而用青年时代毛泽东的话来说,这就是“为天下受苦人贡献自己的一切”。
1703382869
1703382870 在短促的5年之间,毛泽东由信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无政府主义者,成长为替劳动者谋解放的马克思主义者。
1703382871
1703382872 1918~1923年间,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革。在历史的激流中,冥冥之中的那只巨手,几乎是猝然间将毛泽东托举起来,使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巨变。
1703382873
1703382874 在这短短的5年间,毛泽东的父母和恩师杨昌济相继去世,从此他的身边再无长者。
1703382875
1703382876 在短短的5年里,他获得了令他终生骄傲且心碎的爱情,他成为一个伟大女性的丈夫,也成为一个伟大儿子的父亲。
1703382877
1703382878 在短短的5年之中,毛泽东由湖南长沙的一介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随即又成为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由一个小学教员,成为中国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巨星。
1703382879
[ 上一页 ]  [ :1.703382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