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386788e+09
1703386788 这一谜团,深深地困扰着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仁人。
1703386789
1703386790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由陶希圣捉刀代笔的著作《中国之命运》。抗战期间的蒋委员长在重庆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做起了学问——他从明代的崩溃开始反思中国历史。
1703386791
1703386792 蒋介石说,中国文明的基础是道德,即他所谓的“四维八德”。中国衰落的根源,就在于道德的崩溃,从历史上看,这种崩溃有两次:一次是明亡之后,清朝入主中原;另一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裹挟帝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进行洗脑。凡此两变,非但导致中国亡国,更导致中国亡天下。
1703386793
1703386794 《中国之命运》认为,中国有家族而本无阶级,皇权之下,万民平等,郡县之下,又实行乡村自治,所谓阶级观念,不过是元、清入主中原以来主奴观念的变种,阶级思想,不是中华文明的造物,毋宁是夷狄思想的流毒。
1703386795
1703386796 今天看来,蒋介石的理论也有一定的独创性。
1703386797
1703386798 学术界有一种说法,即“崖山之后无中华”,也就是说,南宋被蒙古所灭后,中华文明就衰落了。不过蒋介石则认为,蒙古鞑虏毕竟为明朝所驱逐,元不足道。
1703386799
1703386800 实际上,明朝被女真所亡之后,中华文明方才真正走向了衰落。
1703386801
1703386802 在蒋介石看来,今日之中华民国决不能重蹈明亡之覆辙,故当务之急,就是找到明亡的原因。
1703386803
1703386804 那么,明亡的原因究竟何在呢?蒋介石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在于它“一败于外寇,二败于流寇”,即一败于清朝,再败于李自成。
1703386805
1703386806 而蒋介石指出,当今之中国同样如此。当今之“外寇”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而所谓“流寇”究竟是谁,则不言自明。
1703386807
1703386808 那么,中国如何才能避免衰落的命运,而明朝怎样才能不亡呢?
1703386809
1703386810 1940年,钱穆在《国学大纲》中这样说:“若先和满,一意剿寇,尚可救。”而傅斯年也认为,明朝要避免灭亡,那就必须采取“先和满,再剿寇”的政策。
1703386811
1703386812 而这就是中国当时“大儒”们的意见,说白了,它与汪精卫的政策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在当时的语境下,这无疑就是说:国民党应该先与日本妥协和谈,然后一意消灭共产党。
1703386813
1703386814 而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所阐释的,其实也是同样的一种主张。
1703386815
1703386816 蒋介石的观点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而《中国之命运》中提出的观点之所以具有代表性,就是因为在人类陷入“二战”的炮火、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蒋介石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中国精英阶层的主张乃至“共识”,代表了中国上层精英人士对于人类命运的反思。
1703386817
1703386818 而这种“民国史学”,流毒至今。
1703386819
1703386820 1944年,是明亡三百周年,而自1942年以来,通过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来思考中国衰亡的原因,以寻求人类的出路,便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重要的话题。
1703386821
1703386822 而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敢于与蒋介石以及诸位“大儒”们公开唱反调的,尤推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1703386823
1703386824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认为,明朝既非亡于“外寇”,也非亡于“流寇”,而是亡于自身的腐败。
1703386825
1703386826 明末陕西的大饥荒和农民起义的大爆发,就是当时阶级分化的表现。
1703386827
1703386828 郭沫若的文章说到了国民党的痛处。
1703386829
1703386830 抗战期间的国民党究竟有多腐败呢?仅从其货币政策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
1703386831
1703386832 1946年,毛泽东的同乡齐白石卖了200张画,换回捆捆法币,但这些天文数字的法币,却连10袋面粉也买不到。
1703386833
1703386834 1942年,鉴于中国的法币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937年的32828倍,国民政府已毫无信用可言,于是,美国决定给予中国3亿美元援助贷款,以拯救即将破产的法币。随后由于形势严峻,美国遂不得不于1942年2月2日,宣布将对华贷款提高到5亿美元。而国民党政府先是决定将这笔美元存在美国,随时用于结汇,以稳定汇市,随后,却又决定将此贷款用于购买美国货物,来华生利。
1703386835
1703386836 于是,国民政府就这样自己做起了战时投机生意,而这笔贷款的相当部分,便沦为当局经办者自行购物、特别是在美国投资不动产的资本,此即所谓“发国难财”一说的由来。
1703386837
[ 上一页 ]  [ :1.703386788e+09 ]  [ 下一页 ]